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8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pCN系质粒是利用DNA重组技术,以YRp7和pAT153为原始质粒所构建的酵母菌基因工程载体。pCN系质粒由酵母菌TRPL基因的1.4 kb DNA片段和完整的pAT 153分子组成。根据pAT153质粒中所插入的TRPl DNA片段的方向性,pCN质粒有两种不同的构型。在性质上,pCN系质粒保留了 YRp7高转化能力和pAT153高拷贝水平,同时它在酵母受体中的稳定性比’YPp7明显提高。pCN质粒中尤以pCN60可作为酵母基因工程的载体。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从一株啤酒酵母E4-2A分离到两类脱氧核糖核酸质粒pSC1与pSC2。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质粒DNA分子,证明这两类质粒的分子量不同于已知的酵母2μmDNA质粒。电镜分析指出这两类新型核外DNA质粒的长度为0.91士0·12μm(pSCl)和0.48士0.10μm(pSC2),经计算分子量分别相当于1.9x106和1.0 x106。pSCI由共价闭环和开环两种构型组成,而pSC2仅有开环型。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为探讨淋巴细胞及其亚群、NK细胞与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复发的关系,评估其预测价值,为临床评估患者预后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21年1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中心初发首诊为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165例患儿,根据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与无复发组,评估ITP复发的影响因素,利用ROC曲线评估淋巴细胞计数绝对值对儿童ITP复发的预测价值,运用Kaplan-Meier法绘制与淋巴细胞计数绝对值相关的儿童ITP无复发生存曲线。结果:共纳入165名ITP患儿,复发率24.8%。淋巴细胞计数绝对值对儿童ITP无复发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04,95%CI为0.613-0.795(P<0.05),最佳截断值为3.21×109/L。儿童ITP是否复发与年龄、淋巴细胞计数、出血评分、ESR有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ITP是否复发与CD3+CD19-细胞计数、CD3+CD4+细胞计数、CD3+CD8+细胞计数、CD4+/CD8+细胞比例、NK细胞计数有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淋巴细胞计数绝对值可作为评估儿童ITP复发的预测指标,儿童ITP复发与初始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计数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六种固氮蓝藻提取液对玉米的促长作用和提取液成分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用六种固氮蓝藻的提取液处理玉米种子,同时对其提取液氨基酸组成和碳水化合物与维生素B12的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固氮鱼腥藻HB686(AnabaenaazoticaHB686)、球孢鱼腥藻HB1017(A.sphaericaHB1017)、多变鱼腥藻HB1058(A.variabilisHB1058)和小单歧藻HBTT(TolypothrixtenuisHBTT)的提取液中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B12的含量高于鱼腥藻SP.HB1042(Anabaenasp.HB1042)和繁育管链藻HB38(AulosirafertilissimaHB38)。同时,促进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效果前四种藻较好,后两种则较差。  相似文献   
5.
用乙型肝炎血源疫苗,按0、1、6程序,分5种不同剂量免疫HBsAg和HBeAg均阳性(双阳性)母亲和仅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井于首针后8~12个月采血,用放射免疫(RIA)法检测他们的HBsAg和抗-HBs、抗-HBc,以比较不同剂量乙肝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结果,10μg×3组对双阳性和仅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的保护率,分别是42.9%和53.5%;20μ×3组为67.4%和69.7%;30μg、10μg、10μg组为75.6%和79.8%,30.20、20μg(含30、30、10μg)组为80.2%和81.5%;30μg×3组为82.3%和83.7%。随疫苗剂量增加保护率逐渐增加,抗-HBs阳转率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6.
基因工程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核心。基因克隆与功能分析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主干课,在生物技术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时代的发展对研究生基因克隆与功能分析课程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探讨了翻转课堂教学法、研讨式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问题导向学习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研究生基因克隆与功能分析教学中的综合运用,以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7.
利用MISA软件对密花香薷转录组42 362条Unigene进行SSR位点搜索,并对其SSR序列结构及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密花香薷转录组Unigene序列中共检测到17 564个SSR重复序列,分布于11 903条Unigene上,出现频率为28.10%,平均每3 200 bp出现一个SSR位点。(2)单、二、三核苷酸重复类型为密花香薷转录组SSR位点的主导基序类型,占总SSR位点的97.27%,3种主导基序类型中,单核苷酸所形成基元类型数量最多,共检测到169个基元类型(51.22%),单核苷酸(A/T)n基元类型占明显优势,二核苷酸重复类型(AG/CT)n基元类型占优,分别占总SSR位点的50.60%和12.17%。(3)单核苷酸SSR位点所包含重复次数最多(49),重复次数介于10~66,同一基序类型不同重复次数所形成的SSR位点数量差异较大,随重复次数的增加,SSR位点数呈下降趋势。(4)密花香薷转录组二至六核苷酸基序SSR序列长度集中在12~30 bp区间,共包含有8 190个SSR位点,占所统计SSR位点的95.60%,1 589 (≥20 bp)个SSR序列具有极高的多态性,占所统计SSR位点的18.54%。综合出现频率、分布密度、基元重复次数和长度变异等多个研究结果发现,密花香薷转录组检索到的SSR序列表现出较高的多态性潜能,具有较大的开发价值。该研究为后续密花香薷SSR分子标记引物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奈妥吡坦/β-环糊精包合物,用以提高奈妥吡坦的水溶性。方法: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奈妥吡坦/β-环糊精包合物;以载药量为指标,考察奈妥吡坦与β-环糊精的质量比(芯壁比)、包合温度、包合时间、搅拌速度的影响。基于单因素试验结果,采用正交设计实验对制备处方和工艺进行优化,得到最优奈妥吡坦/β-环糊精包合物,并对其包封率、载药量及稳定性进行体外评价。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和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法,对最优奈妥吡坦/β-环糊精包合物进行表征。结果:奈妥吡坦/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优制备条件为:芯壁比1:20,包合温度为40℃,包合时间为20 min、搅拌速度为150 r/min。该条件制备制得的奈妥吡坦/β-环糊精包合物的载药量为4.73%,包合率为94.8%且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良好。傅里叶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奈妥吡坦/β-环糊精包合物的成功制备。结论:成功制备了奈妥吡坦/β-环糊精包合物,奈妥吡坦的水溶性提高了1500倍,为奈妥吡坦水溶性新制剂的研发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9.
小麦族(Triticeae)是禾本科、早熟禾亚科中一个有重要经济价值、以多年生植物占优势的族,族内绝大多数种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畜牧业上的优良牧草,饲用价值极高,有些种类具有耐寒、耐旱、耐碱等特性,是农牧业上良种繁育、牧草利用的重要基因资源。但该族同时又是分类学上的一个疑难族,各学者对族内系统分类意见不一、争议颇大,尤其在族的界限、族下类群划分以及类群演化关系上问题较多,至今尚未解决。查阅了国内外分类学文献,探讨其分类差异以及存在问题,为充分开发利用中国丰富的小麦族植物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小嘴贝亚门顾脱贝科顾脱贝属(Kutorgina Billings,1861)属于碳酸钙质壳非铰合类腕足动物,于1861年建立,含20个种,最早出现于传统的早寒武世,绝灭于中寒武世中期,广泛分布于北美洲及亚洲。贵州剑河八郎"清虚洞组"产顾脱贝两个种:犰狳顾脱贝(相似种)(K.cf.cingulata)及松山顾脱贝(新种)(K.songshanensis sp.nov.)。K.cf.cingulata与北格陵兰的K.cingulata在轮廓、壳饰上相似,主要区别是后者个体略大,少数背壳标本可见中隆;K.songshanensis sp.nov.具有与其他顾脱贝明显不同的特点——同心层稀少并常见三条同心层。"清虚洞组"顾脱贝的发现及研究,不仅与凯里组的顾脱贝形成演化链,而且为研究全球顾脱贝的演化及早寒武世腕足动物的辐射和多样性增添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