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的:研究Fibulin-5蛋白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m胞转移中的作用。方法:以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分化而来的三株高中低不同转移能力的子细胞系为模型,高表达和抑制Fibulin.5在其中的表达,研究其对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内本底的Fibulin.5与其转移能力正相关,另外上调和抑制Fibulin-5可以改变其原有的侵袭能力。结论:Fibulin-5在三阴性乳腺癌细胞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抑制Fibulin-5可以降低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的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2.
TMV-番茄互作中的系统性PCD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研究证实超敏反应(HR)中的细胞程序化死亡(PCD)是植物对病毒的有效防御手段. 但目前对系统获得性抗性反应(SAR)中的PCD至今还知之甚少. 通过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 TMV)-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互作系统, 发现TMV的局部侵染能够诱导番茄非接种部位的细胞死亡, 但这些部位的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中未发现有病毒; 且发生死亡的细胞都表现以下的生物学及分子学特征:染色质浓缩, 形成团块, 并于细胞核边缘分布; 细胞核的TUNEL检测呈阳性; DNA ladder检测出现梯状条带; 线粒体和叶绿体结构破毁; 液泡膜和质膜发生收缩和降解等. 结果说明 TMV对番茄叶片的局部性侵染, 在病毒不发生扩散的情况下, 能引起根尖、茎尖和非接种叶片中的系统性PCD反应, 上述组织中的这种反应在发生时间与同步性上不同, 且在诱发原因和表现形式上与HR-PCD和SAR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蔷薇亚科4属4种植物幼苗形态结构及其系统演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洁  汪矛  王丽  梁彦  周树敏 《西北植物学报》2006,26(8):1562-1568
通过对蔷薇亚科蛇莓属的蛇莓[Duchesnea indica(Andrews)Focke]、委陵菜属的翻白草(Potentilla dis-colorBunge)、水杨梅属的水杨梅(Geum aleppicumJacq.)和地榆属的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L.)4种植物幼苗形态特征以及初生维管系统的结构研究表明:蛇莓、翻白草子叶脉序中主脉与两侧二级脉呈原始的二叉分支状,蛇莓脉序中无二级间脉,翻白草中为简单型的二级间脉;水杨梅、地榆的主脉与两侧二级脉呈进化的对生分支状,二者的二级间脉为复合型.蛇莓属幼苗子叶节区下部的中柱为原始的中始式二原型圆形单中柱,委陵菜属为较进化的外始式二原型圆形单中柱,水杨梅属为外始式二原型双钩型的单中柱,而地榆属的外始式二原型双扇型的单中柱则最为进化,并且地榆的后生木质部发达,也是进化的表现.综合叶脉数量和级数以及子叶节区下部的中柱类型分析,认为4属的演化趋势为:蛇莓属最原始,其次为委陵菜属和水杨梅属,地榆属最为进化.  相似文献   
4.
利用EMS诱变筛选手段分离到一株拟南芥类似花药不开裂雄性不育突变体(like-defective in anther de-hiscence,ldad),其果荚干瘪,花药不能开裂且花粉败育。遗传分析表明,突变体的表型受2个隐性基因控制;细胞学观察发现,在花药发育过程中伴随着小孢子的降解;通过图位克隆初步对ldad的2个突变位点分别定位,一个定位在1号染色体上SSLP标记F22L4与端粒之间171 kb的区间,另一个定位在5号染色体上SSLP标记T10O8与端粒间150 kb的区间内;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此区间内未见育性相关的已知基因。该研究的结果对进一步克隆LDAD1&2基因及探讨其在花药发育中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细胞核作为细胞中重要的遗传物质存储、复制和转录的结构,涉及大量信息和物质的传输活动,尤其是蛋白质的入核转运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研究证明,植物细胞质可以有效应用于动物细胞体系研究蛋白质入核转运。本文利用病毒SV40抗原蛋白中的核定位信号(nuclear localization signal,NLS)标记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通过拟南芥细胞质的介导,利用He La细胞核建立研究蛋白质入核转运的半细胞体系。结果显示,植物细胞质结合NLS片段能改变GFP在He La细胞核内外的分布,实现对目标蛋白入核过程的介导,使GFP-NLS最后定位于细胞核内。这也意味着通过He La细胞建立起的半细胞体系能为蛋白质入核转运研究提供一个有效的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6.
猪毛菜幼苗的发育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整体透明、石蜡切片和透射电镜及扫描电镜等技术,对猪毛菜种子至幼苗的发育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侧向器官中子叶与真叶光合组织具单一花环状结构及双相叶绿体;二级叶脉为倒向圆周辐射平行脉;气孔器的排列虽为纵列,但保卫细胞与表皮细胞的长轴相互垂直。轴向器官中气孔器、光合组织和维管束同步并区域性发端于子叶节区中部。如上结构显示猪毛菜幼苗具有独特的植物解剖学特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探究乙肝病毒核心蛋白(HepatitisBviruscoreprotein,HBc)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s,VLPs)表面抗原密度对免疫后抗体应答水平的影响,制备了不同抗原密度的HBc VLPs疫苗,并检测了其在小鼠体内的抗体应答水平。【方法】首先制备了N端带有3个甘氨酸的人巨细胞病毒重组抗原域AD-4作为模式抗原,接着通过Sortase A的介导将AD-4连接到HBc VLPs表面上。将系列浓度梯度AD-4抗原在SortaseA介导下分别与相同浓度的HBcVLPs发生反应,制备不同抗原密度的HBc-AD-4 VLPs。将其分别免疫6–8周龄BALB/c小鼠3次,每次免疫间隔2 w,间接ELISA法检测被免疫小鼠血清的抗体应答水平。【结果】结果表明,当HBc VLPs表面抗原密度为44.4%时,即HBc反应浓度∶AD-4反应浓度为1:0.5时,不足以引起高滴度的抗体产生;当HBc VLPs表面抗原密度为64.2%时,即HBc反应浓度∶AD-4反应浓度为1:1时,HBc-AD-4 VLPs诱导的AD-4特异性抗体滴度与100%抗原密度的HBc-AD-4VLPs所引起的抗体滴度相当;当HBcVLPs表面抗原密度大于64.2%时,引起的抗体应答水平不因抗原密度增加而进一步增强。【结论】发现了HBcVLPs表面抗原密度与免疫后抗体滴度呈正相关,然而免疫64.2%抗原密度的HBc VLPs所产生的抗体滴度可达峰值,抗原密度进一步增加,抗体应答水平不会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8.
3属3种毛茛科植物幼苗形态结构及其系统演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彦  汪矛  郭洁  周树敏  王丽 《西北植物学报》2007,27(7):1357-1363
以毛茛科升麻属植物升麻(Cimicifuga foetida)、金莲花属植物短瓣金莲花(Trollius ledebouri)和飞燕草属植物飞燕草(Consolida ajacis)为材料,应用整体透明和石蜡连续切片方法,对3种植物幼苗形态特征及初生维管系统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升麻子叶脉序为较简单的离基不完全顶聚脉,短瓣金莲花为环结曲行羽状脉,飞燕草为较复杂的基出完全顶聚脉。升麻属幼苗子叶节区下部的维管柱为中始式二原型长方形单中柱,金莲花属为外始式二原型半弧形单中柱,飞燕草属为外始式二原型双扇形单中柱。分析上述子叶脉序特征和维管柱类型,认为3属中升麻属最原始,金莲花属次之,飞燕草属进化程度最高。  相似文献   
9.
通过EMS化学诱变在拟南芥Columbia(Col-0)野生型突变体库中筛选获得1株器官显著增大的突变体,命名为big size organ1(bso-1)。遗传分析表明,bso-1受单个隐性核基因控制。表型观察发现,突变体植株的幼苗、花、果荚及种子与野生型相比都表现出明显的增大。组织切片结果显示,突变体种子的增大主要由胚细胞个体增大导致胚体积增大而实现,因此突变体种子的重量也较野生型有明显增加。利用图位克隆方法将相关基因初步定位在4号染色体上SSLP标记T5L19与F28M11之间58kb区间内,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此区间内未见调控植物器官大小发育相关的已知基因的报道。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克隆bso-1突变体相关基因及探讨其在控制植物器官发育尤其是种子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细胞核作为细胞中重要的遗传物质存储、复制和转录的结构,牵涉着大量信息和物质的传输活动,尤其是蛋白质的入核转运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利用病毒SV40抗原蛋白中的核定位信号(nuclear localization signal,NLS)标记GFP蛋白,通过拟南芥细胞质的介导,利用HeLa细胞核建立起了研究蛋白质入核转运的半细胞体系。结果显示,植物细胞质结合NLS片段能改变GFP在HeLa细胞核内外的分布,实现对目标蛋白入核过程的介导,使GFP-NLS最后定位于细胞核内。这也意味着通过HeLa细胞建立起的半细胞体系能为蛋白入核转运研究提供一个有效的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