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卡介苗对枯否细胞生物特性影响的免疫细胞化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卡介苗(BCG)是增强肝枯否细胞(KC)抗肝癌细胞作用的最佳免疫制剂之一。本实验是给大鼠BCG后,应用溶菌酶免疫细胞化学法显示KC,以图象分析系统测定KC的数量、分布和面积,以细胞分光光度计测定KC溶菌酶活性;分离KC体外受BCG作用后,用ELISA法测定RC的Fc受体表达。结果显示:BCG使KC数量增多一倍,尤以肝小叶周边带为显著;KC体积明显增大,细胞面积增大55.71%,周边带KC面积增大一倍上;细胞溶菌酶光密度增大64.35%;Fc受体表达增强64.82%。上述结果是BCG增强KC抗肝癌细胞作用有关细胞学机制。  相似文献   
2.
大鼠肝癌发生过程中p53的突变和甲胎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和PAP法,对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大鼠肝癌发生过程中突变型p53蛋白(mp53)和甲胎蛋白(AFP)在肝细胞中的表达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显示:(1)DEN诱发大鼠肝癌发生率为100%;(2)正常大鼠及诱癌第4周大鼠的肝细胞均不表达mp53,至诱癌第8周,可见少量肝细胞表达mp53,诱癌晚期的癌结节内大部分肝癌细胞呈mp53阳性表达,mp53免疫反应阳性产物为胞核内棕褐色颗粒;(3)正常大鼠肝细胞不表达AFP,诱癌早期(4~8周)的大鼠肝小叶内可见少量AFP阳性肝细胞,多为小肝细胞,呈散在分布,此后AFP阳性肝细胞逐渐增多,晚期的癌结节内大部分癌细胞呈AFP阳性,AFP免疫反应阳性产物为胞浆内棕褐色颗粒。结果提示,mp53和AFP可作为分析肝癌进展的病理学指标  相似文献   
3.
雄激素受体在肝癌发生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探讨雄激素受体(AndrogenReceptor,AR)作为肝癌标志物的意义,本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大鼠肝癌发生过程中肝细胞雄激素受体(AR)的表达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显示:正常大鼠的AR阳性肝细胞极少,DEN诱癌第4周可见少量肝细胞呈AR阳性表达,细胞散在分布,胞质和/或胞核内可见棕褐色阳性反应颗粒。随着肝癌发展进程,AR阳性肝细胞数逐渐增多,呈簇状或片状分布。至诱癌第18周,肝癌结节内肝癌细胞大多呈AR阳性表达。本实验结果表明,AR与肝癌的发生和发展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细胞分离、细胞化学染色、电镜观察及~3H-TdR释放试验体外检测细胞毒活性等方法,研究了在生物反应调节剂—济南假单胞制剂PJV作用下,大鼠肝大颗粒淋巴细胞(LGL)和枯否细胞(KC)的数量、形态及其免疫生物特性等变化。结果表明,PJV的应用可引起肝内LGL数量增长达4倍,其体外杀伤肿瘤细胞活性增长约2倍,细胞内ACP活性明显提高。肝KC数量及活性也有明显增加。本文还讨论了肝LGL与KC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5.
肝细胞生长因子是一种由α、β链组成的杂合二聚体糖蛋白,能促进肝细胞、多种上皮细胞、内皮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的有丝分裂,并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细胞毒性作用或者抑制其生长[1~4],其作用无种属特异性,如人肝细胞生长因子能促进大鼠肝细胞增殖[5]。由于天然H...  相似文献   
6.
本次首次建立了从小鼠肝脏分离、培养、扩增肝树突状细胞(hepaticdendriticcel,HDC)前体的方法。采用经门静脉插管胶原酶二步循环灌流法及Percol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非肝细胞,得到含HDC前体组分,将其分三组培养:第一组加入重组小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rGMCSF),待培养9天后,将细胞转移至鼠尾胶原上继续培养。第二组加入MrGMCSF培养,但细胞不转移。第三组为对照组,仅加完全培养液。结果显示:第一、二组细胞于培养4天可见有许多细胞集落形成,第一组细胞转移至鼠尾胶原上培养1天后,细胞集落减少,而培养液中DC密度明显增加,光镜和扫描、透射电镜观察证明培养HDC纯度达95%,第二组则无上述细胞释放现象。实验结果提示,HDC前体在体外受细胞因子刺激能大量扩增,但必须在胶原存在下才能分化成熟  相似文献   
7.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ABC法,对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大鼠发生过程中增殖细胞核抗原在肝组织中的表达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显示:正常大鼠肝组织中仅见极少数PCNA阳性肝细胞,阳性率为0.08%,随着诱癌进程发展,大鼠肝组织中PCNA阳性肝细胞逐渐增多,诱癌第4、8、12周,大鼠肝组织中PCNA阳性肝细胞百分率分别为1.6%、3.8%、16.2%,诱癌晚期癌结节内大部分肝癌细胞里PCNA阳性表达,阳性率为80.6%。本研究结果表明原位检测PCNA表达比传统依据形态学分化程度来判断肿瘤发生可能性更为客观、可靠。  相似文献   
8.
环孢素A对大鼠心脏移植中血红素氧化酶-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血红素氧化酶 1(HO 1)在大鼠同种异体心脏移植模型中的组织表达以及环孢素A (CsA)对该表达的影响。方法 心脏移植大鼠分为Ⅰ组 (对照组 )、Ⅱ组 (CsA 7 5mg/KgB W .)和Ⅲ组 (CsA 15mg/KgB .W .)。依据国际心肺移植组织 (ISHLT) 1990年心脏急性排异反应分级标准进行排异反应分析 ;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O 1的表达。结果 心脏移植后 ,供者心脏和主动脉标本中 ,1和 3天时出现轻度炎性浸润 ,排异反应为 1A或 1B级 ;11天和 12天时出现弥漫性炎性浸润和心肌坏死 ,排斥级别达 3B或 4级。CsA治疗可使心脏移植排异反应降低 1~ 2 5级。移植后HO 1广泛表达于受体各类组织中 ,其中尤其以肝、肾、脾等器官表达增强比较明显 ,供心心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部分浸润淋巴细胞的HO 1表达均显著升高 ,CsA在一定时间内可明显增强供者心脏及主动脉的HO 1表达 ,减低移植排斥反应 ,从而延长移植心脏存活时间。结论 HO 1在心脏移植后受者体内表达广泛增强 ,CsA治疗可增强HO 1表达 ,这可能与其减弱移植排斥反应机制相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