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褐飞虱对马拉硫磷的抗性遗传和交互抗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毒力测定显示,抗马拉硫磷品对杀螟松、二嗪磷、异丙威和仲丁威都有明显的交互抗性产生,但对醚菊酯和吡虫啉没有表现出显的交互抗性。抗性遗传研究显示,正交和反交后代F1和F1'的显性值D分别为0.4014和0.3780,说明抗性主效基因是不完全显性的。通过自交后代F2和回交后代BC的LD-p线观察及与期望曲线比较,证明抗性遗传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2.
吡虫啉对白背飞虱取食的抑制作用可以用蜜露分泌量的减少和体重的减轻来衡量。吡虫啉处理后,白背飞虱蜜露分泌量的减少比率随浓度的加大而上升,随处理后时间的推移首先表现为上升,到达最大值后再下降,最高浓度0.0250mg/kg处理,蜜露分泌量减少最显著的第6d,减少比率为57.28%。与对照相比,吡虫啉处理后,白背飞虱体重的变化随浓度上升而加大,随时间的推移表现为持续上升,最高浓度0.0250mg/kg处理时,第8d的体重减轻比率为36.03%。  相似文献   
3.
刘泽文  韩召军 《昆虫学报》2003,46(2):250-253
对室内筛选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对马拉硫磷抗性及羧酸酯酶、乙酰胆碱酯酶的连续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抗性发展在不同世代之间存在一定的变化。LD50的最大变化发生在第3代和第5代之间。在筛选的前5代,羧酸酯酶活性上升与马拉硫磷抗性变化存在很好的相关性,而乙酰胆碱酯酶敏感性在第6代和第8代间的变化与抗性发展存在很好的相关性。可见,羧酸酯酶活性的上升在抗性发展的早期阶段起重要作用,而乙酰胆碱酯酶不敏感在抗性发展的后期阶段起更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茉莉酮酸酯和水杨酸酯是植物遭受昆虫或病原物攻击时 ,植物产生的激活本身防卫基因的信号物质。这些信号物质的增加 ,可以导致植物他感化合物和防卫蛋白合成增加。旱芹 (ApiumgraveolensCelery)是棉铃虫的寄主植物之一。用茉莉酮酸酯和甲基茉莉酮酸酯诱导旱芹体内花椒毒素和另一种类似的呋喃香豆素化合物香柠檬烯 ,发现处理后2 4h两种毒素开始积累 ,4~ 6d后到达最大值。用人工饲料添加茉莉酮酸酯和水杨酸酯的方法 ,研究棉铃虫 4种P45 0基因 (CYP6B8,CYP6B9,CYP6B2 7andCYP6B2 8)表达。用RT_PCR和XmnI消化及凝胶斑点分析检测处理…  相似文献   
5.
褐飞虱抗甲胺磷品系的交互抗性和抗性生化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甲胺磷筛选的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品系(R),对甲胺磷的抗性达到43.74倍,对马拉硫磷、二嗪磷、异丙威、仲丁威及醚菊酯都表现出一定的交互抗性,而对氰戊菊酯和吡虫啉的交互抗性不显著。为了研究褐飞虱对甲胺磷抗性和对其它药剂交互抗性产生的机制,进行了活体增效试验和离体生化实验。用2 μg/头的增效剂预处理试虫的活体增效实验结果显示,在甲胺磷筛选品系(R)中, TPP(triphenyl phosphate, 磷酸三苯酯)对甲胺磷的增效倍数达到4.54,TPP对马拉硫磷、二嗪磷、仲丁威、异丙威都表现出一定的增效作用,增效比分别为2.76、2.07、2.17和1.64;PBO(piperonyl butoxide,胡椒基丁醚)对甲胺磷、马拉硫磷和醚菊酯有一定的增效作用;DEM(diethyl meteate, 顺丁烯二酸二乙酯)的增效作用不明显。研究离体情况下增效剂对三种解毒酶活性的影响发现,TPP对R品系酯酶活力抑制作用很强(抑制率69.04%),PBO对多功能氧化酶(MFO)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率29.30%),而TPP和PBO在F品系和S品系中对酯酶和MFO的抑制作用都较小;DEM在三个品系中对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抑制作用都很小。由此可见,酯酶在褐飞虱对甲胺磷的抗性中起最主要作用,在马拉硫磷、二嗪磷、异丙威和仲丁威的交互抗性中起很重要作用;MFO可能在甲胺磷抗性和醚菊酯、马拉硫磷的交互抗性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对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的《科技引文索引》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从SCI收入的我国生物学期刊、论文的角度对我国生物科学研究及其与国际同类研究的差距进行了讨论.列出了部分SCI收入的重要生物学(综合)刊物、动物学刊物、植物学刊物和微生物学刊物。  相似文献   
7.
褐飞虱对吡虫啉的抗性机理和靶标分子毒理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是水稻最重要的害虫之一,长期依赖化学防治导致了该害虫对不同类型杀虫剂抗性的产生,对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高水平抗性的产生更是造成了巨大的粮食生产损失。近年来在褐飞虱对吡虫啉抗性机理,以及在抗药性机理研究推动下吡虫啉作用靶标褐飞虱神经系统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s, nAChRs)毒理学等方面取得了许多研究进展。nAChRs是昆虫神经系统中最重要的神经递质受体,是几类重要杀虫剂的作用靶标,其中以新烟碱类杀虫剂为代表。通过对比敏感品系和室内连续筛选获得的高抗吡虫啉品系,在褐飞虱两个nAChRs亚基Nlα1和Nlα3中均发现了抗性相关点突变Y151S,该突变导致了受体与吡虫啉结合亲和力的显著下降,而对内源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亲和力影响很小。Nlα1与褐飞虱另外两个亚基Nlα2和Nlβ1共聚成一个受体,构成吡虫啉低亲和力结合位点;Nlα3与褐飞虱另外两个亚基Nlα8和Nlβ1共聚成一个受体,构成吡虫啉高亲和力结合位点。不仅褐飞虱nAChRs与吡虫啉抗性相关,某些nAChRs附属蛋白也直接影响褐飞虱对吡虫啉的抗性,如Lynx蛋白。关于褐飞虱nAChRs组成、抗药性相关变异、受体附属蛋白对抗药性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均为国内外前沿报道,不仅有助于对新烟碱类杀虫剂抗性机理的理解,对昆虫nAChRs毒理学同样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褐飞虱抗吡虫啉品系生物适合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毒力测定结果显示 ,虽然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St l田间品系对吡虫啉还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抗性 ,但室内筛选品系已经出现了一定水平的抗性 ,抗性品系 1 (R1)和抗性品系 2 (R2 )的抗性倍数分别为 2 5 3 8和 68 92。通过建立抗性品系、田间种群和敏感品系的生命表 ,发现抗性品系适合度显著下降 ,而且R2 品系下降的幅度明显大于R1品系。存在显著变化的因素有低龄若虫存活率、成虫羽化率、交配率、产卵量和孵化率下降 ,雌虫寿命缩短 ;R2 品系还表现为卵历期延长 ,3龄若虫至 5龄若虫存活率下降。R2 品系产卵高峰期迟 ,高峰期日虫量显著低于敏感品系和田间种群。用种群数量趋势指数 (I)来确定抗性品系的相对生物适合度 ,发现与敏感性品系相比 ,R1品系和R2 品系的相对适合度分别为0 60 9和 0 2 45。  相似文献   
9.
温度对褐飞虱抗/感吡虫啉品系种群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与敏感性品系相比 ,经过连续 1 4代筛选的褐飞虱抗性品系对吡虫啉具有 48.5倍的抗性。通过构建不同温度下敏感品系和抗性品系的实验种群生命表 ,发现不适温度对 2个品系的生长发育和繁殖都有明显的影响 ,而且这种影响在 2个品系间存在差异。高温 ( 3 2℃ )和低温 ( 1 8℃ )导致 2个品系若虫存活率、羽化率、交配率、产卵量和孵化率明显下降。在 2 5℃ ,3 2℃和 1 8℃下 ,敏感品系的种群趋势指数分别为 1 64 3 ,2 6 7和 5 8 5 ,抗性品系的相应值分别为 81 4,9 5和 2 3 0。  相似文献   
10.
昆虫毒理学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对昆虫毒理学的发展现状以及我国昆虫毒理学工作者今年取得的成绩进行论述,并对昆虫毒理学的发展做了展望。从研究思路、昆虫毒理学家的数量、发表SCI论文数、杀虫药剂的创制以及毒理机制和杀虫药剂抗药性研究等方面与国外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