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报告了从国外引进的五种类杆菌培养,鉴定及其抗血清的制备。结果表明这些类杆菌在牛心脑培养基中容易生长。均为厌氧性革兰氏阴性无芽孢多形态杆菌。经生化反应鉴定结果发现脆弱类杆菌对红霉素(60μg)、利福平(15μg)敏感,而对多粘菌素B(10μg)、青霉素(2IU)、卡那霉素(1000μg),万古霉素(5μg)耐受。用不同接种途径免疫家兔所获得的脆弱类杆菌抗血清的结果表明皮下加不完全佐剂组血清中的抗体滴度明显高于一般皮下组及静脉注射组。  相似文献   
2.
肠道菌群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物质代谢、免疫应答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对其组成和功能研究已成为热点。模式生物秀丽隐杆线虫因其结构简单、生活周期短、便于制备无菌个体等特性,在肠道菌群与机体共生关系及功能研究方面受到广泛应用。现就秀丽线虫在肠道菌群功能研究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由澳大利亚WEHI研究所(The Walter and Eliza Hall Institute of Medical Research)引进的悉生SCID(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t)小鼠肠道厌氧菌群的分离、鉴定结果。该小鼠粪便标本需氧及厌氧培养发现应用非选择性Scheadler血琼脂需氧条件下有一种革兰氏阳性杆菌生长;厌氧条件下生长的培养物经数种选择性培养基也分离出革兰氏阴性及阳性杆菌,据细菌形态学,染色特征,生化反应特性等鉴别为吉氏拟杆菌、嗜酸乳杆菌和梭形杆菌。  相似文献   
4.
青霉属真菌Penicillium sp. CPCC 400786的抗病毒活性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抗艾滋病毒抑制剂筛选模型对一株青霉属真菌Penicillium sp. CPCC 400786发酵产物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活性评价,结果显示,其对艾滋病毒有较强的抑制活性。采用正相硅胶柱、Sephadex LH-20凝胶柱和半制备HPLC等色谱技术对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从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oxalicine A(1)、oxalicine B(2)、cis-4,6-dihydroxymellein(3)、亚油酸(4)、十八烯酸(5)、肉豆蔻酸(6)、尿嘧啶(7)、胸腺嘧啶(8)。化合物1和2为杂萜类化合物。对化合物1-6进行了抗艾滋病毒(HIV-1)和抗甲型流感病毒(H1N1)的活性评价。结果显示,化合物1具有良好的抗H1N1活性,其IC50值为38.5μmol/L,比阳性对照药利巴韦林稍弱(IC50=20.5μmol/L);化合物1和2具有抗HIV-1的活性,其IC50值分别为22.4、67.8μmol/L;其他化合物未显示抗病毒活性。本研究为从青霉属中发现更多抗病毒活性杂萜分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水平变化对小儿支原体肺炎早期肾损伤的临床预防价值,并依据胱抑素C水平变化制定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治疗疗程及康复时间,以减少支原体肺炎的复发。方法:对临床确诊的129例为支原体肺炎的住院患儿进行胱抑素C、尿素氮、肌酐的检测。结果:肺炎支原体患儿胱抑素C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临床病愈患儿中有39例胱抑素C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高,并有统计学意义,尿素氮水平及肌酐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39例胱抑素C水平高的患儿在随访中有27例再次感染支原体肺炎,而90例随访结果正常者仅有9例复发支原体肺炎入院。结论:对肺炎支原体患儿进行胱抑素C的检测有助于预知肺炎支原体对肾脏的早期肾损伤及对支原体肺炎患儿的愈后判断并进行早期干预预防再次感染复发。  相似文献   
6.
线粒体介导的能量代谢与中枢神经损伤修复关系密切。中枢神经损伤会导致线粒体损伤、线粒体运输变弱、局部线粒体去极化以及ATP损失,引起轴突局部能量缺乏。因此,健康线粒体数量的保证及其运输和定位的有效调节对于满足中枢神经损伤修复所需要的能量至关重要。该文综述了中枢神经损伤后,神经细胞的能量需求及线粒体动态变化,分析了线粒体功能与中枢神经损伤修复的关系,并归纳了线粒体相关的促进神经系统损伤修复策略的相关研究进展,旨在通过该综述为临床上促进中枢神经损伤修复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为了考察不同体质量和饥饿程度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幼鱼的游泳能力,利用行为生态学方法测定了不同体质量(0.22—3.31 g)和饥饿天数(1d、3d、6d和9d)下红鳍东方鲀幼鱼的绝对临界游速(Ucrit,cm/s)、相对临界游速(Ucrit’,体长/s,BL/s)、偏好游速(Upref,cm/s)、6个流速区域(2—36 cm/s)下停留时间百分比(Pt,%)、偏好区域平均流速(Vmean,cm/s)和总游泳距离(D1h,m)等游泳行为指标。结果显示,体质量和饥饿显著影响红鳍东方鲀幼鱼的Ucrit、Ucrit’、Pt、Vmean和D1h。随体质量增加,实验鱼的Ucrit、Upref、Vmean和D1h均逐渐升高,而Ucrit...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建立基于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PA)技术快速检测肺炎支原体的方法。方法:本研究以肺炎支原体编码P1黏附蛋白为靶基因,利用Primer Premier 5软件进行引物、探针的设计,最终筛选出最佳引物。同时设计相应的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引物用于后续的验证试验。对反应体系试剂比例、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引物探针浓度进行确定。肺炎支原体、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肺炎克雷伯菌、肺炎双球菌、大肠杆菌和链球菌作为对照评估RPA检测肺炎支原体的特异性及敏感度。结果:RPA快速检测肺炎支原体方法仅需14 min,检测灵敏度达200 copies/mL;6种非肺炎支原体均不能扩增,特异性较高。结论:本研究建立了肺炎支原体的RPA快速检测方法,具有迅速、简便、经济等优势,为肺炎支原体的快速检测提供一个新的有利工具。  相似文献   
9.
赵建元  丁寄葳  米泽云  魏涛  岑山 《遗传》2015,37(5):419-425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 HIV-1)简称艾滋病病毒,在粘膜传播过程中,病毒的遗传多样性是显著减少的。绝大多数的HIV-1粘膜感染由一个或者少数几个病毒建立并最终发展为系统感染,上述病毒称为初始传播病毒(Transmitted/founder virus, T/F virus)。通过对初始传播病毒表型特征的研究,可进一步了解病毒在新宿主体内成功复制的关键特性,为艾滋病疫苗的发展、暴露前预防及其他治疗性干预措施提供更好的策略。文章综述了初始传播病毒的发现、进化特征以及感染后初期宿主的免疫反应等,以期为深入研究初始传播病毒的特征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用^60Co照射灭菌饲料饲养无菌动物的试验结果,解决因高压来菌饲料造成的营养素大量破坏,适口性差,降低了饲养难度,便于无菌动物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