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
在鉴定视黄酸(retinoic acid, RA)诱导人神经母细胞瘤SK-N-SH细胞分化的基础上,应用免疫细胞化学、选择性抽提和蛋白质组学分析技术,对SK-N-SH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核基质蛋白组成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实验结果显示,经1 μmol/L RA处理后SK-N-SH细胞呈极性状,伸出较长的轴突样突起,胞体逐渐变小变圆.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处理后神经细胞特异表达的蛋白synaptophysin、NSE、MAP2的表达量都较对照组有明显增强.双向凝胶电泳分析显示,在RA诱导SK-N-SH细胞分化前后存在52个差异表达的核基质蛋白,经质谱分析,鉴定了其中的41个蛋白.蛋白印迹杂交进一步确证了诱导分化差异表达核基质蛋白中nucleophosmin和prohibitin等的表达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 μmol/L RA对SK-N-SH细胞具有显著的诱导分化作用,在SK-N-SH细胞分化过程中,其核基质蛋白组成发生了明显变化.这些变化对于揭示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癌变与逆转机制和肿瘤细胞增殖与分化调控机理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而为研究神经系统正常发育过程及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机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MALDI-TOF质谱技术研究铁蛋白蛋白壳表层的电荷分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Sephacryl S-300排阻层析和DEAE-纤维素层析技术分离纯化Hong鱼肝铁蛋白(Liver ferritin of Dasyatis Akajei,DALF)。纯化后的DALF经梯度聚丙烯酰胺凝胶再次分离后,显示出两条凝胶事,即单分子DALF和双聚态DALF。选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LDI-TOF MS)研究DALF的电荷分布时,发现DALF蛋白壳表层上显示出三种不同质荷比的分子离子峰,其质荷比为10369.41m/z、20710.33m/z和41809.43m/z。当DALF亚基被解离后,这三个分子离子峰随之消失,因而推测DALF蛋白壳表层存在着高密度正电荷区域,并与该蛋白形成非电惰性有着密切联系。通过拟出DALF蛋白壳表面电荷分布模型,进一步阐明DALF从铂电极上接受电子的机理。  相似文献   
3.
应用选择性抽提、整装透射电镜观察和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与质谱鉴定技术研究细胞凋亡诱导物姜黄素处理前后人成骨肉瘤MG-63细胞核基质-中间纤维系统的构型变化.及其核基质蛋白表达的差异。经姜黄素处理后,MG-63细胞的核基质和中间纤维比对照组明显稀疏,且分布更加不均匀,并分别与核纤层连系,形成趋于断裂但相对还较为完整的网状结构:双向凝胶电泳分析显示在姜黄素诱导MG-63细胞凋亡前后存在27个差异表达的核基质蛋白.经质谱鉴定了其中的21个蛋白.在凋亡的MG-63细胞中表达上调的蛋白鉴定为:DNA聚合酶zeta等7种蛋白:表达下调的蛋白质为:Prohibitin等14种蛋白。其中首次在核基质中发现的蛋白质有17个。因此.在MG-63细胞凋亡过程中不仅其核基质-中间纤维系统构型产生了典型的的凋亡特征性变化.而且伴有核基质蛋白表达的差异。由此证实了与肿瘤细胞凋亡诱导相关特异核基质蛋白的存在及其对肿瘤细胞凋亡诱导的调控作用.从而对揭示核基质构型及其蛋白组成与细胞凋亡的关系和阐明细胞凋亡过程中的基因表达调控机理.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肺癌蛋白质组的研究,有助于阐明其发病机制并对肺癌的防治有益。本文从研究人肺癌细胞热休克蛋白的表达情况出发,通过比较37℃、42℃和45℃培养条件下的人肺癌细胞A549总蛋白质的双向电泳图谱,获得3个温度敏感的差异蛋白点,依次命名为P_1、P_2、P_3。对差异蛋白进行MALDI-TOF-MS分析和采用SWISS-PROT数据库中的Peptident软件检索后,初步鉴定P_1与2种醛酮还原酶家族成员相匹配,P_2可能为一种新蛋白,P_3为锌指蛋白11A。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人兽共患的泡状肝包虫病原,西伯利亚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sibiricensis (Rausch andSchiller, 1954)泡状蚴和多房棘球绦虫Ech inococcusmultilocularis ( Leuckart, 1863)泡状蚴在KM株小白鼠发育成熟过程比较观察的结果.此两虫种泡状蚴的发育成熟过程仍然和它们早期发育的规律(唐崇惕等,2001)相同.虽然它们成熟的泡囊都被着生在网状结构中的许多原头节所充满,但是在多房棘球绦虫9-14个月的泡状蚴,仍然可以见到它们的原头节和网状结构都是起源于泡囊囊壁内表面的胚细胞层,并且始终保持与该层的联系.而西伯利亚棘球绦虫泡状蚴在鼠肺脏或肝脏的各泡囊中的原头节和网状结构是由可移动的胚细胞团发育生成,它们与泡囊囊壁没有如前者样的联系.西伯利亚棘球泡状蚴在各别小白鼠肝脏也能发育成熟,但不正常,宿主反应异常强烈.  相似文献   
6.
HMBA诱导处理人成骨肉瘤MG-63细胞分化后,选择性抽提核基质蛋白,经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分析.共有12个蛋白点表达发生变化,经肽指纹图谱分析鉴定了9个蛋白质,其中,MHCⅡ类抗原、IFN刺激的基因因子3α蛋白、DKFZp434M2221.1蛋白、8-羟基-鸟嘌呤糖基化酶同功酶oggl和波形蛋白表达上调,hnRNP A2/B1和肌动蛋白表达下调,60S核糖体蛋白L21和ST2蛋白仅在分化的MG-63细胞中表达。研究结果表明肿瘤细胞增殖分化过程中伴随核基质蛋白表达的变化,并为深入揭示核基质蛋白与细胞癌变和逆转的关系以及阐明细胞增殖分化的基因表达调控原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