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2.
【背景】肺炎支原体是导致儿童和青少年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长期以来由于其临床表现不特异而容易错过最佳治疗时期。【目的】结合多酶恒温扩增(multienzyme isothermal rapid amplification,MIRA)技术和核酸试纸条建立一种快速检测肺炎支原体的方法。【方法】以肺炎支原体社区获得性肺炎呼吸窘迫综合征(community acquired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CARDS)毒素编码基因为靶基因设计引物和探针,对反应体系的温度、时间等进行优化,评估其敏感性,通过检测肺炎支原体和其余7种病原体分析其特异性,并对35份临床样本进行验证。【结果】MIRA核酸试纸条法在37℃条件下,15 min内便可完成对肺炎支原体的检测,最低检出限为10 copies/μL;除肺炎支原体外,其余7种病原体均不能扩增,特异性较好。以实时荧光PCR检测为标准,MIRA核酸试纸条法对35份临床样本检测后的诊断特异度为100.00%、灵敏度为96.15%、阴性预测值为90.00%、阳性预测值为100.00%。【结论】本研究建立了MIRA核酸试纸条法...  相似文献   
3.
4.
质粒是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大部分衣原体中存在隐蔽性质粒,其特有的基因组学和编码的蛋白对衣原体的生长周期、毒力、致病性和免疫性等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衣原体质粒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其生物学作用,从而更好的预防与治疗衣原体感染的感染.  相似文献   
5.
探讨迷迭香酸对穿透支原体脂蛋白诱导巨噬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以穿透支原体脂蛋白损伤RAW264.7细胞为模型,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状况,DNA片断化分析观察穿透支原体脂蛋白对RAW264.7细胞DNA降解的影响,碘化丙啶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7.5mg/L穿透支原体脂蛋白可引起RAW264.7细胞存活率降低,出现细胞凋亡特征性“DNA梯带”,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出现凋亡亚G1期峰,凋亡率为31.9%;100μmol/L迷迭香酸预处理1小时后可以升高RAW264.7细胞的存活率,凋亡细胞特征性的梯状梯带消失,细胞凋亡亚G1期峰消失,并使RAW264.7细胞的凋亡率下降为7.9%。结论:迷迭香酸有抗穿透支原体脂蛋白诱导RAW264.7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生殖支原体(Mg)潜在的致病性及其脂质相关膜蛋白(LAMPs)诱导人单核细胞(THP-1)凋亡及表达前炎症细胞因子(CKs)的分子机制,用Mg提取的LAMPs刺激THP-1细胞,以ELISA法和RT-PCR方法分析CKs产生和其mRNA的表达。不同试实验组的细胞经AnnexinV联合PI染色后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采用EMSA方法检测LAMPs处理的THP-1细胞中核转录因子kappaB(NF-κB)的激活,并分析NF-κB抑制剂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yrrolidine dithiocoarbamate,PDTC)对LAMPs处理的THP-1细胞产生CKs的量和其mRNA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LAMPs能以时间和剂量依赖方式刺激THP-1细胞产生TNF-α、IL-1β和IL-6,且能激活NF-κB诱导THP-1细胞表达CKs的mRNA及发生凋亡,PDTC能显著抑制CKs的mRNA表达水平和细胞凋亡。由于LAMPs能激活NF-κB诱导THP-1细胞表达CKs及产生细胞凋亡,因而可能是一个重要的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初步探讨与单纯疱疹病毒糖蛋白D竞争结合疱疹病毒侵入介体的淋巴毒素类似物(lymphotoxin-like inducible protein that competes with glycoprotein D for herpesvirus entry on T cells,LIGHT)在抗衣原体感染免疫及介导衣原体生殖道病理损伤过程的作用。【方法】用1×104IFUs的Mo Pn经生殖道感染野生型(wild type,wt)、LIGHT KO小鼠,每组一半小鼠于感染后49d,再次感染相同剂量的Mo Pn。每隔3-4 d取生殖道分泌物,测定其中衣原体包涵体的数量。初次感染后80d,处死小鼠,眼眶取血,分离血清,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其中抗体类型及效价;同时分离生殖道,肉眼观察其输卵管、子宫角水肿程度,然后甲醛固定、切片,H&E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织炎性浸润程度和管腔水肿程度。分离小鼠脾细胞,体外用衣原体EB刺激,测定上清中IL-4、IL-5、IL-17和IFN-γ等细胞因子水平。【结果】LIGHT KO小鼠阴道带菌时间与wt组相当,大部分小鼠均在原发感染后28d左右完全清除感染,且均产生对再次感染的免疫力。LIGHT KO和wt小鼠子宫角和输卵管均出现一定程度的病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小鼠在原发和继发感染Mo Pn后,均产生高效价的特异性抗Mo Pn Ig G抗体,总抗体及各Ig G抗体亚类效价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Ig G2a/Ig G1比值均大于1。和wt小鼠一样,LIGHT KO小鼠脾淋巴细胞经衣原体再次刺激后均可产生较高水平的IFN-γ和IL-17,且未能检测到IL-4和IL-5。【结论】小鼠抗Mo Pn生殖道感染及Mo Pn引起的生殖道病理损伤不依赖于LIGHT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免疫途径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分泌性蛋白Pgp3的免疫保护效果,分析其可能的保护机制,以确定Pgp3蛋白疫苗在Ct疫苗研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泌性蛋白Pgp3经滴鼻或肌注途径免疫雌性Balb/c小鼠,免疫60 d后,阴道接种鼠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muridarum,Cm)建立生殖道感染动物模型,在该模型中评价Pgp3蛋白疫苗抗Cm感染的保护效果,并探讨其机制。【结果】滴鼻或肌注免疫后,小鼠血清及生殖道中检测到了特异性抗体;小鼠脾淋巴细胞产生IFN-γ、IL-17及IL-5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滴鼻免疫组IFN-γ水平升高较肌注组更显著(P<0.05);Pgp3蛋白滴鼻免疫组小鼠经Cm生殖道感染后,阴道带菌时间明显缩短,输卵管病理改变轻而肌注免疫组其保护作用不明显。【结论】Pgp3蛋白经滴鼻免疫可有效诱导小鼠产生明显的抗Cm保护效应。其可能的免疫保护机制与诱导Th1型为主的细胞免疫应答及高效价的特异性抗体有关,提示Pgp3蛋白疫苗具有潜在的疫苗研究与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9.
包涵体膜蛋白在沙眼衣原体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确定假定蛋白CT440在沙眼衣原体感染细胞中的定位及特征,本研究采用PCR方法从D型沙眼衣原体的基因组中扩增Ct440基因,克隆入pGEX-6p原核表达载体构建pGEX-6p/Ct440原核表达重组体,重组体转化到XL1-blue大肠杆菌,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GST-CT440.纯化后的CT440融合蛋白免疫小鼠制备抗体,间接免疫荧光(IFA)和Western blot测定抗体的特异性.特异性抗体用于分析CT440蛋白在衣原体感染细胞内的定位、表达时相特征及其对衣原体感染的影响.结果表明,CT440蛋白定位于沙眼衣原体包涵体膜上,为沙眼衣原体包涵体膜蛋白;该蛋白在衣原体感染12h后开始表达,直至持续到整个感染周期;转基因在胞浆表达的CT440融合蛋白不影响其后的衣原体感染.本实验为深入研究衣原体与宿主细胞间的相互作用,阐明衣原体致病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根据GenBank登录的BJ01株SARS-CoV序列合成801bpS1基因片段,该片段被亚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 )得到重组质粒pcDNA3.1( )/S1;转染Hela细胞,SDS-PAGE、Western-Blotting鉴定蛋白表达;肌注免疫BALB/c小鼠,利用ELISA法检测免疫后小鼠的抗SARS-CoVIgG及IFN-γ水平,MTT法检测T细胞增殖活性。结果显示,重组质粒pcDNA3.1( )/S1可在Hela细胞内表达S1蛋白,免疫后小鼠的T细胞增殖活性增强,抗SARS-CoVIgG与IFN-γ水平升高。本实验说明pcDNA3.1( )/S1可诱导小鼠产生一定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