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鸟鱼 Ophicephalus argus(Cantor)是一种凶猛的肉食性鱼类,是养鱼业之害。因此,在养鱼池中进行除野,清除鸟鱼和其他肉食性鱼类的危害是必要的。但是,鸟鱼也是有着很大养殖价值的鱼类,可以成力很好的养殖对象之一。1.鸟鱼的生长速度很快,这是决定一种鱼有无养殖价值的主要标志。根据我们对邛海鸟鱼生长的研究,发现有的鸟鱼仅一年多的时间体长就达到48厘米,体重达到1343克。曾得到一条长71.5厘米,重  相似文献   
2.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最大、建立得最早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之一。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靠近长白山主峰的中上部。地跨安图、抚松、长白三县。该处山高而自然条件复杂,垂直地带性极为明显,具有典型的山地垂直自然景观特征。可明显的分为三个垂直自然景观带:  相似文献   
3.
在长白山繁殖的鸫共有4种:虎斑地鸫Zoothera dauma aurea(Pallas)白腹鸫 Turdus Pallidus pallidus Gmdin 灰背鸫 Turdus hortulorum Sclater和蓝头矶鸫 Monticola cinclorhynchus gularis其中除后者外,其余3种均还未见报道。现将从1962年以来所观察的情况简报如下: 一、灰背鸫 每年4月下旬至5月初迁来,9月末至10月初飞走,留居期长达5个月。在长白山主要分布在1200米以下的阔叶林和混交林中。据对几种主要生境类型分别作的3次(每次1小时)  相似文献   
4.
马鹿的生活习性和捕捉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鹿(Cervus eleaphus sinnaeus)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兽类,是第三类保护动物。了解其生活习性,进行有计划的捕捉活鹿,对合理利用马鹿资源,促进养鹿业的进一步发展,有一定的意义。下面我们着重介绍其生活习性和有计划捕捉的有关问题,供参考。 一、栖息环境 马鹿是鹿类中比较大型的一种。多栖于高山森林或森林草原中;也有在比较稀疏的灌木林及河沿生活  相似文献   
5.
赵正阶 《动物学研究》1980,1(4):523-528
有关灰weilingMotacilla cincerea robusta的生态资料,至今报导较少。作者从1962年以来在长白山工作期间,就便对灰weiling的生态作了一些零星的观察与记载,1974年和1978年又作了较为详细的观察。现将资料整理出来,以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华秋沙鸭在长白山地区的分布和种群数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主要分布在西伯利亚东南部、朝鲜和我国。是一种分布区域狭窄、数量稀少的珍稀濒危鸟类。已被列入世界濒危动物红皮书和我国Ⅰ级保护动物。据作者1962以来的调查资料表明,长白山是中华秋沙鸭在我国的本要繁殖地。主要分布在长白山东北坡的头道白河、三道白河、古洞河及其支流和西南坡的漫江、锦江及其支流。据我们1977—1978和1989—1991年调查约40—50对,种群数量呈减少趋势。原因是环境恶化和人为干扰。  相似文献   
7.
白峻蓝[姬]鹅(Ficedula cyanomelana cumatilis)在长白山是一种较常见的夏候鸟。每年4月末迁来,9月中、下旬离开,留居期长达5个月之久。在此期间它们大量捕食各种森林害虫,主要以各种昆虫为食,因此在植物保护方面是有一定意义的。作者自1962年以来曾对该鸟作过一些零星的观察,1974、1978和1979年又在长白山头道自然保护站对该鸟的繁殖生物学作了三年的定点观察、本文是这几年观察的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8.
北红尾鸲Phoenicurus auroreus(Pallas)是一种很有益的森林鸟类。繁殖期分布范围从苏联贝加尔湖开始,经过东西伯利亚、蒙古和我国东北,一直到朝鲜和日本,并由此向南扩展到我国华北、华东和西南等地。冬季则向南迁移到我国南方以及缅甸、印度、马来西亚和印度支那的一些国家。笔者1972年和1973年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头道白河和二道白河对北红尾鸲的生态作了一些零星的观察和记载;1974年又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头道、二道、和平营子、黄松蒲、白山、冰场等不同海拔高度对北红尾鸲的生态作了较为系统的和全面的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长白山榛鸡的生态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榛鸡(Tetrastes bonasia amurensis Riley)是著名的狩猎鸟类,肉味鲜美,是野味中珍贵的佳肴;羽毛亦可利用,因此研究其生态与狩猎,有一定的实践意义。但是有关榛鸡的生态学及其狩猎至今研究的并不多。作者从1962年以来在长白山从事动物研究期间,对榛鸡的生态作了一些观察和研究,现整理报道出来,以供参考。 一、生态习性 1.生活环境 榛鸡是以森林为其生活环境的典型森林鸟类。在长白山主要栖居于道旁与河谷次生杨桦林、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以及杂有少量阔叶树的针叶林及其林缘地  相似文献   
10.
中华秋沙鸭的一些生态资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主要分布于我国,可以说是我国特有种之一。它的数量很少,过去对它的生态了解甚少,特别是繁殖生态。1976—1978年我们对这种秋沙鸭作过一些观察。它每年3月末迁来长白山后,晚上多宿于林缘草地、灌丛或河边柳树下。其分布密度较大的,是海拔700—1,000米的针阔混交带。该带地势平坦,水系发达、水流平稳,河中盛产的喇咕、石蛾、泥鰍及其它鱼类等,均为秋沙鸭的食物。尤其在小溪和水塘两岸的老龄杨树林中最为常见,在5公里的河面上5次数量统计的结果,每次遇见率均在2—6只之间,平均3.6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