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蚯蚓运动行为的观察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蚯蚓运动行为的观察与研究安瑞永(河北教育学院生物学系050091)黄薇(石家庄市第六中学050051)蚯蚓在形态结构上有许多与土壤钻穴生活相适应的特征,其运动行为也很特殊。了解蚯蚓的运动行为,对环节动物的教学和实验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人民教育出版社新出...  相似文献   
2.
正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 (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驱动的炎症与多种疾病的发病机制有关,其内源性激活物的鉴定对于开发新的抗炎治疗策略至关重要。由德国萨尔大学的蒂莫·斯佩尔(Timo Speer)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近期揭示了确定富含甘油三酸酯的脂蛋白代谢的关键参与者载脂蛋白C3(Apolipoprotein C3,Apo C3)是一种新型的NLRP3激活剂,可促进无菌性炎症和器官损害,结果发表在《自然·免疫学》杂志上。  相似文献   
3.
为寻找小桐子果壳的杀虫活性物质,以小桐子果壳乙醇粗提物的正丁醇萃取相为实验材料,对其采用硅胶柱反复柱层析,同时对各阶段分离产物进行活性追踪,筛选出具有杀虫作用的活性部位WD1,最后采用HPLC MS分析,初步鉴定出活性部位主体成分。结果表明,WD1活性组分在浓度为8 g?L 1时,对桃蚜(Myzus persicae)和菜青虫(Pieris rapae)的24 h(72 h)校正死亡率均大于70%,显示出极高的毒杀活性。通过对WD1进行HPLC MS分析,鉴定了含量较高的7个化合物,为总量的80.72%,初步鉴定为2a,3a,24 三羟基 12 20(30) 〖JP2〗二烯 28 乌索酸、环辛肽B、牡荆素、松香烷二萜、麻疯树酚酮A、Curcusone A或Curcusone B。  相似文献   
4.
以黑麦草和苜蓿为对象,分别叶面喷施和根施100 μmol·L-1的褪黑素溶液,在干旱胁迫下测定了生物量、丙二醛(MDA)含量、相对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养分含量(有机碳C、全氮N、全磷P)等指标,研究外源褪黑素对干旱胁迫下植物抗氧化能力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 干旱胁迫下,黑麦草和苜蓿的地上、地下生物量显著降低,外施褪黑素能够有效缓解干旱胁迫对黑麦草和苜蓿生长的抑制作用,叶面喷施和根施褪黑素使干旱胁迫下黑麦草的生物量分别增加14.5%和29.6%,苜蓿的生物量分别增加36.6%和49.1%。干旱胁迫下,黑麦草的SOD、POD活性和苜蓿的SOD活性显著降低,外施褪黑素显著提高黑麦草和苜蓿的SOD、POD、CAT活性,减少叶片中MDA的积累,使叶片相对电导率显著下降,抗氧化能力显著提高。干旱和外施褪黑素对黑麦草和苜蓿有机碳含量无显著影响。干旱胁迫下,黑麦草叶片和根中的N、P含量以及苜蓿根中的N含量降低,外施褪黑素提高黑麦草和苜蓿根和叶片中的N、P含量,这表明褪黑素对干旱胁迫下黑麦草和苜蓿的养分吸收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施用褪黑素不仅能改善植物的抗氧化能力,还能调节养分吸收以增强植物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性,而且叶面喷施褪黑素效果好于根施。  相似文献   
5.
73例中国人血友病甲基因突变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我们用Southern blotting、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和DNA测序等方法对73例血友病甲患者(经上海瑞金医院测定血浆FVⅢ:C和vWF:Ag诊断,其中无亲缘关系患者65例,按FVⅢ:C水平分为轻、中、重三型。FVⅢ:C< 2%为重型,共47例;FVⅢ:C 2%-5%为中型,共9例;FVⅢ:C5%-25%为轻型,共1 7例)进行FVⅢ基因突变检测。共检出内含子22倒位23例,均为重型,约占重型的49%,与国外报道相似。余下50例(其中无亲缘关系者45)用PCR-DGG E分析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内含子序列,发现异常条带则进行DNA测序。在17例患者中检出突变13种,其中无义突变5种,均为重型;错义突变6种,除1例外都是轻中型;小缺失2例,都是重型;其中,AA466Lys(AAG)-Thr(ACG)、719Tyr(TAC)-Stop(TAG)、AA826 Asp(GAC)-Glu(GAA)、312Ile(ATC)-xxC及AA1551-1552del(AGAA)为新发现的突变。有亲缘关系的患者都有相同的基因突变,而在无亲缘关系患者未发现相同突变。基因突变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 Abstract:We use Southern blotting,PCR,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and DNA sequencing to detect gene mutations of haemophilia A in Chinese population.73 cases(47 severe)(FVIII:C<2%),9 moderate(FVIII:C 2%~5%),17 mild(FVIII:C 5%~25%)of haemophilia A were first screened with Southern blotting,23 were found to be the intron 22 inversion type,all being severe cases.The remaining 50 cases without intron 22 in version were examined with PCR-DGGE.Genomic DNA were amplified using GC-clamped primers covering all the exons and all flanking intron regions.Abnormal bands were sequenced.13 different mutations were identified,including 5 nonsense mutations,6 missense mutations and 2 small deletions.5 mutations,AA466Lys(AAG)-Thr(ACG),AA719Tyr(TAC)-Stop(TAG),AA826Asp(GAC)-Glu(GAA),AA312Ile(ATC)-xxC and AA1551-1552del(AGAA)have not been reported before.Generally the genetic defects correspond to the clinical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6.
首次报道中国蜘蛛抱蛋属一新记录种——合瓣蜘蛛抱蛋Aspidistra connata H.-J.Tillich,该种与辐花蜘蛛抱蛋A.subrotata Y.Wanet C.C.Huang相似,但叶片长椭圆形至长卵状椭圆形,花被顶端8~10裂,裂片线形,顶端联合不分开,形成一个笼状包围着雌蕊可与后者区别。凭证标本存放于广西植物标本馆(IBK)。  相似文献   
7.
根据大尺度的物种分布信息,利用聚类分析和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了云南哀牢山蕨类植物区系的垂直分布格局。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热带区系成分所占比重呈显著递减趋势,而温带区系成分所占比重呈明显递增趋势。在整个海拔梯度上,东亚分布和热带亚洲分布成分始终占主导地位。区系过渡性随着海拔的升高呈先增强后减弱的单峰分布格局,平衡点出现于海拔1700 m左右。基于区系成分比重的聚类分析表明,在海拔1300 m,1900 m和2600 m左右,将海拔梯度上的蕨类植物分为4组,这与各海拔段内的物种组成和区系成分性质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8.
以矮晚柚种子萌发的无菌苗为实验材料,利用茎尖和上胚轴诱导丛生芽的发生,利用丛生芽获得再生植株。实验表明:矮晚柚成熟和未成熟种子在1/2MS、MS上均能萌发,萌发率最高可达96%,成熟种子萌发的无菌苗更利于后期的分化。最适外植体为无菌苗的上胚轴,筛选出丛生芽最佳增殖培养方案为MS+6-BA 2.0 mg·L~(-1)+NAA 0.1 mg·L~(-1)+蔗糖40 g·L~(-1)+靠近茎尖上胚轴,最高增殖系数达8.4,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0.2 mg·L~(-1)+IBA 0.2 mg·L~(-1)+活性炭0.2 g·L~(-1),生根率达90%以上。移栽至蛭石+珍珠岩+营养土(1:1:2)的营养砵上,成活率可达80%。  相似文献   
9.
对贵阳地区碳酸盐岩表生地衣资源进行初步调查,鉴定出4科,4属,共计7个种。其中两个是中国新记录种,即:蓝藻橙衣和石灰瓶口衣。瓶口衣属、黄烛衣属、凹盘衣属以及该文所描述的7个种都是贵州首次报道。对壳状地衣体在碳酸盐岩风化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0.
荞麦属植物淀粉酶和甲酸脱氢酶同功酶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研究了荞麦属植物8个种42个收集系干种子和发芽种子的淀粉酶和甲酸脱氢酶同功酶。结果表明,荞麦淀粉酶在于种子中缺乏活性,但是在发芽种子中活性很强。在供试材料的发芽种子中共发现23个淀粉酶谱带,其中甜荞和苦荞分别有10条和8条。不同荞麦种间淀粉酶谱带差异很大,但是同种内不同收集系间差异较小。谱带聚类分析表明大野荞和毛野荞分别与甜荞和苦荞较近缘,支持它们分别为甜荞和苦荞祖先种的假说。在干种子和发芽种子中,发现所有荞麦种类均只有1条位置一致的甲酸脱氢酶谱带,暗示该酶在进化中具有高度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