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米幼苗地下部/根间氮的循环及其基因型差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两个玉米(Zea mays L.)自交系原引1号(YY1)和综31(Z31)为研究材料,采用盆裁土培的培养方法,在正常供氮(HN,K0.15gN/kg干土)和低氮量供应(ON,0.038gN/kg干土)培养条件下对玉米幼苗植株体内氮的循环量及其他在地上部/根间的分配量进行了定量地测定、计算。结果表明,在玉米幼苗地上部/根间氮的循环量很高。低氮量供应使玉米幼苗植株吸氮量下降,根中氮的分配比例增加,同时地上部/根间氮的循环量也随之减少。与氮低效自交系Z31相比,氮高效自交系YY1幼苗中地上部/根间的氮循环量大、氮向根的分配量高,因而有利于其根系的生长,表现为根/地上部之比和部根长较高。这可能有利于其中后期对氮素的高效吸收与利用。  相似文献   
2.
玉米幼苗地上部/根间氮的循环及其基因型差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两个玉米(ZeamaysL.)自交系原引1号(YY1)和综31(Z31)为研究材料,采用盆栽土培的培养方法,在正常供氮(HN,0.15gN/kg干土)和低氮量供应(LN,0.038gN/kg干土)培养条件下对玉米幼苗植株体内氮的循环量及其在地上部/根间的分配量进行了定量地测定、计算。结果表明,在玉米幼苗地上部/根间氮的循环量很高。低氮量供应使玉米幼苗植株吸氮量下降,根中氮的分配比例增加,同时地上部/根间氮的循环量也随之减少。与氮低效自交系Z31相比,氮高效自交系YY1幼苗中地上部/根间的氮循环量大、氮向根的分配量高,因而有利于其根系的生长,表现为根/地上部之比和总根长较高。这可能有利于其中后期对氮素的高效吸收与利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模拟自然感染方式建立百日咳小鼠模型,并初步应用于疫苗评价。方法通过对小鼠品系、周龄,感染用菌株、菌液浊度,感染时间等进行比较,确定动物模型建立的相关参数。然后借助该模型比较全细胞百日咳疫苗和无细胞百日咳疫苗免疫后的小鼠肺部百日咳杆菌的清除情况。程序为第0、2、4周免疫,第6周进行呼吸道感染,感染后2 h、3 d、7 d、14 d、21 d取样,对小鼠肺部菌落进行计数。结果在菌液浊度至少为109CFU/m L时,用Tohama I株对4~10周龄BALB/c小鼠雾化感染30 min,小鼠肺部百日咳杆菌分离培养的阳性率可达100%。用于疫苗评价后发现,免疫全细胞百日咳疫苗的小鼠在感染后7 d检测不到肺内的百日咳杆菌,而免疫无细胞百日咳疫苗的小鼠在感染后21 d还可分离出少量百日咳杆菌。结论通过动物发病、肺部细菌分离培养和感染曲线等对动物模型进行分析,证明通过呼吸道感染途径可成功建立百日咳小鼠模型,并且该模型可应用于百日咳疫苗的评价,为百日咳疫苗的有效性评价奠定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4.
李燕婷  王士珍 《昆虫学报》1991,34(1):117-118
早熟素即昆虫的抗保幼激素,是从菊科熊耳草中分离出的氧杂萘衍生物(2,2-二甲基-6,7-二甲氧杂萘).对某些昆虫具有提前变态、成虫不育等生理效应.人们期望它能成为第四代杀虫剂. 本文以德国小蠊(Blattella germanica)为对象,观察早熟素对其生殖的影响,并对作用机理进行探索,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红树林重心以及群落内部空间结构可能发生变化与调整.利用重心模型方法可以构建转移距离及方向,探索红树林及群落的重心空间转移特征及分布格局.本研究通过采用近25年多源、多时相遥感数据,利用GIS和遥感技术,提取了中国红树林信息,以及典型保护区漳江口的白骨壤、秋茄、桐花树、卡开芦和短叶茳芏信息.利用重心模型方法,从全局到局部,分析了中国红树林和典型保护区漳江口红树林群落的重心迁移特征与共性关系.结果表明:(1)红树林重心在东北方向上存在明显偏离,这种偏离主要体现在经度上,东西方向上不均衡.红树林重心主要位于入海口,且指向河网密集、经济繁荣的地区.(2)红树林群落重心受东南方向的主导作用,并指向群落高聚集区.红树林群落逐渐向北部和东部蔓延,重心表现出向北集聚的趋势.(3)省级红树林与典型区红树林群落重心迁移共性特征具有一致性、折回性和层次性,主要特征如下:红树林及群落的重心转移方向与海岸潮间带走向基本一致,且两者的轨迹方向指向受到良好波浪掩护的港湾或河口湾内;省级红树林及典型区红树林群落的重心分别在2005年和2011年后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折回现象;典型区群落重心迁移在一定程度上属于省级红树林重心迁移的放大形势,前者反映了局部的内部结构特征,后者反映了全局的整体特征.研究有助于相关部门提出保护措施和方案,使红树林均衡、稳定、持续生长.  相似文献   
6.
七星瓢虫卵子发生的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卵子发生过程进行了组织学、细胞学观察及阶段划分,并与取食人工饲料的瓢虫进行对比。卵母细胞仅出现在幼虫期。蛹期已分化为卵母细胞与营养细胞。成虫期卵子发生可以明显的分为卵母细胞分化、卵母细胞营养及卵母细胞卵黄形成三个时期,并分为9个阶段。第1阶段:卵母细胞位于卵原区,进行第一次减数分裂的前期。第2阶段:卵母细胞位于颈区,开始增大,出现了营养索,DNA呈明显的孚尔根正反应。第3阶段:卵母细胞形成卵泡囊并进入生长区,核增大成胚泡。第4阶段:胚泡移至卵质周缘,卵质中RNA丰富,滤泡细胞立方形。第5阶段:胚泡内核仁增大、分枝并释放核仁小体进入卵质。第6阶段:营养索消失,滤泡细胞扁平并出现空位,卵黄形成开始。第7阶段:卵黄球形成逐渐充满卵质,胚泡膜逐渐消失。第8阶段:胚泡消失,滤泡细胞开始分泌卵壳。第9阶段:卵发育完成,经过上皮塞进入输卵管。取食人工饲料瓢虫的卵子发生过程显著缓慢,发育中的卵母细胞致量少,滤泡细胞及卵黄分布均不正常。  相似文献   
7.
(R,R)-2,3-BD是一种重要的四碳平台化合物,在液晶材料、高附加值手性化合物,尤其是不对称合成光学纯药物等方面有天然优势.将来源于多粘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DSM 365的α-乙酰乳酸合成酶(α-acetolactate synthase)基因 alsS、α-乙酰乳酸脱羧酶(α-acetolactate decarboxylase)基因alsD和(R,R)-2,3-丁二醇脱氢酶(2,3-butanediol dehydrogenase)基因R,R-bdh与表达载体pMA5连接,导入多粘芽孢杆菌P.polymyxa DSM 365中加强(R,R)-2,3-丁二醇的主代谢途径,构建可高效合成(R,R)-2,3-丁二醇的多粘芽孢杆菌工程菌株DM-5.利用工程菌株DM-5补料分批发酵60 h,(R,R)-2,3-丁二醇产量达54.91 g/L,得率为0.52 g/g,生产强度为0.92 g·L-1·h-1,与野生菌株相比(R,R)-2,3-丁二醇产量增加19.66%,且副产物甲醇浓度不变,乙醇、乙偶姻积累下降.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多粘芽孢杆菌中过量表达关键基因alsS、alsD和R,R-bdh 能够显著提高(R,R)-2,3-丁二醇的产量和生产强度,为多粘芽孢杆菌的代谢工程改造和工业化生产(R,R)-2,3-丁二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长期施肥对土壤微生物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80,自引:0,他引:8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以北京国家褐潮土土壤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监测基地的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为平台,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土壤酶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长期撂荒土壤(15年)的有机质和全氮(TN)的含量、微生物量碳(SMB-C)和氮(SMB-N)、土壤的蔗糖酶、磷酸酶和脲酶活性以及SMB-C/SOC(土壤有机碳)和SMB-N/TN比值都高于种植作物的农田土壤;而其代谢商和容重值低于农田土壤。长期施肥的农田(NPK、NPKM 、NPKS和NPKF),其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量碳和氮以及土壤蔗糖酶、磷酸酶和脲酶活性均高于不施肥的农田(CK);而小麦(Triticum aestivum)-玉米(Zea mays)→小麦-大豆(Glycine max)复种轮作(NPKF)的农田又高于长期复种连作(NPK)的农田;在施肥处理中(NPK、NPKM、NPKS和NPKF),长期化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的处理(NPKM )的土壤上述指标高于其它施肥处理(NPK、NPKS和NPKF),但其土壤的代谢商、pH值和容重值较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取纯化百日咳鲍特菌(简称百日咳杆菌)脂寡糖(lipo-oligosaccharides,LOS),制备百日咳杆菌多糖蛋白结合物,并分析其理化性质及免疫原性。方法通过改良热酚水法提取百日咳杆菌的LOS,采用酶解法纯化LOS,通过1%冰醋酸水解获得寡糖(oligosaccharides,OS),产物经Tricine-SDS-PAGE及核磁共振氢谱(~1H NMR)鉴定。OS的羟基经1-氰基-4-二甲氨基吡啶四氟硼酸酯(1-cyano-4-dimethylamino pyridinium tetrafluoroborate,CDAP)活化后,与破伤风类毒素己二酸酰肼衍生物(TT_(AH))共价结合,制备多糖蛋白结合物,经Sephacryl S-300层析柱纯化后收集结合物原液,并对结合物的理化性质、抗原性进行分析,采用两种剂量(2.5μg/剂和5.0μg/剂)免疫BALB/c小鼠,分析其免疫原性。结果纯化后LOS纯度90%,核磁共振结果表明OS结构正确,功能基团得到保留。制备的结合物抗原性未发生改变,经3针免疫后,两种剂量下结合物均有剂次加强效应(P0.05),且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百日咳杆菌OS与TT_(AH)结合是制备百日咳杆菌多糖蛋白结合疫苗的可行途径,并且结合物在小鼠体内具有良好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0.
霍乱是经粪口传播的烈性传染病,相应的疫苗研究已逾百年,但目前还没有理想的疫苗。实验中以霍乱O1群小川血清型的脂多糖为目标抗原,用不同方法制备了其四种霍乱结合疫苗,通过小鼠模型验证了各结合物的免疫学效果。结果显示,不同结合物免疫学效果不一,其中增大多糖分子量后制备的结合物免疫效果较好,氨还原法制备的结合物多针免疫后也可诱导特异性抗体产生,而且具有针对小川和稻叶两种血清型的杀弧菌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