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根据已报道的邻苯二酚1,2-双加氧酶基因(tfd C)序列,设计PCR引物,从一株邻单胞菌(Plesiominas)的pL1质粒上扩增到tfd C基因片段,连接到pGEM-T载体上,并转化大肠杆菌lM109菌株,筛选到阳性克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PCR产物全长801bp,有一阅读框,编码255个氨基酸,与增氧产碱菌(Alcaligenes eutroplus)的tfd C基因相比,在693位相差一  相似文献   
2.
植物-病原物互作过程中的活性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活性氧与水分胁迫、环境污染、衰老及低温等方面的关系已有大量的报道。在植物-病原物互作过程中,病原物作为一种特殊的胁迫因子而起作用。近年来对植物一病原物互作过程中活性氧的研究已成为植物病理生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对此作一综述。1植物─-病原物巨作过程的活性氧的产生在正常情况下,植物体内活性氧(activeoxygenspecies,AOS,包括超氧阴离子O-2;过氧化氢H2O2;氢氧自由基OH;单线态氧1O2)处于低水平状态,在植物过敏性反应(HR)早期阶段常出现AOS迅速释放,这种AOS迅速释…  相似文献   
3.
4.
微生物对环境遗传适应和质粒的分子生态效应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微生物对环境的遗传适应是进化的机制,它与环境因子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信号网络,调节微生物与环境新奇信号(污染物质)之间的相互适应、质粒的形成与存在正是宿主细胞获得这种适应的产物,由于它能在自然环境中广泛传播,导致了物种的多样性.本文概述了微生物对环境污染物的应答和质粒的分子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5.
水稻Act1启动子融合的bar基因在转基因燕麦T3代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微弹轰击法转化获得的含bar基因燕麦T3代为材料,运用Northernblot方法研究了bar基因在燕麦的不同生育阶段、不同叶位、以及Challenge(0.20%)处理后不同时间的叶片中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外源bar基因在燕麦的不同生育阶段、不同叶位、以及除草剂处理后转录水平没有明显差异。由于除草剂喷涂后,植株体内氨含量的变化能够反映bar基因编码的PAT酶活性的变化,因而测定了Challenge处理后不同时间、不同部位的叶片中氨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含bar基因的燕麦植株体内氨含量在除草剂处理后不同时间和不同部位都没有显著的变化,而对照植株体内氨的含量在除草剂处理后能迅速上升。这表明,含bar基因的燕麦植株体内由于PAT酶的稳定表达,而使氨的含量维持在较低水平。从转录和翻译两个层次上反映了水稻Actl启动子融合的bar基因在转基因燕麦T3中能够稳定表达,且表达水平不受叶位和除草剂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以微弹轰击法转化获得的含bar基因燕麦T3代为材料 ,运用Northernblot方法研究了bar基因在燕麦的不同生育阶段、不同叶位、以及Challenge(0 .2 0 % )处理后不同时间的叶片中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 ,外源bar基因在燕麦的不同生育阶段、不同叶位、以及除草剂处理后转录水平没有明显差异。由于除草剂喷涂后 ,植株体内氨含量的变化能够反映bar基因编码的PAT酶活性的变化 ,因而测定了Challenge处理后不同时间、不同部位的叶片中氨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 ,含bar基因的燕麦植株体内氨含量在除草剂处理后不同时间和不同部位都没有显著的变化 ,而对照植株体内氨的含量在除草剂处理后能迅速上升。这表明 ,含bar基因的燕麦植株体内由于PAT酶的稳定表达 ,而使氨的含量维持在较低水平。从转录和翻译两个层次上反映了水稻Act1启动子融合的bar基因在转基因燕麦T3 中能够稳定表达 ,且表达水平不受叶位和除草剂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