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1.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对宫颈拭子样本沙眼衣原体的检测效果.方法:采集300例20-50岁无感染症状女性宫颈分泌物,分别采用细胞培养、聚合酶链式反应及胶体金法进行沙眼衣原体检测,培养阳性或两个非细胞培养方法检测为阳性,定为真阳性,称为"扩大金标准".结果:300例受检查者.按"扩大金标准"CT感染者共36例,发病率为12%(36/300),细胞培养、聚合酶链式反应、胶体金法敏感性分别为72.22%、91.67%、52.78%.特异性分别为100%、98.11%、98.86%.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00%、86.84%、86.36%.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35%、98.85%、93.88%.结论:三种检测方法均可用于CT感染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3.
运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牛、山羊、猪和鸡源性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通过对脊椎动物分子标记基因进行序列分析,最终选择线粒体DNA(mtDNA)16S rRNA基因为目标基因,利用一对通用引物,在该引物扩增区间设计了4条特异性基因芯片检测探针及2条质控探针用于对牛、山羊、猪、鸡等4种动物源性成分进行检测。通过对PCR扩增体系及杂交体系的优化,该检测方法能实现对上述4种动物源性成分同时进行快速、准确地检测,具有很好的特异性,灵敏度均达到1pg,最终建立了这4种动物源性基因芯片检测方法。该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将为我国进出口饲料中的动物源性成分的鉴别提供新的检测方法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多重实时荧光PCR检测牛、山羊和绵羊源性成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牛、山羊和绵羊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 设计特异性引物和以不同荧光素标记的Taqman探针。通过对PCR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的优化筛选, 建立能同时鉴别牛、山羊和绵羊源性成分的多重实时荧光PCR方法。采用本文方法与国标GB/T 20190-2006方法分别对17种不同源性动物DNA和200份不同来源样品DNA进行牛羊源性成分检测, 数据显示两者检测结果符合率达100%, 特异性相当。与国标方法相比, 本试验方法不需电泳、酶切和测序, 即可在一个PCR反应中同时鉴别检测牛、山羊和绵羊3种源性成分, 检测效率提高近3倍; 灵敏度更高, 比国标方法灵敏10倍; 适用性更广, 除了饲料, 还适用于肉品、奶品、生皮和动物油脂等动物产品的牛羊源性成分检测。  相似文献   
5.
摘要:为探讨马来酸罗格列酮对肺腺癌(A549)细胞中PGC-1a表达和活性的影响,以及抑制细胞增殖的机制,我们首先构建了pGL3-PGC-1a promoter重组质粒,转染人肺腺癌A549细胞,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马来酸罗格列酮对PGC-1a启动子转录活性的影响;实时定量PCR检测胞内PGC-1a mRNA的表达;用Mitotracker green染色, 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质量;细胞计数检测马来酸罗格列酮对A549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结果显示,马来酸罗格列酮能够抑制pGL3-PGC-1apromoter重组质粒的转录活性,降低A549细胞PGC-1amRNA水平的表达及线粒体质量,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P<0.05)。其抑制PGC-1a表达和活性的IC50(约为80 umol/L)与马来酸罗格列酮抑制A549细胞增殖的IC50(约为80 umol/L)相符。结论 马来酸罗格列酮能够抑制A549细胞中PGC-1a的表达与活性,进而降低细胞中的线粒体质量。这有可能是罗格列酮抑制A549细胞增殖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短领鳞的核型及其ZZ-ZO性染色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洪云汉  周曦 《遗传》1984,6(4):12-14
根据BacxaIbeB (1980)统计,世界上作过 染色体研究的鱼1,076种(包括亚种)[16]。但直 到1982年,国外已报道有性染色体的鱼不过 40种左右[9]。迄今,在国内进行过核型分析的70 多种鱼中,也未发现有明显异形的或数目不同 的性染色体。普瑞光等[4]报道螂鱼有“推测性 的性染色体”。但此工作还需要进一步证实。 我们在研究鲜形目鳗科的一种鱼— 短颇跻 (Coilia brachygnathus Kreyenberg et Pappenheim) 的核型时,发现雌雄个体之间的染色体数目不 同(了,2n=48;?,2n=47)。经分析,这 种差异显然是由于性染色体数目的差异所造成 的,并且这种性染色体属于一种新的类型,即 ZZ-ZO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