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周思艺  夏静  闫琴  芦韬  陈利荣  刘威 《昆虫学报》2022,65(2):197-207
[目的]研究果蝇对大蒜素的产卵选择,并解析果蝇产卵避性的机制和生物学意义.[方法]应用产卵双向选择装置,检测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雌成虫对0.01%,0.015%和0.02%大蒜素的产卵选择性;利用产卵装置,检测黑腹果蝇对大蒜素的位置效应;通过毛细管摄食法检测黑腹果蝇摄食行为;利用黑暗(...  相似文献   
2.
以华北野猪、东北野猪和山西黑猪、长白猪、大白猪、马身猪共计287头猪作为研究对象,对其HSL基因外显子I区域进行了PCR-RFLP多态性研究,发现不同品种猪间存在多态性.瘦肉型大白猪、长白猪全部表现为GG基因型;山西黑猪表现为AA、AG和GG三种基因型;脂肪型地方猪种马身猪为单一的AA基因型;华北杂种野猪、东北纯种野猪及杂种野猪表现为AG和GG两种基因型.等位基因A、G及三种基因型的频率在不同猪种中不同.该研究首次对华北及东北野猪HSL基因进行了多态性研究,丰富了国内外对野猪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为野猪遗传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SARS-CoV-2是一种高致病性且传播迅速的病原体,通过刺突糖蛋白(Spike glycoprotein,S蛋白)识别宿主细胞表面的受体来实现入侵和感染。对S蛋白进行系统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原核表达,有助于深入理解S蛋白的功能和阐明该蛋白介导病毒感染的分子机制。本文采用Protparam、Pfam、TMHMM、ExPASy-ProtScale、PSORTⅡ、SignalP、UniProt、NetPhos 3.1、NetNGlyc 1.0、NetOGlyc 4.0和BLAST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和数据库对S蛋白的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翻译后修饰及相互作用网络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分析。利用Clustal X2和MEGA7.0软件对该蛋白进行了基于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析和系统进化分析。最后,通过分子克隆技术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22b-S并进行原核表达。结果显示,S蛋白由1273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141.2 kD,等电点6.24,有两个卷曲螺旋结构,一个跨膜螺旋区,疏水性较强。S蛋白包含刺突受体结合结构域和S2糖蛋白结构域,主要分布于宿主细胞的内质网膜和细胞膜,含有136个潜在的磷酸化位点和20个可能的糖基化位点。与SARS-CoV-2 S蛋白序列一致性最高的是SARS冠状病毒、SARS冠状病毒WH20和蝙蝠冠状病毒HKU3,均为76%。SARS-CoV-2与SARS冠状病毒和蝙蝠冠状病毒聚为一大支,提示它们可能具有共同的祖先。S蛋白主要在细菌裂解液离心之后的沉淀中表达,这为后续的结构分析和疫苗研发奠定了基础。S蛋白在SARS冠状病毒和蝙蝠冠状病毒之间保守性较高,提示其在病毒入侵过程中具有重要功能。SARS-CoV-2与SARS冠状病毒和蝙蝠冠状病毒可能具有共同的祖先。本研究为SARS-CoV-2 S蛋白的表达纯化、结构与功能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基础,有助于全面揭示S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同时为设计和筛选靶向S蛋白的新型抗病毒药物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该文建立了高转移性小鼠淋巴癌细胞模型,并对其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LC1和LC2两个细胞系来自同一个小鼠淋巴瘤。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用常规的细胞生长曲线检测法、染色体核型分析、体外成球实验、侵袭和转移实验及体内成瘤实验检测细胞系的生物学特性及体内外致瘤能力。LC1细胞生长速度低于LC2细胞,LC1细胞的群体倍增时间为(24.33±2.12)h,LC2细胞的群体倍增时间为(20.52±2.71)h,差异显著。LC2与LC1比较,淋巴细胞髓系分化抗原Gr1表达量稍有增加,干细胞标记物Sca1和CD44表达均上调。LC1和LC2两个细胞系均为非整倍体核型,LC1和LC2细胞系非整倍体的比例分别为5.24%和89.12%。在不同的培养介质中LC2细胞系的克隆形成能力均比LC1强。LC2细胞系的迁移、侵袭能力及体内外致瘤能力明显比LC1强。该文发现,LC1细胞系在肾脏中出现少量转移灶,在肝脏中未发现转移灶,而LC2细胞系在肾脏中转移率为100%,在肝脏中也有大量转移灶出现。该研究成功地建立了高转移性小鼠淋巴癌细胞模型,为研究淋巴癌的高转移机制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5.
以华北野猪、东北野猪和山西黑猪、长白猪、大白猪、马身猪共计287头猪作为研究对象,对其HSL基因外显子Ⅰ区域进行了PCR-RFLP多态性研究,发现不同品种猪间存在多态性。瘦肉型大白猪、长白猪全部表现为GG基因型;山西黑猪表现为AA、AG和GG三种基因型;脂肪型地方猪种马身猪为单一的AA基因型;华北杂种野猪、东北纯种野猪及杂种野猪表现为AG和GG两种基因型。等位基因A、G及三种基因型的频率在不同猪种中不同。该研究首次对华北及东北野猪HSL基因进行了多态性研究,丰富了国内外对野猪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为野猪遗传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背景】目前对于如何解决有害真菌对黑腹果蝇的致死性病理研究较少,对共生菌抑制有害真菌的研究引起普遍关注。【目的】检测黑腹果蝇共生菌对病原性真菌的拮抗作用,揭示共生菌提高果蝇的适合度。【方法】利用PDA培养基分离黑腹果蝇食物中真菌;利用形态和rDNAITS基因序列比对进行真菌的鉴定;通过测量菌落直径、孢子数量以及菌丝分枝数量以评定真菌的生长;利用存活率评估病原真菌的毒性;建立无菌和悉生模型,通过发育历期验证其共生菌与病原性真菌的竞争作用;利用双向选择食物装置检测共生菌抑制病原真菌的效果。【结果】从果蝇食物中分离出的真菌经鉴定为拟茎点霉(Phomopsis),可显著地降低成年果蝇的存活率和延缓果蝇发育。东方醋酸杆菌在体外可明显抑制拟茎点霉的生长,有效地减轻拟茎点霉对果蝇的致死作用,挽救了拟茎点霉导致的果蝇发育延滞,改善了果蝇产卵对拟茎点霉的趋避作用。【结论】拟茎点霉是果蝇的一株条件性病原真菌,而东方醋酸杆菌可以有效地减轻拟茎点霉对果蝇生长发育和存活率的损害,从而提高果蝇适合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