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在开花期对高温非常敏感,挖掘耐热种质并解析耐热性的遗传机制,有助于水稻的耐热性遗传改良。本研究选取205份国内外种质资源,在抽穗开花期对遇高温的稻穗进行标记,以高温下标记穗的结实率作为耐热指标,结合高密度SNP标记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并初步预测候选基因。结果表明:不同水稻种质的耐热性差异明显,高温下的结实率最低为19.0%,平均值为64.0%,中位值为65.9%,最高值为86.6%,其中06-32、剪刀齐、娄早籼5号等17份种质的耐热性较强;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共筛选到130个与耐热性显著关联的SNP标记,并鉴定到18个耐热QTL,其中6个QTL与已报道的耐热相关QTL共定位;qHT4-6与耐热性的关联度最高,根据该区间lead SNP的单倍型分类,G单倍型材料的开花期耐热性显著强于A单倍型材料,该区间附近有7个基因可能受高温调控。  相似文献   
2.
以栽培稻的8个籼-粳测验种为对照,采用39对SSR引物检测了江永野生稻居群在1982年、2008年、2017年的遗传多样性,采用38对In Del引物检测了江永野生稻居群在1982年、2008年、2017年的籼-粳基因频率。结果表明:在1982年取样保存在异位圃的40份样本的遗传多样性稍高于2008年、2017年原位保护区样本的遗传多样性;2008年取的样本数虽然比2017年多,但两次取的样本之间遗传多样性几乎没差异。不同年份取的样本之间的遗传分化系数Fst都很小,基因流Nm都较大,分化不明显。通过聚类分析和主坐标分析(PCo A),发现野生稻居群与4份栽培粳稻聚为一类,4份栽培籼稻单独聚成一类,显示江永野生稻与粳稻的血缘近于籼稻;籼-粳基因频率的分析表明,野生稻样本多属粳稻型,少数属偏粳稻型,原位保护区的偏粳稻类型单株数占取样单株总数的比例,2008年比1982年的增加了10.0%,2017年比2008年的增加了1.6%,显示江永野生稻原位保护区生境条件有利野生稻从粳稻型向偏粳稻型变异,随着野生稻产生环境适应性变异,籼型基因频率在提高。  相似文献   
3.
Liu  Jie  Zhao  Feng-Li  Guo  Ye  Fan  Xiu-cai  Wang  Yue-jin  Wen  Ying-Qiang 《Plant Cell, Tissue and Organ Culture》2019,138(3):543-558
Plant Cell, Tissue and Organ Culture (PCTOC) - The PYR/PYL/RCAR (hereafter referred to PYLs) proteins, which act as abscisic acid (ABA) receptors, have been reported to play a crucial role in...  相似文献   
4.
葡萄种质资源初级核心群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国家果树种质郑州葡萄圃保存的867份栽培种质为材料,对47项表型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采用欧氏遗传距离、离差平方和法进行种质初选。采用分组和逐步聚类法,分别以15%、20%、25%和30%的比例抽样,依次获得124、170、205和252份种质。通过对初选种质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表型保留比例的分析,检验初级核心群的构建效果。结果表明,按种质类型分组,组内采用平方根策略、15%抽样比例获得的124份初选种质的表型保留比例和遗传多样性代表性均达到96%,表明构建的初级核心群对原始种质具有很好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5.
葡萄种类和品种鉴定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葡萄种类和品种的鉴定是葡萄种质资源研究和新品种保护的基础。本文介绍了鉴定工作中常用的形态学、孢粉学、细胞学、生物化学和分子标记等方法,并对这些方法在葡萄研究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其中形态学鉴定是最基础、最普遍的方法。分子标记技术为葡萄种质资源鉴定工作提供了更为快捷和精确的依据,但目前在葡萄上的应用还较少。此外,本文还对果树品种鉴定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314份葡萄品种进行了DNA指纹数据库构建和遗传多样性分析,为葡萄品种鉴定、亲缘关系分析和植物品种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9对引物共扩增出199个等位基因,多态性位点为199个,多态性比率达100%,每个标记检测到的位点数在17~31之间,平均为22.1个;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值变幅在0.793~0.886之间,平均值为0.839。本研究发现3组同名异物品种和9组疑似同物异名品种,除此之外的290份品种中,70份品种仅需1对引物即可区分开,其余品种需要引物组合来实现品种之间的区分。最少选用8对引物即可完全区分开290份葡萄品种。最终利用8对多态性SSR引物构建了314份供试材料的DNA指纹数据库,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63份二倍体供试材料可被分为真葡萄亚属和圆叶葡萄亚属两大类,而真葡萄亚属又被分为15个亚类。51份多倍体供试材料被分为3组,聚类结果与供试材料已知的系谱来源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7.
莎巴珍珠是极早熟葡萄品种之一,以莎巴珍珠为亲本材料,经过简单杂交或多亲多代杂交,培育了一系列早熟和无核葡萄品种;莎巴珍珠衍生品种选育的最主要途径为杂交育种,其次为芽变选种。并对莎巴珍珠衍生品种在种类、染色体倍型、果实香味、果实颜色、果实成熟期等方面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由基因芯片数据精确学习建模具有异步多时延表达调控关系的基因调控网络。方法:提出了一种高阶动态贝叶斯网 络模型,并给出了网络结构学习算法,该模型假定基因的调控过程为多阶马尔科夫过程,从而能够建模基因调控网络中的异步多 时延特性。结果:由酵母基因调控网络一个子网络人工生成了加入10%含噪声的表达数据用于调控网络结构学习。在75%的后验 概率下,本文提出的高阶动态贝叶斯网络模型能够正确建模实际网络中全部的异步多时延调控关系,而经典动态贝叶斯网络仅 能够正确建模实际网络中1/3的调控关系;ROC曲线对比表明在各个后验概率水平上高阶动态贝叶斯网络模型的效果均优于经 典动态贝叶斯网络。结论:本文提出的高阶动态贝叶斯网络模型能够精确学习建模具有异步多时延表达调控关系的基因调控网 络。  相似文献   
9.
中国野生葡萄资源在生产和育种中利用的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自古就有采食葡萄野果的习惯。自从2000多年前葡萄的栽培种——欧亚种传入我国,国内原产野生葡萄逐渐失去重视,但其栽培利用在一些地方一直延续至今。刺葡萄是中国野生葡萄中果粒最大的一个种,因其耐湿热和抗病性强,在江西、福建、湖南、贵州等地区一直作为鲜食葡萄栽培利用至今。长期以来,毛葡萄在广西、湖北、陕西、西藏等地被用作生产独具地方特点的野葡萄酒。山葡萄在东北被用作酿酒原料的历史有90年以上。一些野生葡萄被用作抗性砧木育种的亲本材料。新中国成立以来,野生葡萄的栽培利用和遗传改良不断得到重视,实现了山葡萄的人工栽培,选育了大量优良单株,培育了一系列葡萄新品种,在我国葡萄产业发展中发挥了或正在发挥作用。本文对中国野生葡萄资源在遗传改良和栽培利用中的成就进行了总结,旨在引起葡萄育种工作者对中国原产野生葡萄的重视,加强中国野生葡萄在葡萄遗传改良中的利用。  相似文献   
10.
以‘迎庆’桃果实为材料,研究了经外源乙烯(50μL/L)处理12h后,在常温(25℃)下贮藏过程中,果实微粒体膜Ca^2 - ATPase活性和膜脂过氧化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外源乙烯促进果实内源乙烯的生成,刺激膜Ca^2 - ATPase活性先上升而后下降,同时加速超氧自由基的产生.提高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增强了膜脂过氧化作用;钙调素拮抗剂二氟拉嗪(TFP)和钙通道阻塞剂异博定(VER)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乙烯诱导的上述效应,这表明细胞内Ca^2 和CaM参与了外源乙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