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Cyt b基因序列探讨鹿亚科动物的系统发生关系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鹿亚科共有4个属,各属间和属内特别是鹿属内的系统进化关系存在疑义。根据Cyt b基因序列分析,探讨了鹿亚科及中国鹿属、马鹿亚种的进化关系。结果分析表明:现行分类系统中,斑鹿属可能并非单系发生,暗示应将豚鹿并入鹿属;麋鹿属与鹿属有较近的进化关系,也应并入鹿属;黄占鹿属的进化地位有待进一步研究;归并后的鹿属为单系发生。中国马鹿各亚种在系统发生上是一单系群,其中马鹿天山亚种和阿尔泰亚种聚为最原始的一支。  相似文献   

2.
四种鹿的染色体组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鹿(Ccrvus canadensis macneilli Lydekker)又称“白臀鹿”。是产在我国西藏、新疆和青海交界处及甘肃西部的一种大型鹿,它是马鹿的一个亚种。东北马鹿(Cervus canadesisxanthopygus Milne-Edwards)也是马鹿的一个亚种,产在西伯利亚东南部、蒙古东部和我国的东北。爪哇鹿(Cervus timoriensis timoriensis Blainville)产于西印度群岛的摩鹿加、爪哇等岛,是鬣鹿的一个亚种。日本梅花鹿(Cervus nippon nippon Temminck)产自日本列岛。日本梅花鹿的染色体组型据1968年报道为2n=66、67;其余三个亚种(青鹿、东北马鹿和爪哇鹿)的染色体组型目前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3.
鹿科动物血清蛋白质的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对鹿科动物(黑鹿、白唇鹿、黇鹿、白黇鹿、麋鹿、东北马鹿、甘肃马鹿、中亚马鹿、日本梅花鹿、东北梅花鹿、狍)的2个亚科、4个属、7个种进行了血清蛋白质的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结果表明,鹿的血清蛋白在该种电泳方法中,共可分辨出分子量在1.24—9.5×10~4范围内的53个蛋白区带。其中最少的是白唇鹿,黇鹿为24条,最多的是日本梅花鹿为35条。  相似文献   

4.
我团地处塔里木河沿岸,沙丘林立,红柳杂草丛生,是盛产天山马鹿之地。马鹿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动物。从1958年开始,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充分利用戈壁荒野的天然鹿源,驯化饲养,积极发展养鹿生产,支援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几年来,我们支援了黑龙江、辽宁、陕西、安徽、内蒙、山西等省发展养鹿生  相似文献   

5.
水鹿(Cervus unicolor Keer)又名黑鹿,是我省茸用鹿的优势种,资源丰富,目前除海南岛、湛江、梅县等地设有专场驯养外,粤北等地亦已注意保护,并开始有计划地捕捉、驯养利用。水鹿耐粗食,适应性强,易于驯化;体质强健,抗病力强。但较之梅花鹿产茸量低,  相似文献   

6.
我场十几年来积极发展茸鹿驯养事业。通过异地引进种鹿自群繁殖和捕捉野鹿仔哺乳培育,实行舍饲与放牧相结合使茸鹿发展较快。每年圈养鹿中有部分初产,难产助产或恶癖母  相似文献   

7.
陈顺立  罗沛稻 《昆虫知识》1992,29(4):209-211
蕾鹿蛾是黑荆树的一种重要害虫。该虫在福建南平一年发生3代,以幼虫越冬,翌年4月下旬开始化蛹本文描述了该虫的形态特征,记述了它的生活史、生活习性、天敌种类,提出了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8.
林区野生马鹿食性与危害幼林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鹿是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之一。解放后鹿的数量不断增加,现已造成对杨树人工幼林的大面积危害,使杨树不能成林。为研究防鹿危害的办法,对鹿胃进行了解剖,摸清了鹿的采食种类及规律,找出了危害杨树幼林的原因,主要是晚秋至早春之间没有绿叶和草可食,而采食杨树幼枝造成的危害。防鹿危害幼树的办法有:(1)用电围栏建立野生马鹿半饲养训化场,冬季补喂一些饲料,春季割鹿茸。(2)利用塑料薄膜袋套幼树的主稍,连防三年。(3)将杨树幼林用电围栏围上,保护幼树不受害。  相似文献   

9.
东北马鹿和东北梅花鹿F_1杂种精母细胞联会复合体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以界面铺张-硝酸银染色技术,对东北马鹿和东北梅花鹿的F_1可育杂种的精母细胞联会复合体进行亚显微观察及分析。在减数分裂前期,杂种鹿精母细胞中形成31条完整的常染色体联会复合体、一个端着丝粒染色体/中着丝粒染色体的三价体和XY双价体。这进一步证明,两种亲本鹿的染色体具有高度的同源性,其差别仅在于一个罗伯逊易位。三价体的顺式构型可能和杂种鹿的可育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突飞猛进,养鹿这个新兴的生产部门,也在各地普遍而又迅速的发展起来。但几千年来,猎人习惯于用枪击和捉脚等方法进行狩猎,因而杀伤大量活鹿,不仅使国家受到损失,而且也有绝种的危险。因此,改变猎人捕鹿的方法,是应当予以注意的。以便捕捉活鹿,把野牲变为家养;将收获一次的砍茸变成多次的锯茸。基于这一观点,我们仅把所了解到的一些捕捉活鹿的方法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11.
环颈雉(简称雉鸡)和红腹锦鸡(简称锦鸡)都是著名的狩猎禽类。我园自1953年起饲养这两种雉鸡,对其生活习性及在舍养中的繁殖作了初步的观察,现把观察情况简述如下。 一、初捕雉鸡、锦鸡的运输驯养 关于雉鸡、锦鸡的捕捉,动物学杂志(匡邦郁1964)生物学通报(赵选1956)已有报导,在四川的捕捉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在七星瓢虫的饲养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种瓢虫 成虫天敌——瓢虫小茧蜂。这对于开展以瓢治蚜工作 是很不利的。我们每隔十天左右从田间捕捉一部分瓢 虫的成虫、幼虫和蛹对其被寄生情况做了观察,并初步 观察了小茧蜂的生活习性,现将观察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在脊椎动物的免疫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MHC-DOA基因是MHCⅡ类的非经典基因,其外显子2多态性丰富。豚鹿Axis porcinus是我国极度濒危的动物。本研究以成都动物园圈养的38头豚鹿为研究对象,提取豚鹿血液总RNA,反转录合成cDNA为模板,利用PCR方法克隆到豚鹿MHC-DOA序列;同时利用PCR方法扩增38头豚鹿的MHC-DOA基因外显子2基因并测序,再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显示:豚鹿MHC-DOA基因开放阅读框长753 bp,编码250个氨基酸残基;蛋白质同源性分析表明,豚鹿MHC-DOA基因与东欧马鹿Cervus elaphus hippelaphus的同源性最高(98.4%);38头豚鹿的MHC-DOA外显子2共有10种单倍型,整体遗传多样性水平中等;MHC-DOA外显子2部分序列中发生了核苷酸的缺失和插入,进而引起DOA蛋白序列发生改变。豚鹿MHC-DOA多态性的研究对豚鹿种群遗传结构调查、遗传资源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化石》1997,(1)
列入国家保护的有蹄类动物有:奇蹄类:蒙古野驴、西藏野驴、野马。3种均有一级保护动物。偶蹄类:一级;野骆驼、蹊鹿、黑麂、白唇鹿、坡鹿、梅花鹿、豚鹿、麋鹿、野牛、野牦牛、普氏原羚、高鼻羚牛、扭角羚、赤斑羚、塔尔羊、北山羊、共17种。二级:原麝、林麝、马麝、河麝、马鹿、白臀鹿、水鹿、驼鹿、黄羊、藏原羚、鹅喉羚、鬣羚、斑羚、岩羊、盘羊,共15种。中国野生动物保护(有蹄类)  相似文献   

15.
豚鹿(Axis porcinus)是偶蹄目鹿科中的一种动物,以往文献记载仅产于尼泊尔、印度、缅甸和泰国等地。彭鸿授等(1962)第一次记录了在我国云南省西南部的耿马、西盟两个自治县亦有分布。 1964年5月间,笔者曾到我国豚鹿产地——耿马县四方井采集,借此机会对豚鹿的栖息环境和生活习性进行了调查了解。雄性豚鹿具角但较小,一般在254—305毫米之间,角长最大者为508毫米,角基周79毫米。每角具三叉,眉叉与角干呈锐角,外上叉伸向内方。豚鹿的体型略比赤麂(Muntiacus muntjak)为大,雌兽小于雄兽,体重最大的达50余公斤。肩高610毫米,身长1067—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贯彻毛主席关于“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我省从1962年起,先后引进东北梅花鹿、新疆马鹿,以及捕获四川黑鹿(水鹿)和马鹿进行人工饲养。十多年来发展推广到十余个县、市,分布在川东、川南、川西、川北的平坝、丘陵、山区和高寒草原地带,总鹿数增加了三十余倍。在这些鹿群中,有的鹿茸产量高,质量较好,经济价值较大;有的则产量低,质量差。因此从1967年起开始进行茸鹿的杂交试验,以期达到改良鹿种,提高生产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西沙群岛是我国南海诸岛的岛群之一。南海诸岛历来都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美丽富饶,蕴藏着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我国渔民世世代代在这里开发和捕鱼,捕捉海龟也是其中的一项。他们在长期的生产作业中,对于掌握海龟生活习性和捕捉技术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多年来,我国的生物科学工作者对西沙群岛以及东沙、中沙和南沙群岛的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18.
海南坡鹿是泽鹿(Cervus eldi)的一个亚种。泽鹿分布在越南、泰国、缅甸和印度的部分地区。海南坡鹿在我国仅发现于广东省海南岛,其经济价值可与梅花鹿媲美,由于多年的过度猎取,种群数量剧减,急待保护。为了保护和发展海南坡鹿,我们从1964年至1973年,曾多次对坡鹿的分布、数量、生活习性等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所得整理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鹿蛾科一直被认为是植食性害虫,自1984年以来,笔者通过4年多的观察和饲养发现,牧鹿蛾幼虫确能捕食毛竹拟白须盾蚧等5种盾蚧科的蚧虫。本文着重介绍了牧鹿蛾的形态特征、生活史、生活习性和对拟白须盾蚧的控制作用。从而确认牧鹿蛾有助于保护和发展竹林资源,为生物防治介壳虫提供了一种新天敌。  相似文献   

20.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尚未见有鸟毕血吸虫Ornithobilharzia Odhner,1912寄生于马鹿Cervuselaphus Linn.的报告。 今年4月7日,我们剖检了和田专区医药公司死鹿一只:2岁,雌性。系今年3月22日从库尔勒鹿场用飞机运来和田。4月6日下午6时左右死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