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吴强  楚雍烈  房益兰   《微生物学通报》1992,19(3):163-168
联合运用HSV-1和HSV-2型特异性核酸探针对28株HSV临床分离株做了鉴定分型,并与应用HSV型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三种免疫学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了比较。核酸探针与单克隆抗体之间的符合率为100%,但分型率不同,核酸探针为100%,单克隆抗体为64—82%。研究结果表明,本实验所建立的HSV-McAb-APAAP桥联免疫酶染技术具有简便、敏感、实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单纯癌疹病毒(HSV)形态发育的电镜研究,发现了HSV胞质起始发育现象。HSV细胞质形态发生方式的过程可分为:(1)胞质致密区的形成,(2)豹斑形成,(3)核心形成,(4)核壳体的装配,(5)校壳体的进一步发育。这一过程与人们熟知的核内形态发生方  相似文献   
3.
宋娟  楚雍烈 《生命科学》2012,(5):463-469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病原菌,可以引起许多临床表现不同的感染性疾病。它所致感染的多样性和严重度取决于不同毒力因子的协同表达,而这些数量众多的毒力因子的表达会受到不同调节系统的控制,同时这些调节系统之间也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这些基因调节系统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如Agr、SaeRS、SrrAB、ArlSR、LytRS、WalKR);另一类是转录因子f如Sar、Rot、MgrA、SigmaB)。它们的协同作用有助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外界环境信号做出反应,调节致病过程中毒力因子在不同情况下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对单纯疱疹病毒fHSV)在八种感染系统中的囊裹发育方式通过电镜观察进行了比较。就HSV在多种不同感染系统中共同存在的囊裹发育现象进行了描述,对其发育方式作了归纳和总结。发现HSV感染细胞中出现的均质致密体形态学改变与HSV的形态发育关系密切。提出了HSV囊裹发育过程中可能具备方式多样、位置广泛有利于快速发育为原则等特占.并对HSV囊裹发育方式多样化的物匝基础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5.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稳定表达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蛋白的原核表达系统,获得高产量的纯化核心蛋白。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以HCV—H株全长cDNA序列为模板,扩增获得核心区基因片段,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BVIL1,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BVIL1-C,转化HB101宿主菌,通过温度诱导表达核心蛋白。结果:扩增得到目的基因长度为573bp,构建pBVIL1-C表达载体,在HB101宿主菌中通过温度诱导获得稳定表达,表达蛋白占菌体总蛋白含量的21%,Western—Blot检测证实表达产物可与HCV患者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结论:HCV核心蛋白可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高表达并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  相似文献   
6.
利用大肠杆菌K12MG1655株全基因组ORFs和痢疾志贺氏菌A1型Sd51197株特异性ORFs探针制备的芯片,研究了痢疾志贺氏菌13个血清型代表株的基因组组成.结果显示,该血清群成员的基因组中包含有2654个保守的源于大肠杆菌ORFs;共同缺失了219个涉及前噬菌体基因、分子伴侣、特异性O抗原合成等大肠杆菌原有的基因;并通过水平转移获得了一些特异性基因,如Ⅱ型分泌系统相关组分、铁转运相关因子等.根据基因组组成所作的进化树,发现A1,A2,A8和A10这四型菌与其他痢疾志贺氏菌亲源关系较远.研究所得结果为进一步深入探索痢疾志贺氏菌的生理过程、致病性和进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用核酸限制性内切酶BamHI对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的DNA进行酶解,回收位于基因组中的反向重复序列区的Bam HIG片段,然后将其克隆在载体质粒PUC 8的Bam HI切点上,进一步用核酸限制性内切酶Eco RI和KPNI对这一重组质粒联合酶解,移去EcoRI—KPNI小片段,经末端修饰后,将其连接得到新的重组质粒pRC102,它含有一小段HSV—2的DNA序列。以此质粒为探针,分别与HSV—1、HSV—2及细胞DNA进行斑点杂交;与HSV—1和HSV—2酶解后的DNA片段进行Southern转印系交。两组实验结果显示,pRC102质粒DNA只与HSV—2 DNA特异性杂交,其HSV—2的型特异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HPV16 E5基因突变与宫颈癌发病的关系.应用银染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分析对50份人宫颈癌活检标本进行基因突变的筛查.PCR检测显示,50例宫颈癌组织中HPV16 E5的检出率为30%(15/50),其中6例宫颈癌HPV16 E5扩增片段在行SSCP分析时发现有泳动变位,突变率为40%(6/15).可见HPV16 E5基因的突变在宫颈癌的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单纯疱疹病毒(GSV)是重要的人类DNA病毒。国内外学者正在对其基因结构、功能和基因调控机制进行探索,以及利用其作为病毒载体表达外源基因研制基因工程疫苗等,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多年来,尽管对HSV-1的分子遗传学做了包括序列分析在内的大量研究,但对HSV基因组许多部位的功能,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某特定部位对活病毒生物特性的作用(病毒生长、繁殖、毒力等),所知很少。为了深入了解HSV-1基因组中Bam H I C片段这一未知部分的功能,我们对它进行了克隆、次级克隆和酶谱分析,并且利用胸腺嘧啶核苷激酶基因—小Mu噬菌体系统(TK-mM)组建了在HSV-1的Eam H I C片段上有TK-mM插入的重组质粒。本文报道利用组建的重组质粒DNA和提纯的TK-HSV-1毒株DNA共同转染细胞,获得了在HSV-1基因组Burn H I C片段上有插入突变的重组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