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为了研究大脑皮层体感Ⅰ区与痛觉以及针刺镇痛作用的关系,以钾离子透入下肢皮肤作为痛刺激,以操作式条件反射作为痛指标,用钨丝微电极记录大脑皮层体感Ⅰ区单个神经元的电活动,在10只清醒、可以活动的猴子上进行了实验观察。在下肢的皮层代表区分离和记录了能对不同传入刺激起反应的神经元215个。28个对皮肤伤害性刺激起反应。其中25个发放增加(兴奋型神经元),3个发放减少(抑制型神经元)。对12个伤害性神经元进行了针刺效应的观察。在针刺过程中有6个神经元(4个兴奋型、2个抑制型)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受到抑制。其中有些神经元的抑制可伴有痛阈的升高,但两者未呈现严格的平行关系。皮层体感Ⅰ区中亦可记录到会聚性神经元,即同一神经元既可接受皮肤机械刺激,亦可接受皮肤伤害性刺激。其中有些神经元对于不同性质的刺激可以出现不同型式的反应,如对钾离子刺激皮肤出现抑制性反应而对触觉刺激出现兴奋性反应。针刺时,往往只有伤害性刺激引起的反应受到抑制,而机械刺激引起的反应没有明显变化。实验表明,针刺可以使皮层体感Ⅰ区的某些神经元对皮肤伤害性刺激的反应减弱;但是这种效应可能不是发生在皮层本身,而是续发于皮层下结构活动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皮层体感Ⅰ区(S_Ⅰ 区)在痛觉的产生和调制以及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以皮肤伤害性刺激引起的操作式条件反射为痛指标,用钨丝微电极记录神经元的电活动和进行皮层内刺激,并用冰盐水进行皮层局部阻滞,在10只清醒的、可以活动的猕猴上进行了实验观察。刺激皮层 S_Ⅰ 区对感受野部位皮肤痛阈可产生明显的影响。在51次实验中有46次引起了痛阈的变化,仅有5次未见明显的变化。在13次对非感受野的皮肤痛阈的影响的实验中,10次未见变化,仅有3次出现轻度变化。皮层内刺激效应往往在刺激开始就出现,并延续到刺激的全过程。停止刺激后痛阈的恢复约需4—6分钟。皮层内刺激对针刺镇痛效应的影响与其对皮肤痛阈的影响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即皮层内刺激使皮肤痛阈下降者往往是对抗针刺的镇痛效应,而使皮肤痛阈升高者往往是加强针刺的镇痛效应。在12次冷冻皮层 S_Ⅰ 区的实验中全部都表现为使感受野皮肤痛阈的升高。去冷冻后约需3—8分钟才由抑制状态回复到原来水平。而对非感受野皮肤痛阈影响的8次实验中,有6次没有产生任何影响。本实验的结果表明,皮层体感区对痛觉是有一定的调制作用,当其受到电刺激或冷冻阻滞时,均可使相应部位的皮肤痛阈降低或升高,同时还能对抗或加强针刺的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