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7 毫秒
1
1.
为评价中国典型水产品产地居民汞暴露的风险,分别在武汉、青岛和厦门三地系统采集139、136和159份当地居民头发样品,测定总汞含量并分析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武汉、青岛和厦门居民(n=434)发汞(THg)的中位数(四分位数)为0.435 (0.262,0.820)μg·g~(-1),武汉、青岛和厦门居民头发THg的中位数(四分位数)分别为0.392(0.253,0.611)μg·g~(-1)、0.305(0.204,0.478)μg·g~(-1)和0.814(0.445,1.350)μg·g~(-1);三地分别有10位(7.2%)、8位(5.9%)和64位(40.3%)居民发汞超过美国环保署(USEPA)限值1μg·g~(-1);厦门居民的发汞含量显著高于武汉和青岛(P0.001),居民的发汞含量与食鱼频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01);不同年龄段居民的发汞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01),且在65岁后居民发汞逐渐降低;与以小麦为主食者相比,以大米为主食者其发汞含量增加的比数比(OR)(95%CI)值为6.47(4.07~10.29);厦门地区居民存在一定的汞暴露风险,而武汉和青岛地区居民的汞暴露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2.
阿哈水库沉积物总汞及甲基汞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弄清阿哈水库沉积物是否受到历史矿山废水输入对沉积物总汞及甲基汞垂直分布的影响,对沉积物总汞及甲基汞的含量和其垂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阿哈水库沉积物总汞含量变化范围为160~252 ng·g-1,平均为210 ng·g-1,明显高于其他未受到污染的水库沉积物.沉积物中总汞含量随沉积物深度增加呈增加趋势,与其沉积环境有关.沉积物中甲基汞含量变化范围为0.2~7.2 ng·g-1,平均为1.8 ng·g-1,丰水期甲基汞含量随深度增加逐渐下降,且沉积物表层甲基汞含量显著高于枯水期,与丰水期表层有机物的增加和厌氧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3.
贵州百花湖鱼体汞污染现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西南汞污染严重的贵州百花湖为对象,选取湖中优势鱼、贝类,通过测定其总汞和甲基汞含量,并结合水体、沉积物汞含量和相关水质参数,探讨了百花湖鱼类汞污染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百花湖鱼体总汞平均含量为28.0ng·g-1,变化范围为4.2~143ng·g-1;甲基汞的平均含量为10.9ng·g-1,变化范围为3.0~39.3ng·g-1.虽然百花湖遭受上游贵州有机化工厂含汞废水的严重污染,但鱼体汞含量并没有超过国家食品卫生标准.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百花湖的鱼主要是人工养殖的草食性或杂食性鱼类,鱼龄较小,且其摄取的食物汞含量低、食物链简单,不利于汞的富集;其次,其较快的生长速度对鱼体汞具有生物稀释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乌江洪家渡水库鱼体汞含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测定了贵州省乌江流域新建的洪家渡水库中的8种124尾鱼类的总汞和甲基汞含量,探讨其变化趋势及可能产生的生态风险。总汞采用混合酸消解用冷原子荧光(CVAFS)测定,甲基汞的测定采用碱消解-水相乙基化结合气相色谱(GC)冷原子荧光(CVAFS)测定。结果表明,总汞和甲基汞含量均为肉食性鱼类杂食性鱼类,鱼体汞含量与它们的生态学特性(食物来源和生活习性)有关,与体重和体长无显著相关关系;鱼体总汞和甲基汞含量均值分别为0.063±0.046和0.028±0.019mg.kg-1,均远低于大部分研究报道的新建水库中鱼体汞含量(0.50mg.kg-1)。洪家渡水库鱼类由于在低汞环境中,导致甲基汞不易富集,其鱼体甲基汞和总汞含量并未急剧增加,显著不同于北美和欧洲等地区新建水库中鱼体汞含量升高的现象,但随着水库演化导致水库有机质增加可能使鱼体汞逐步上升。  相似文献   
5.
贵州洪家渡水库水体不同形态汞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贵州省乌江流域新建的洪家渡水库水体不同形态汞的浓度,探讨了水库水体各形态汞的分布特征,旨在进一步弄清新修建的水库水体汞的甲基化过程.结果表明,洪家渡水库总汞(THg)浓度变化范围在0.32~6.75 ng·L-1;溶解态汞(DHg)浓度变化范围在0.23~2.27 ng·L-1;颗粒态(PHg)汞浓度变化范围在0.03~4.51 ng·L-1;总甲基汞(TMeHg)浓度变化范围在0.04~0.18 ng·L-1;溶解态甲基汞(DMeHg)浓度变化范围在0.02~0.08 ng·L-1;颗粒态甲基汞(PMeHg)浓度变化范围在0.01~0.13 ng·L-1.洪家渡水库水体不同形态汞存在着季节性变化,水体THg、DHg和PHg的季节变化表现为夏、秋季大于春、冬季;水体TMeHg、DMeHg和PMeHg的季节变化表现为春、夏季大于秋、冬季.在空间上,水体甲基汞含量从表层到底层表现无规律性的增加趋势,从上游到下游的浓度也无明显的变化,与北美欧洲新建水库水体甲基汞浓度(0.01~6.6 ng·L-1)进行比较,发现洪家渡水库水体甲基汞浓度明显偏低,以上结果说明洪家渡水库水体没有显著的汞甲基化作用,这与乌江流域淹没土壤的贫瘠、有机质含量偏低有关.  相似文献   
6.
万峰湖浮游植物群落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2009年9月(夏季)和2010年1月(冬季)对万峰湖(水库)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在万峰湖共监测到浮游植物49种,其中夏季水库表层(0-10 m)浮游植物优势种为蓝藻门中的拟柱孢藻(Cylindrospermopsis rackiborskii),底层为硅藻门中肘状针杆藻(Synedra ulna)和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在冬季以硅藻门中的小环藻(Cyclotella sp.)和梅尼小环藻为主.夏季,浮游植物表层丰度为13.0×104~54.6×104 cells·L-1,野鸭滩(S2)最高,而以坝艾(S4)浮游植物丰度最低;浮游植物主要集中在表层(0~10 m),以蓝藻组成为主,蓝藻丰度百分数在大坝(S1)最高,达到90.3%,香浓多样性指数夏季高于冬季,夏季表层均匀度指数最低.冬季,浮游植物丰度为17.43×104~25.28×104 cells·L-1,浮游植物主要集中在表层(0~10 m)和中层(10~50 m),水体的各层硅藻所占比例均在90%以上.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丰度看,万峰湖处于中营养状态,冬季水质好于夏季.夏冬两季浮游植物丰度与水体的温度及水深都表现出了较强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网箱养鱼对水库水体甲基汞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在2010年9月(暖季)和2011年3月(冷季),选取乌江渡水库网箱养鱼区和距离网箱100~200m的对照区(库心),对水体不同形态汞及其他相关参数进行了研究,以揭示网箱养鱼对水库汞地球化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暖季养鱼区水体总汞含量为(2.04±0.53)ng·L-1,甲基汞含量为(0.146±0.231)ng·L-1,对照区水体总汞含量为(3.33±2.39)ng·L-1,甲基汞含量为(0.380±0.577)ng·L-1;冷季养鱼区水体总汞含量为(3.04±1.53)ng·L-1,甲基汞含量为(0.047±0.028)ng·L-1,对照区水体总汞含量为(3.24±1.23)ng·L-1,甲基汞含量为(0.046±0.013)ng·L-1;养鱼区与对照区总汞含量(n=35,P=0.875)、甲基汞含量(n=35,P=0.091)均无显著差异。结合对养鱼区与对照区水体中其他各参数(总氮、总磷、溶解性有机碳、叶绿素、温度、溶解氧等)综合分析表明,由于水库蓄水与泄水发电对水库水体的扰动及水库自身水体的交换作用导致水体呈混匀状态,网箱养鱼造成的水体甲基化程度差异不显著;而水库水体季节性分层造成的水体底部厌氧和温度的变化是影响水体甲基汞含量及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为了评估网箱鱼营养价值,了解乌江渡水库养殖鱼的汞含量及脂肪酸的组成,随机采集优势鱼10种共计120个样品,测定了总汞、甲基汞以及包括长链不饱和脂肪酸(n6/n3 PUFA)和EPA、DHA等形态的脂肪酸。结果显示:乌江渡水库养殖鱼的总汞含量在3.50~185.05 ng·g-1,平均含量为23.90 ng·g-1;甲基汞含量在0.16~49.09 ng·g-1,平均含量为7.78 ng·g-1。乌江渡水库养殖鱼汞含量总体较低,均未超过我国水产品食用安全标准。同时,样品中的人体必需脂肪酸n3 PUFA中的EPA+DHA含量以鲫鱼最高,肉食性的鲶鱼最低。通过对n6/n3 PUFA比值分析发现,乌江养殖鱼除了富含EPA和DHA同时也富含较高的n6PUFA。对于乌江渡水库养殖鱼来说,武昌鱼、白鲢、草鱼、青鱼以及丁桂鱼是含有较高EPA+DHA和较低甲基汞的鱼种,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9.
夜郎湖水库水体不同形态汞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06年7月(夏季)、2007年1月(冬季)和3月(春季)采集了贵州省夜郎湖水库水样,研究了不同形态汞(总汞、溶解态汞、颗粒态汞)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夏季水体总汞、溶解态汞、颗粒态汞平均含量分别为4.48±2.59、2.37±1.40、2.11±1.86 ng·L-1,均显著高于冬季和春季(P<0.001),而冬春2季不同形态汞含量无明显差异.水质参数悬浮颗粒物(SPM)和硝酸盐(NO-3)与不同形态汞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这些参数对于不同形态汞的季节分布起着重要作用.夏季农业耕作活动相对活跃,表层土壤的扰动增加,雨水冲刷农田土壤,带进大量的外源颗粒物,致使夜郎湖水体夏季总汞水平较高.空间分布表明,夜郎湖水库夏季总汞平均浓度从水库入库河流至大坝方向、出库河流呈现总体下降的分布趋势,但水体各采样剖面没有明显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0.
清镇市化工厂是贵州省东门桥河汞污染的重要来源。为了评估这条河流的汞污染程度,本研究调查了东门桥河环境样品中的汞含量和分布情况。河流水体总汞(THg)和甲基汞(MeH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35.79±47.40)和(0.64±0.58)ng·L-1;生物膜中THg和MeH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38±1.91)mg·kg-1和(10.47±0.40)μg·kg^-1;沉积物中THg和MeH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3.21±20.22)mg·kg-1和(32.74±10.96)μg·kg^-1。为了进一步了解这条河流中汞对水生生物的风险,将青鳉鱼胚胎和仔鱼分别暴露于从河中收集的被汞污染的河水、生物膜和沉积物中。青鳉鱼胚胎经15 d暴露后,孵化时间延长、孵化率显著降低,死亡率显著升高,实验暴露还导致胚胎无法破膜、卵黄囊水肿等畸形效应,以及初孵仔鱼不同程度的畸形。青鳉鱼仔鱼经24、48、96 h和21 d暴露后,各暴露组的死亡率和畸形率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升高,且表现出一系列以脊柱弯曲为主的畸形效应。研究表明,东门桥河的汞污染会严重影响青鳉鱼的早期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