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3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22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小麦抗穗发芽生理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介绍近年来小麦抗穗发芽生理研究的进展,包括温度、水分、穗部及籽粒性状,酶、激素和发芽抑制物等因素对穗发芽的影响,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
水稻螟虫是稻区主要害虫,历年来单一或混合种群数量消长、为害程度等,起伏不定,波动较大,突变的原因也比较复杂。过去虽然有过不少报道,但很少见到对其混合种群突变规律的系统研究报道。作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收集整理和研究了江西数十年有关螟虫发生为害规律。螟虫单一或混合种群突变原因,主要与耕作、栽培、营养和气候等生态因子关系密切,在某一阶段时间序列内,对螟虫发生起主导作用的生态因子一般只有一个,其他生  相似文献   
3.
在建立地鼠结肠炎模型的研究中,进行了地鼠盲肠内容物中难辨援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 difficile)的分离、鉴定及其毒素的测定。儿种选择培养基的比较结果表明,环丝氨酸一噻孢习丁血琼脂分离阳性率最高。根据菌落及镜下形态、对氧敏感性、生化反应、抗生素敏感试验等结果证明分离物为棱状芽孢杆菌。用地鼠肾细胞培养物证明大部分病鼠盲肠内容物中含有该菌的细胞毒素,该毒索可被索氏梭状芽孢杆菌(Clostrtdium sordellii)的抗毒素所中和。  相似文献   
4.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从婴幼儿急性腹泻粪便中检出轮状病毒RNA电泳阳性293份,发现一株副轮状病毒(青-27株),此株病毒经电泳观察,呈典型的轮状病毒形态,但易破碎。ELISA检测表明不具有一般轮状病毒的特异性群抗原,病毒RNA基因组由11个片段组成,但电泳图型特殊,吴4:3:2:2排列模式,本文证实,此一小儿副轮状病毒与国外报道的,散发罕见的小儿副轮状病毒RNA电泳图型相同,提示此病毒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6.
抗氧化剂与自由基消除剂对硒性白内障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7.
8.
转基因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2年美国科学家R.D.Palmiter等人在世界上首次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小鼠受精卵中,获得了具有快速生长效应的“超级鼠(Supermouse)”,其成熟大小为一般小鼠的两倍.“超级鼠”的诞生,标志着人类从认识、利用和改造家养动物的时代跨入了可以创造新生物品系,乃至于修饰人类自身的新时代,它在生物学,自然科学以及整个人类认识发展史上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大鼠皮下注射TNT,以HPLC分析其在晶状体内的代谢过程,并检测晶状体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还原酶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变化。发现在注射TNT后2h即可在晶状体内检测到为量极少的TNT及其代谢产物,第12h一氨基二硝基甲苯含量达最高峰。鼠龄较小的大鼠晶状体内TNT及其代谢产物高于鼠龄较大的大鼠.多剂量注射TNT时大鼠晶状体内一氨基二硝基甲苯于第2天达到高峰,TNT于第5天达饱和状态,第18天一氨基二硝基甲苯含量与TNT含量相近。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还原酶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在注射TNT的第2天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在第5天和第18天维持在低活性状态。实验表明TNT在晶状体内是通过硝基还原而代谢的.TNT进入晶状体后初期可诱发晶状体抗氧化相关酶活性的增高,后期则导致晶状体抗氧化相关酶活性的降低。  相似文献   
10.
将油桐尺蠖(Buzurasuppressaria)核多角体病毒晚期基因──多角体蛋白基因启动子及5′端编码区,以两种不同方式置于缺乏启动子的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CAT)基因上游,使其分别终止在不同翻译终止位点,其宿主菌具有明显不同的氯霉素抗性,最高达200mg/L LB培养基以上,表明昆虫病毒启动子能启动原核基因表达。对多角体蛋白基因启动子能在大肠杆菌中有效工作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