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玉米21kD富硫种子贮存蛋白的cDNA克隆及其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从玉米掖单-20开花后10d的叶片中分离到21kD玉米种子贮存蛋白cDNA(N21KZY),并进行了序列分析.其编码蛋白包含211个氨基酸,极其富含甲硫氨酸,高达27%;其N端有一个21个氨基酸的信号肽.N21KZY及其编码蛋白和Chui等人分离的该基因的基因组克隆及其编码蛋白的同源性分别为95.1%和90.5%;两者的编码蛋白与玉米10kD醇溶蛋白极其相似,其中间多出一个54氨基酸的肽段和一个6氨基酸的肽段,这表明它们可能是来源于同一个祖先基因,后来通过基因重排、缺失或不均等交换等过程而形成的不同的蛋白质.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目标树经营初期对柏木人工林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对遂宁市安居区处于竞争生长阶段的柏木林进行3种不同密度目标树经营,共计样地12个(目标树密度为6株/667 m~2、9株/667 m~2、12株/667 m~2以及对照各3个)。在目标树经营1年后,采集春、夏、秋、冬4个季节样品共252个,采用改进的Baermann湿漏斗法分离土壤线虫,共鉴定出土壤线虫59科143属。其中Prionchulus为优势属,食细菌性线虫38属,食真菌性线虫12属,植食性线虫36属,杂食/捕食性线虫57属。土壤线虫生活史策略以c-p 4类群为主,占总数的44.33%,其中目标树密度为9株/667 m~2整个样地(9N)的c-p 4占比最大。目标树经营增加了土壤线虫的数量,目标树密度为9株/667 m~2的目标树单株(9C)线虫密度达到最大;目标树经营处理中均以杂食/捕食性线虫数量最多,其中9C杂食/捕食性线虫数量均高于其他处理;目标树经营提高了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线虫营养多样性指数(TD)、线虫成熟度指数(MI),目标树经营改善了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其中目标树密度为9株/667 m~2样地的土壤线虫群落结构最优。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目标树经营有利于提升土壤线虫群落多样性,使柏木人工林生态系统向更稳定的方向发展,其中目标树密度为9株/667 m~2的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川中丘陵区柏木纯林存在生物多样性降低、水土保持能力减退、生产力低下、地力衰退等问题,已成为亟待改善的低产低效林分。通过开窗补植银木进行乡土阔叶树种的针阔混交,以柏木纯林和银木林窗区域林分的植物-凋落物-土壤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C、N、P元素含量及比值,讨论阔叶树种引入后林分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柏木叶片C∶N在12月份为132.79,而在次年的4月下降到了84.91,银木叶片年均C∶N为52.6,低的C∶N体现出银木在幼龄阶段快速生长的特点。(2)柏木与银木叶片N∶P分别为10.77,10.64都明显处于N限制的阈值以下,生长过程主要受到了N元素的限制。(3)林窗中银木凋落物N含量高于柏木,C∶N、N∶P小于柏木,土壤与"植物-凋落物"间的相关性增加。因此,阔叶树种的引入有利于提高分解的相对速率,触发森林土壤养分循环过程。  相似文献   
4.
以川东低山区29年生马尾松人工林为对象,研究了不同间伐强度(0、10%、20%、30%、40%、50%)处理1年后林下植被群落物种组成与多样性分异特征初期响应。结果表明: 各间伐处理均能降低草本植物芒、芒萁的优势地位,而各处理灌木的优势物种组成较复杂,中等间伐强度(20%、30%、40%)处理泛化种较其他处理明显增多。各多样性指数随间伐强度增高呈现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草本植物较灌木的分异性更强,且各指数与土壤含水量均呈显著正相关。间伐强度与土壤理化性质对群落分异解释量为81%,中等间伐强度林下植被群落除全磷外与其他因子表现出正相关关系。间伐初期草本植物群落较灌木群落更能积极响应干扰;40%间伐强度处理与土壤环境因子关系紧密,群落稳定性高,物种最为丰富,为本试验条件下间伐措施的最佳处理。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不同覆盖年限下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细根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明确雷竹细根养分动态对覆盖经营措施的响应,为实现雷竹笋用林地养分平衡和高效经济效益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以雅安市雨城区草坝镇已开展连续4年覆盖(LM)、连续2年覆盖(SM)、不覆盖(CK)3种不同覆盖年限下的笋用雷竹林为研究对象,覆盖材料为谷壳(上层保温层)和稻草(下层增温层),在每个标准地内"S"形布设采样点并使用根系取样器对0~30 cm土层细根于各季节取样,分析计算不同覆盖年限下雷竹细根C、N、P的化学计量特征。结果显示:(1)覆盖年限和季节均能显著影响雷竹细根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与季节相比覆盖年限是影响雷竹细根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的更关键因素。(2)SM能增高细根养分含量,而LM会降低细根养分含量,覆盖影响细根C、N养分含量的季节变化规律,而不影响P的季节变化规律。(3)3种处理的C/N、C/P、N/P均分别具有相同的季节变化规律,SM降低雷竹细根各季节和年平均C/N,而LM增加雷竹细根各季节和年平均C/N,SM和LM均能降低雷竹细根各季节和年平均C/P和N/P,LM较SM各季节和年平均C/P增大,但两者各季节N/P差异均不显著(P 0.05)。(4)相关性分析显示,覆盖年限增长会使雷竹细根C、N、P及其化学计量比之间形成更为复杂的显著相关关系。研究表明,长期连续覆盖会降低雷竹细根C、N、P含量,同时造成细根养分失衡,雷竹林的覆盖经营需降低连续覆盖时间,采取短期覆盖经营措施,给细根休养恢复的时间,从而达到雷竹笋用林可持续经营目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