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宁夏中卫上石炭统羊虎沟组的一个孢粉学事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夏中卫上石炭统羊虎沟组中,小一头沉孢(Torispora securis)高含量异常所揭示的孢粉学事件,可视为确定晚石炭世维斯发C期地层的标志之一。这一事件表明,从维斯发C期开始,真蕨类植物有了较大发展,并取代了种子蕨类一度占优势的地位,成为当时植被中的重要类群,开始了其后的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
古海拔的定量重建在推演地球动力学模型、大气循环模式、古气候变化以及地球化学循环过程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迄今为止在古植物学和古环境研究领域中古海拔的定量重建仍然存在许多难点。本文在介绍目前古海拔定量重建领域几种方法的基础上,重点对植物叶片化石气孔参数及其应用与进展进行了讨论,着重介绍:(1)如何利用植物叶片化石气孔参数法恢复古海拔;(2)方法实践过程中的误差来源与分析;(3)应用实例及展望。  相似文献   
3.
记述的二叠纪植物群采自塔里木盆地北缘不同产地和不同层位。早二叠世早期植物主要采自柯坪县四石厂的库普库兹满组及开派兹雷克组下亚组,主要由Autunia conferta,Pecopteris hemitelioides,Annularia stelata等组成,代表了欧美植物群面貌;到早二叠世晚期,开派兹雷克组上亚组产有安加拉植物分子,如CordaitesNoeggerathiopsissubangustaC.(N.)angustifoliaParacalamites decorlatus等,与欧美植物分子共生,成为欧美安加拉混生植物群;晚二叠世植物产于库车河两岸的比尤勒包谷孜组,其中产有安加拉植物分子,如“CalipteriszeileriYavorskyia mungatica等等,成为典型的亚安加拉植物群。植物群的演化、变迁是由于塔里木地块与准噶尔地块逐渐接近而天山海槽最终消失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新疆塔里木拜城地区早白垩世舒善河组孢粉组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新疆塔里木盆地北部拜城卡普沙良河剖面下白垩统舒善河组发现的29属48种孢子花粉的研究,建立舒善河组自下而上的4个孢粉亚组合,分别为Classopollis-Cycadopites-Lygodioisporites-Biretisporites(CCLB)亚组合,Classopollis-Dicheiropollis-Schizaeoisporites-Klukisporites(CDSK)亚组合,Classopollis-Dicheiropollis-Par-visaccites-Lygodiumsporites(CDPL)亚组合和Classopollis-Dicheiropollis-Pinuspollenites-Impardecispora(CDPI)亚组合。舒善河组孢粉植物群以松柏类掌鳞杉科植物占优势以及真蕨类海金沙科的繁盛为主要特征。该孢粉植物群与欧洲、亚洲、美洲和澳大利亚早白垩世尼欧克姆期孢粉植物群可以对比。根据孢粉学证据,舒善河组的时代属于尼欧克姆期或欧特里夫期至巴列姆期。  相似文献   
5.
四川盆地南部重庆合川炭坝剖面须家河组中发现丰富的孢粉化石,共计73属150种,其中包括蕨类植物孢子41属89种,裸子植物花粉29属56种,苔藓植物孢子1属3种,藻类化石2属2种。建立一个孢粉组合,命名为Dictyophyllidites-Lunzisporites-Chasmatosporites组合(简称DLC组合),并进一步分为下亚组合和上亚组合。根据孢粉组合内一些重要分子的地质时代延限及与国内外有关孢粉组合的对比,确定其地质时代为晚三叠世晚期,相当于诺利期—瑞替期(Norian—Rhaetian),并且倾向于瑞替期(Rhaetian)。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早三叠世的Scalaroxylon及其演化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描述产于内蒙古下三叠统老龙头组木化石梯纹木属的一个新种ScalaroxylonjalaidqienseZhangetZhengsp.nov.及一个新联合种S.multiforium(ZhengetZhang)ZhangetZhengcomb.nov.。Scalaroxylon原产于德国上三叠统考依波层,当前报道的产自内蒙古的新材料是该类型化石在中国的首次发现。该属以次生木质部为代表,生长轮不存在,它的主要特征是管胞径向壁纹孔全为梯纹纹孔;木射线1至多列,异形;射线细胞的水平壁无孔,端壁通常具孔,弦向壁多数具孔。根据次生木质部管胞的纹孔类型和木射线构造特征对该属在植物系统演化上的意义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它代表了种子蕨类到苏铁类之间的中间环节。  相似文献   
7.
王永栋 《古生物学报》2006,45(4):577-580
(一)倍受国内外注目、被誉为国际古生物学界“奥林匹克盛会”的“第二届国际古生物学大会”于2006年6月17至21日在北京大学成功举行。中国科协名誉主席周光召院士、中国科协党组书记、中国科协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邓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陈宜瑜院士、中国科学院副  相似文献   
8.
木化石对于重建地史时期陆地森林生态系统以及恢复古生态环境和古气候具有重要意义。近20年来,国内外在中生代木化石森林重建的理论创新及实践研究方面已有一系列积累并取得了重要进展,为地史时期古森林群落的重建提供了依据。文中重点介绍高精度化石森林重建的方法,包括野外信息采集、后期数据处理及软件运用等,并基于四川、重庆及新疆等地侏罗系中保存完好的木化石,开展高精度化石森林重建,揭示和重建侏罗纪不同时期森林植被的总体面貌,进而推断和探究古气候变化以及古生态和古地理环境。  相似文献   
9.
宁夏中卫晚石炭世维斯发期孢粉组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宁夏中卫下河沿上石炭统羊虎沟组孢子花粉化石55 属98 种,建立了两个孢粉组合带,即Laevigatosporites m edius-Cyclogranisporites aureus (MA)带和Torispora securis-Punc-tatisporiteshians(SH)带,其地质时代分别相当于维斯发A-B期和维斯发C-D期.根据孢粉植物群特征,结合古地磁证据,认为中卫维斯发期为温暖潮湿的热带-亚热带气候  相似文献   
10.
(一) "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5届学术年会--纪念中国古生物学会成立80周年活动"于2009年10月14-16日在南京成功召开.本次大会是我国古生物学界近年来举行的规模最大的国内学术交流活动,有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等科研院所、高校、国土资源、石油、煤炭、化工、海洋以及出版部门和博物馆系统以及部分海外学者等近六百人出席.大会开幕式于10月14日在南京国际会议大酒店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