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抗原负载树突状细胞(dentritic cells,DCs)诱导的CIK(cytokine induced killer)细胞对B16黑色素瘤的抑瘤作用。方法:分离、培养DC和CIK细胞,取部分DC进行肿瘤抗原负载,将其与CIK细胞按1:10的比例共培养3d,即为抗原负载的DC-CIK。建立B16黑色素瘤小鼠模型,分别于瘤周围皮下注射经Brdu标记的CIK、DC-CIK、抗原负载DC-CIK。按注射细胞进行分组,测量注射前后各组小鼠的瘤体积,计算抑瘤率,比较其抑瘤作用。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和透射电镜观察抗原负载DC-CIK细胞在皮肤中的分布及杀伤肿瘤细胞的形态学表现。结果:抗原负载DC诱导的CIK(细胞组抑瘤率(86.57%)高于CIK细胞组(33.34%,P<0.05)和DC-CIK细胞组(61.08%,P<0.05);光镜下抗原负载DC-CIK细胞主要分布在皮下组织,癌组织周围,特别是癌巢周边。透射电镜下抗原负载DC-CIK细胞体积大,核有切迹,细胞质内细胞器丰富,粗面内质网扩张。细胞表面有突起,与肿瘤细胞密切接触。大量肿瘤细胞凋亡、坏死。结论:CIK细胞经抗原负载DC诱导后抑瘤作用明显强于单纯CIK细胞和DC-CIK细胞。  相似文献   
2.
刘宏有  陈柳龙  高江涛 《菌物学报》2019,38(12):2078-2086
代谢组学是利用现代分析化学手段对一定条件下生物体内小分子代谢产物(初级和次级代谢产物)定性及定量,从而揭示生命现象及其内在规律的学科。相对于基因组、转录组和蛋白质组,代谢组是一定条件下生物学过程完成后的最终代谢产物的集合,因而是各种组学研究中最接近表型的一种组学,可以直接动态地反映出细胞的生理生化过程,从而有效地检测和发现特定的生化途径,准确地解释生理或者病理现象。代谢组学作为系统生物学中基因组学、转录组学以及蛋白质组学三大组学的延伸和补充,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目前代谢组学在真菌领域的研究得到日益重视和发展。本文首先从历史发展和技术路线简述了代谢组学的发展历程和常见的代谢组学研究方法。接着从真菌的分类鉴定、生物膜研究、代谢途径、代谢工程、天然产物发现与植物互作这6个方面介绍了代谢组学在真菌研究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喉癌组织中肿瘤浸润树突状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dendritic cell,TIDC)肿瘤抗原提呈效应。方法:采用光镜、透射电镜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28例手术切除的人喉癌中TIDC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的形态学表现。结果:早期人喉癌组织中TIDC主要分布在癌周区及癌巢内,病变早期TIDC和TIL的浸润比晚期明显(P<0.01)。透射电镜下可见形态不一的TIDC和TIL广泛分布于癌巢边缘、游走于癌周边组织的血管和淋巴管周围。TIDC与肿瘤细胞、TIDC与TIL、TIL与TIL、TIL与肿瘤细胞之间存在多种形式的膜接触。与TIL接触的肿瘤细胞,细胞核均质化。细胞膜消失呈凋亡状态。癌晚期TIDC与TIL数量明显减少,于癌巢内常见凋亡的TIDC与TIL。结论:人喉癌组织中存在不同形态的TIDC与TIL,TIDC、TIL、癌细胞彼此密切接触发生免疫应答反应,TIDC、TIL的数量和活跃状态与肿瘤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对树突状细胞肿瘤抗原提呈效应的调节作用.方法:建立B16黑色素瘤小鼠模型;用GM-CSF和IL-4诱导扩增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并用透明质酸孵育,Brdu标记;经肿瘤周围皮下回输,以普通DC、生理盐水为对照组;测量瘤体积,计算抑瘤率.光镜、透射电镜、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HA-DC于肿瘤局部组织和淋巴结内的分布和形态学特征.结果:HA-DC细胞组的抑瘤作用强于DC细胞组(P<0.05);HA-DC细胞主要分布于肿瘤周围和淋巴结副皮质区,透射电镜观察可见HA-DC组肿瘤周围组织中有大量树突状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相互有膜接触,淋巴细胞以突起深入肿瘤细胞,并与其接触、融合,肿瘤细胞发生凋亡.结论:DC负载透明质酸后可以有效激活和扩增淋巴细胞,增强机体肿瘤特异性CTL效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