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旨在探究Ⅲ型纤连蛋白组件包含蛋白5(typeⅢ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5,FNDC5)对C3H10T1/2细胞成脂分化的调控作用。利用qRT-PCR和Western 印迹检测FNDC5在C3H10T1/2细胞成脂分化过程中的时序性表达规律;构建慢病毒包被的过表达/干扰FNDC5载体,转染C3H10T1/2细胞,采用qRT-PCR检测成脂分化关键基因的表达情况,油红O染色检测脂滴含量,利用Western 印迹检测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regulatedkinase1/2,ERK1/2)及磷酸化ERK1/2(P-ERK1/2)的表达水平。C3H10T1/2细胞成脂诱导分化8d,Fndc5的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C3H10T1/2细胞中过表达FNDC5,成脂分化关键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脂肪酸结合蛋白4(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4,FABP4)和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CAAT enhancer binding protein alpha,C/EBPα)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β(CCAAT enhancer binding protein beta,C/EBPβ)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脂滴含量明显减少,P-ERK1/2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C3H10T1/2细胞中干扰FNDC5,成脂分化关键基因PPARγ、C/EBPβ、FABP4和C/EBPα的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脂滴含量明显增加,P-ERK1/2的含量明显升高(P<0.05)。本研究发现,FNDC5可以通过抑制ERK1/2的磷酸化水平,抑制C3H10T1/2细胞的成脂分化,为FNDC5调控脂肪沉积的机制研究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2.
Cr6+胁迫对小麦幼苗根系生长的影响及DNA损伤效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研究了Cr6+胁迫对3 d和10 d龄小麦幼苗根系生长的影响及DNA损伤效应.结果表明(1)>5 mg/L的Cr6+均显著或极显著降低幼苗根长、根数及根系鲜重、干重,3 d龄幼苗根系生长比10 d龄幼苗对Cr6+胁迫更敏感;(2)所试浓度Cr6+均降低两苗龄幼苗根系DNA含量;5~20 mg/L Cr6+浓度范围内,3 d龄幼苗根系DNA含量下降幅度大于10 d龄幼苗,Cr6+浓度>20 mg/L时,3 d龄幼苗根系DNA含量低于10 d龄幼苗;(3)Cr6+对两苗龄幼苗根系DNA增色效应的影响均呈现随浓度增大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3 d龄幼苗根系DNA增色效应在5~60 mg/L Cr6+浓度范围内大于对照,Cr6+浓度>60 mg/L时则小于对照;在所试Cr6+浓度范围内,10 d龄幼苗根系DNA增色效应均大于对照.  相似文献   
3.
在前期研究中发现,氧调节蛋白150(ORP150)是与肝细胞癌相关的糖蛋白.进一步研究了ORP150的表达水平与肝细胞癌的相关性.免疫印迹、细胞免疫化学和定量PCR分别在蛋白质水平和mRNA水平检测了ORP150的表达.运用RNA干扰技术检测了其对凋亡和肝细胞癌侵袭性的影响.发现:无论是蛋白质水平还是mRNA水平,与正常肝细胞相比,ORP150在肝细胞癌中表达明显上调;经RNA干扰后,肝细胞癌的凋亡明显增加,但肿瘤细胞的侵袭性无改变.肝细胞癌中,ORP150表达上调,它可能抑制肿瘤细胞的凋亡而促进其生长.ORP150有可能成为肝细胞癌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4.
中华鳖卵子发生与卵黄形成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卵子形成及卵黄发生的研究多集中于鱼类1和两栖类2, 而对其他动物的实验报道则比较少。不同种类的动物, 其卵子发生的形态变化过程存在较大差异。关于爬行动物卵子形成的研究, 有鳞目的蜥蜴类和蛇类已有报道3,4, 但对龟鳖目卵黄发生的过程描述则很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SIRT3调控的线粒体自噬对高糖加重神经元缺氧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高糖(50 mmol/L)干预HT22细胞后,构建细胞缺氧/复氧模型,利用SIRT3抑制剂3-TYP抑制SIRT3表达。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改变,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TMRE荧光试剂盒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RT-qPCR、Western blot检测相关分子的基因和蛋白质表达。结果:高糖使神经元缺氧再灌注后的细胞碎片进一步增加,细胞存活率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此外,高糖降低了神经元缺氧再灌注后的线粒体膜电位(P<0.05)。进一步研究发现,高糖上调神经元缺氧再灌注后线粒体分裂相关蛋白DRP1的表达水平,降低了线粒体融合相关蛋白OPA1和线粒体外膜蛋白TOM20的表达;并且增加了自噬相关蛋白LC3Ⅱ、Beclin-1和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PINK1、Parkin的表达;同时,高糖升高了SIRT3的基因和蛋白质表达(P<0.05)。而SIRT3抑制剂3-TYP使神经元高糖缺氧再灌注损伤加重,同时进一步上调DRP1、LC3Ⅱ和PINK1的蛋白质表达(P<0.05)。结论:高糖可显著加重神经元缺氧再灌注损伤,破坏细胞线粒体功能,激活细胞线粒体自噬;SIRT3可抑制PINK1-Parkin通路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并减轻神经元高糖缺氧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6.
阵列生物传感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阵列生物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分类。根据换能器的不同,评述了光学、电化学、质量型、磁致阻抗等阵列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并对目前阵列生物传感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由于生长速率高, 耐旱性强, 银合欢(Leucaena leucocephala)被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退化热带亚热带森林的修复, 但它也是一种全球性的外来入侵植物。已经有研究发现高生长速率可以帮助银合欢成功入侵亚热带森林, 但是目前还不清楚高生长速率和强耐旱性是否能帮助银合欢成功入侵热带森林。该研究以位于中国三亚抱坡岭被银合欢入侵的热带雨林先锋群落为研究对象, 通过t检验比较干季和湿季银合欢和8个热带雨林先锋群落的本地优势种与快速生长(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和耐旱性(叶片膨压丧失点)紧密相关的功能性状的差异, 并利用主成分分析(PCA)研究这些功能性状是否能很好地区分银合欢和其他8个本地优势种。结果表明: 银合欢在干湿季均能快速地生长(比本地物种显著更高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 且在干季拥有更强的耐旱性(比本地物种显著更低的叶片膨压丧失点)。PCA结果表明这些功能性状能够显著区分银合欢和其他8个本地优势种。因此干湿季的稳定的快速生长和干季的强耐旱性使银合欢成功入侵热带雨林先锋群落。未来可利用这些功能性状筛选合适的本地物种对入侵其他热带森林的银合欢进行有效的生物防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慢性脑低灌注(CCH)大鼠模型焦虑样行为和海马和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将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200-220 g)分为两组(假手术(sham)和双侧颈总动脉结扎(BCCAO)组,每组N=40),分别给予BCCAO或者假手术。造模4周后,通过旷场实验和高架十字迷宫测试大鼠焦虑样行为;间接免疫荧光(Iba1和GFAP染色)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分别测定海马CA1区胶质细胞激活和血清及海马区域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粘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水平。结果:旷场实验结果表明相比sham组,BCCAO组总穿行距离、中央区穿行距离和停留时间明显增多(P<0.05),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BCCAO组开臂停留时间和访问次数明显增加(P<0.05),闭臂停留时间显著缩短(P<0.05)。另外,相比sham组,BCCAO组大鼠海马CA1区胶质细胞明显激活,海马以及血清中炎性因子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海马区域而非血清ICAM-1和VCAM-1水平与CCH大鼠焦虑样行为(中央区和开臂的停留时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海马区域ICAM-1和VCAM-1升高与CCH大鼠焦虑样行为显著相关,可能参与CCH慢性期焦虑样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以番茄品种‘1479’为材料,研究了喷施核黄素(Riboflavin)和接种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对幼苗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3种防御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核黄素能显著降低番茄植株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病情指数,并以2 mmol/L时诱导效果最佳,诱抗效果最高可达41.91%。(2)2mmol/L核黄素处理后96h内,番茄叶片的POD、PPO和PAL活性显著高于对照。(3)接种TYLCV后,核黄素处理和接种TYLCV处理均可诱导番茄叶片中防御酶活性显著增强。研究表明,核黄素处理可诱导POD、PPO和PAL活性的系统增强与番茄对TYLCV的诱导抗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上下解方法及全藕合线性互惠系统的最大值原理,研究了一类非线性椭圆系统,给出了其正解存在的充分必要条件,同时也得到了其正解局部稳定的某些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