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探讨异槲皮苷对β-淀粉样蛋白(Aβ25-35)导致的PC1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首先通过分子对接技术分析异槲皮苷与AMPK的结合情况。采用Aβ25-35(20μmol/L)损伤PC12细胞建立细胞氧化损伤模型,采用甲基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活力,通过试剂盒检测乳酸脱氢酶(LDH)漏出量、活性氧(ROS)含量、丙二醛(MDA)含量以及抗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p-AMPK)、过氧化物增殖体受体辅激活子-1α(PGC-1α)、沉默信息调节因子3(Sirt3)和异柠檬酸脱氢酶(IDH2)的蛋白表达。结果显示异槲皮苷与AMPK的结合力为-9.48 kJ/mol,提示AMPK可能为异槲皮苷的潜在作用靶点。异槲皮苷(1、10和100μmol/L)能够浓度依赖性的显著抑制Aβ25-35导致的PC12细胞死亡,减少ROS和MDA含量,升高SOD和GSH-Px活力。异槲皮苷抑制Aβ25-35导致的细胞氧化损伤并上调p-AMPK、PGC-1α、Sirt3和IDH2的蛋白表达。以上结果表明异槲皮苷可能通过调控AMPK/Sirt3信号通路发挥抗Aβ25-35导致的PC12细胞氧化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有机磷杀虫剂中,当磷原子上所连接的三个基团互不相同时,磷原子具有不对称性,存在着旋光异构体。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大川秀郎,1976;Fukuto,1979;Ohkawa等,1976、1978;Nomeir,1979;Yoshikawa,1980),这些旋光异构体在酶系反应、生物活性、对哺乳动物的毒性以及在生物体内的代谢等许多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别。这种立体特  相似文献   
3.
41801的杀虫活性及其对胆碱酯酶的抑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二烷氧基二硫代磷酸酯是有机磷杀虫剂中的一个很重要类型,很多重要的农药品种属于此类,如甲拌磷、乙拌磷等等。但不对称的二硫代(醇式)磷酸酯的研究工作,还是近几年才出现的一个较新领域。Oswald等(1978)合成了一系列O,S-二烷基-S-(β-烃硫基)烷基二硫代磷酸酯及其氧化物,发现这些化合物对鳞翅目害虫具有很高的杀虫活性。1981年我们也合成一系列不对称二硫代(醇式)磷酸酯类化  相似文献   
4.
齿苞筋骨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从齿苞筋骨草(Aujga lupulina var,Major)中分离出5个化合物,通过光谱数据鉴定为:6-去乙酰有草素Ⅳ(6-deacelyl ajuagrin Ⅳ)、香草酸(Vanillie acid)、木草素(lutelin)、8-乙酰爪构草甘(80acethyl harpagide)和木犀草7-O-葡萄2糖苷(lutelin-7-Oglueopyranoside。)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