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1.
两栖类卵第一次卵裂前,缩时电影显示出卵表面有收缩波。由于卵的体积未变,在收缩时卵的高度必然增加。Sawai(1978)利用棱镜侧面摄取了蝾螈卵轮廓的高度变化,证实了卵裂前卵最高处的高度确有增加。但这一方法不能测知整个卵表面各处的高度变化,而且仅是二维的。在林蛙卵上,我们用荧光漂白恢复技术发现第一次卵裂前卵表面分子有规律性的流动,推测这是卵球的张弛。为了进一步  相似文献   
2.
林蛙受精卵表面的大豆凝集素结合位点没有侧向运动,联在结合位点上的标记物在卵表面位置的改变应该可以反映卵表面运动。本文利用近景摄影测量术和侧向摄影法观测卵表面标记点位置的变化,得到下面的结果:1.卵裂前30—40min,整个卵表面都向预定分裂沟中心移动,表示卵表面在收缩。卵裂前15min左右,沟中心附近的卵表面开始松弛,随之是离沟较远处的卵表面松弛,显示卵表面有一个从预定分裂沟中心向四周传播的收缩波(图2—5)。如果以相邻标记点之间的距离变化作图(图6),则出现两个波,一个是松弛波,一个是收缩波。本文对卵表面究竟出现一个波还是两个波的问题进行了讨论。2.分裂沟中心附近收缩时,高程逐渐下降,基部两侧逐渐加宽(图7和图8);卵松弛时,高程增加,基部收缩。所以卵高程的变化也是从预定分裂沟中心波浪形地向四周传播的。3.卵裂沟出现前3—5 min,预定分裂沟两端开始向沟中心收缩,这是卵裂起动收缩。以后收缩范围逐渐扩大,强度亦增加,但预定分裂沟两侧的卵表面没有向预定分裂沟两端移动。这一结果支持了赤道区收缩的假说。  相似文献   
3.
植物水孔蛋白的亚细胞分布与生理功能研究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孔蛋白(aquaporin,AQP)因具有水转运活性而得名,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水孔蛋白转运活性的多样性与生理功能的多样性不断被报道.本文综合分析了植物水孔蛋白亚细胞定位与功能多样性的研究进展,重点综述了植物水孔蛋白广泛的亚细胞分布特点,以及亚细胞上的再分布现象与植物水孔蛋白生理功能多样性间的关系,并对植物水孔蛋白研究中存在的 问题及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认为水孔蛋白多样化的生理功能的作用机制需要结合其组织定位与亚细胞定位进行分析才能 揭示.  相似文献   
4.
从肉类消费总体水平、不同区域、不同收入组等角度出发,考察了我国城镇居民肉类消费特征,并做出营养评价。同时,对城镇居民肉类消费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林蛙受精卵表面的大豆凝集素结合位点没有侧向运动,联在结合位点上的标记物在卵表面位置的改变应该可以反映卵表面运动。本文利用近景摄影测量术和侧向摄影法观测卵表面标记点位置的变化,得到下面的结果:1.卵裂前30-40min,整个卵表面都向预定分裂沟中心移动,表示卵表面在收缩。卵裂前15min左右,沟中心附近的卵表面开始松弛,随之是离沟较远处的卵表面松弛,显示卵表面有一个从预定分裂沟中心向四周传播的收缩波  相似文献   
6.
真核细胞核小体(nucleosome)的研究是染色体研究领域中的一项新课题,正日益受到重视。1977年冷泉港定量生物学会议为此专门制订新的研究方案。近几年,此项工作飞速发展,使这个研究领域增添了不少新内容。这里我们拟从核小体的结构出发,简要地叙述它怎样形成染色质的各级结构,以及它和转录、复制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自从发现真核细胞染色质普遍存在着核小体结构以来,对于核小体结构的研究已取得了重大的进展。许多研究者运用电子显微镜直接观察核小体。有人用核酸酶消化核或染色质,再经蔗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