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摘要 目的:通过研究分析盐城地区未成年过敏性疾病患者吸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结果分布变化特点,为过敏性疾病预防和临床诊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自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期间,选择430例未成年(<18岁)过敏性疾病患者,血清检测方法采用欧蒙公司生产的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试剂盒。结果:430例患者中,血清过敏原IgE阳性166例(38.60%),其中尘螨和屋尘是主要的吸入性过敏原。血清IgE阳性率男性39%,女性36% (P>0.05),中学组女性阳性率(61.11 %)高于男性(45.83 %)(P<0.05)。不同年龄组间IgE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蟑螂、尘螨、霉菌、豚草、屋尘和年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临床症状与IgE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呼吸道过敏症状组IgE阳性率最高(48.30 %),不同症状组间主要过敏原都是尘螨。屋尘阳性患者均合并尘螨阳性,其中70.93 %的患者表现出了呼吸道过敏症状。结论:尘螨、屋尘是盐城地区未成年过敏性疾病患者最主要的吸入性过敏原,研究血清过敏原分布,对未成年人过敏性疾病的预防、诊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筛选能高特异性、高亲和力结合RANKL蛋白并有效抑制RANKL对破骨细胞诱导分化作用的DNA适配子。方法:首先,采用原核系统表达并纯化RANKL蛋白,通过SELEX(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技术从人工合成的单链随机寡核苷酸文库中筛选能高特异性、高亲和力结合RANKL蛋白的DNA适配子。然后,用RNAfolding sever software分析适配子空间结构,以ELISA检测DNA适配子和RANKL亲和力大小并筛选出亲和力最高的一组DNA适配子用以验证DNA适配子对RANKL诱导破骨细胞分化的抑制作用。结果:(1)成功在原核系统表达并纯化RANKL蛋白;(2)筛选出能高特异性、高亲和力结合RANKL蛋白的12个DNA适配子。(3)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DNA适配子能明显抑制TRAP阳性破骨细胞数量(P0.05),且浓度越高抑制效果越明显。结论:成功筛选出的DNA适配子能特异性结合RANKL蛋白并有效抑制RANKL对破骨细胞的诱导分化功能。  相似文献   
3.
榛属(桦木科)花序及花的形态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了桦木科榛属榛、毛榛和滇榛的花序和花的形态发生过程。榛属雌花序由多个小聚伞花序螺旋状排列组成;每个小花序原基分化出1枚初级苞片和一团小花序原基分生组织,由小花序原基分生组织分化形成2个花原基;每个花原基分化出2个心皮原基,形成二心皮雌蕊;雌蕊基部有2层花被原基,内层花被原基环状,外层花被发生于花原基近轴面和远轴面,近轴面和远轴面的花被不均等分化,外层花被发生早于内层花被。雄花序为柔荑状,由多个小聚伞花序螺旋状排列组成。每个小花序原基分化出1枚初级苞片和一团小花序原基分生组织,由小花序原基分生组织分化出2枚次级苞片和4。6个雄蕊原基,形成4—6枚雄蕊,每个雄蕊具4个药囊,在雄蕊原基分化形成4药囊雄蕊过程中.出现雄蕊原基纵裂。并且花丝纵裂至基部。为进一步全面探讨桦木科属间系统演化关系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4.
在扫描电镜下首次观察了桦木科鹅耳枥属千金榆花序和花的形态发生过程。千金榆雌花序由多个小聚伞花序螺旋状排列组成;每个小花序原基分化出1枚初级苞片和一团小花序原基分生组织,由小花序原基分生组织分化形成2个花原基和2个次级苞片;每个花原基分化出2个心皮原基,形成1个二心皮雌蕊;次级苞片远轴面发育快于近轴面,呈不均等的联合状;雌蕊基部有1层环状花被原基。雄花序为柔荑状,由多个小聚伞花序螺旋状排列组成;每个小花序原基分化出1枚初级苞片和一团小花序原基分生组织,由小花序原基分生组织分化出3个花原基分区,并分化形成3朵小花,小花无花被,位于两侧的小花分别有2枚雄蕊,位于中央的小花有4枚雄蕊,雄蕊共8枚,稀为10枚,该3朵小花为二歧聚伞状排列,其花基数应为2基数。  相似文献   
5.
榛属 (桦木科) 花序及花的形态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了桦木科榛属榛、毛榛和滇榛的花序和花的形态发生过程。榛属雌花序由多个小聚伞花序螺旋状排列组成;每个小花序原基分化出1枚初级苞片和一团小花序原基分生组织,由小花序原基分生组织分化形成2个花原基;每个花原基分化出2个心皮原基,形成二心皮雌蕊;雌蕊基部有2层花被原基,内层花被原基环状,外层花被发生于花原基近轴面和远轴面,近轴面和远轴面的花被不均等分化,外层花被发生早于内层花被。雄花序为柔荑状,由多个小聚伞花序螺旋状排列组成。每个小花序原基分化出1枚初级苞片和一团小花序原基分生组织,由小花序原基分生组织分化出2枚次级苞片和4~6个雄蕊原基,形成4~6枚雄蕊,每个雄蕊具4个药囊,在雄蕊原基分化形成4药囊雄蕊过程中,出现雄蕊原基纵裂,并且花丝纵裂至基部。为进一步全面探讨桦木科属间系统演化关系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丽珠肠乐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对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20例,根据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对照组采用柳氮磺胺吡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丽珠肠乐治疗。连续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结肠炎症状改善程度,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进行检测对比,同时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3%(56/60),高于对照组的80.00%(48/6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utherland指数评分、肠道菌群评分、肠镜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RP、IL-6、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8/60),与对照组的8.33%(5/6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柳氮磺胺吡啶联合丽珠肠乐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体内的炎症因子水平,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在CT三维重建上测量重度先天性脊柱侧凸Cobb角度的可重复性和可靠性。方法:收集在我院诊治的重度先天性脊柱侧凸病人的CT三维重建和脊柱全长X线片,共计67例。由五名不同测量者对CT三维重建脊柱畸形冠状面主弯Cobb角测量两次,两次间隔在三周以上,并测量脊柱全长X线片脊柱畸形冠状面主弯Cobb角一次,运用组内相关系数分析测量结果之间的可重复性和可靠性。结果:同一测量者两次测量结果之间的差值平均为4.5°。同一测量者两次测量结果之间的组内相关系数为0.969,不同测量者之间测量结果的组内相关系数为0.913。取五名测量者在CT三维重建上第一次测量的Cobb角度,其平均值为(110.5±23.5)°,五名测量者在X线片上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为(103.1±22.0)°,对两组数据进行Mann-Whitney非参数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6,P=0.004)。结论:在CT三维重建上测量重度先天性脊柱侧凸的Cobb角,可以减小测量的误差,提高测量的可重复性和可靠性,是一种相对准确的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将去垢剂法提取脂筏的操作方法量化.方法:依据脂质筏在4℃时不溶于去垢剂的特性提取脂筏,再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将去垢剂不溶组分分离出来.用胆固醇吸光度及浮舰蛋白1(flotillin-1)作为脂质筏的特异性标记,验证提取物的特性.结果:在离心管5%蔗糖与30%蔗糖分界处看到一层连成片状乳黄色脂质物质,光散射法显示该提取物在620 nm处有最大吸光值,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相对分子质量48 kDa处可见条带.结论:提取物符合脂筏的多种特性,操作方法量化的去垢剂法是一种简单、稳定提取脂质筏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高浓度葡萄糖抑制MC3T3-E1细胞成骨分化的机理。方法:建立MC3T3-E1 细胞成骨分化诱导体系,观察不同浓 度葡萄糖(5.5mM 和22mM)对MC3T3-E1 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用不同浓度的p38 MAPK 抑制剂Fr167653(0.1 滋M、1.0 滋M 和 10 滋M)进行药物干预,观察MC3T3-E1 细胞在22mM葡萄糖浓度下成骨分化的变化情况。通过钙含量检测、Real time PCR 检测 相关分化的变化;用Western Blot 方法检测MC3T3-E1 细胞分化过程中p38 MAPK 磷酸化状态、TXNIP 表达水平的变化;使用胰 岛素二硫键还原法检测细胞内TRX活性水平;使用活性氧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内自由氧生成水平。结果:体外诱导条件下,高浓 度(22mM)葡萄糖通过升高p38 MAPK 磷酸化水平,上调TXNIP 表达水平,同时降低TRX 活性,使细胞内自由氧生成增加,抑制 MC3T3-E1 细胞的成骨分化;Fr167653通过抑制p38 MAPK 磷酸化,下调TXNIP 表达同时升高TRX活性,抑制细胞内自由氧生 成,解除高浓度葡萄糖对细胞成骨分化的抑制作用。结论:高浓度葡萄糖通过p38 MAPK-TXNIP/TRX-ROS 信号通路抑制 MC3T3-E1细胞成骨分化。  相似文献   
10.
刘宁  席贻龙  沈鹏  杨胜  宋鑫  孙天宝 《生态学报》2010,30(18):4866-4874
采用48h急性毒性试验研究了Pb2+对多刺裸腹溞(Moina macrocopa)的48h-LC50值,采用生命表试验方法在0.5×106、1.0×106、2.0×106个细胞/mL的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密度下研究了浓度为0.2、0.4、0.6、0.8、1.0mg/L的Pb2+对多刺裸腹溞生命表统计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Pb2+对多刺裸腹溞48h-LC50值为10.5mg/L。与各食物密度下的对照组相比,除了0.5×106、1.0×106个细胞/mL下0.2mg/L的Pb2+显著延长了多刺裸腹溞的生命期望,0.5×106个细胞/mL的食物密度下0.4mg/L的Pb2+显著提高了多刺裸腹溞的净生殖率、0.40.8mg/L的Pb2+显著提高了种群内禀增长率外,较高浓度的Pb2+显著缩短了多刺裸腹溞的生命期望,降低了净生殖率、总生殖率和种群内禀增长率;且随着食物密度的升高,使净生殖率和总生殖率显著降低的Pb2+浓度阈值呈降低的趋势,但使世代时间显著缩短的Pb2+浓度阈值则呈升高的趋势。Pb2+浓度、食物密度以及它们间的交互作用对多刺裸腹溞的各主要生命表统计学参数均有显著的影响(P0.05)。0.5×106、1.0×106cells/mL食物密度下,Pb2+浓度与多刺裸腹溞的各主要生命表统计学参数间均有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2.0×106cells/mL食物密度下,Pb2+浓度与多刺裸腹溞的生命期望、总生殖率和净生殖率间均有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多刺裸腹溞的生命期望、净生殖率和内禀增长率对Pb2+污染的敏感性因食物密度的不同而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