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胃癌患者转移淋巴结中胃泌素基因的表达量是原发胃癌组织的42倍,推测胃泌素可能与胃癌转移密切相关. 本文通过构建含胃泌素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成功获得过表达胃泌素的稳转胃癌细胞株AGS和SGC-7901, 并用MTT、细胞伤愈实验、Transwell 小室实验及ELISA检测过表达胃泌素对细胞迁移、侵袭及转移相关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分泌能力的影响. 结果显示,过表达胃泌素稳转细胞的相对增殖率、 迁移入细胞致伤区的相对距离比对照组高,迁移和侵袭到Transwell下室面的细胞, 以及培养液中每mg蛋白质的MMP-2浓度也高于对照组的细胞. 结果提示,胃泌素通过促进胃癌细胞分泌MMP-2来增强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 该研究对揭示胃癌转移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微生态制剂防治儿童感染性腹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3月到2018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132例感染性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6)与观察组(n=66)。对照组患儿施以常规药物防治,观察组患儿应用益生菌进行防治。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腹泻持续时间、治疗后病情、血常规与肝功能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6.97%)明显高于对照组(86.36%)。观察组患儿腹泻持续时间为(2.41±1.08)d,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67±1.89)d。观察组患儿治疗3 d后腹泻频率≤2次/d的发生率为24.24%,低于对照组的60.61%。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脱水发生率为3.03%,低于对照组的22.73%。观察组患儿血常规与肝功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童感染性腹泻中应用微生态制剂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缩短腹泻持续时间,促进大便恢复正常,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有效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3.
核不均一核糖核蛋白R(hnRNPR)是一种与mRNA生物学功能密切相关的RNA结合蛋白质,与多种肿瘤细胞的恶性转化相关。然而,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检索公共数据库发现,hnRNPR蛋白主要在肺癌细胞核中表达,hnRNPR mRNA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且与肺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呈负相关;hnRNPR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性别、T分期显著相关(P<0.05)。构建hnRNPR基因沉默的非小细胞肺癌稳定细胞株,检测细胞功能变化,结果显示,hnRNPR基因沉默抑制了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以及上皮-间质转化(EMT),并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P<0.01)。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非小细胞肺癌中hnRNPR基因与9 310个基因的表达正相关(皮尔逊相关系数>0,P<0.05),与10 680个基因的表达负相关(皮尔逊相关系数<0,P<0.05)。综上所述,hnRNPR在非小细胞肺癌中高表达,可能作为剪接体的组分,通过调节相关基因的表达,促进了NSCLC细胞的恶性转化。  相似文献   
4.
天麻AFLP分析技术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建立一个适于天麻研究用的AFLP分析技术体系。方法:以11份天麻种质资源为试材,构建供试天麻的AFLP指纹图谱,同时对AFLP分析过程中DNA提取、酶切、连接、预扩增、引物筛选、选择性扩增、电泳和银染等多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AFLP分析体系要求DNA模板质量高,酶切连接可同时进行,37℃、9h效果较好,预扩增要求高质量DNA聚合酶,产物15倍稀释作为选择性扩增模板效果好,制胶前玻璃板的处理和银染时间的掌控对获得较好结果非常关键。P-GGA/M-GT引物构建的指纹图谱拥有可清晰辨认的扩增条带45条。结论:AFLP指纹技术具有稳定性高、重复性好等优点,可用于天麻DNA分析。  相似文献   
5.
卯晓岚 《菌物学报》2006,25(3):345-363
回顾上世纪60年代初,跟随我师王云章教授参与毒菌调查研究时,中国的毒菌仅知80种,中毒类型四种.当时可谓是我国毒菌考察研究的起点,为当今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在王老百岁大寿之际,特将近三十多年收集的标本和有关资料整理并撰写成文,向王老汇报并恭贺生日.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TaqMan-MGB探针基因分型方法检测已知SNP的可行性,并与传统的PCR-RFLP方法比较。方法:高通量的TaqMan-MGB探针基因分型方法已被用来检测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在321倒样本中,同时用TaqMan-MGB探针基因分型方法和PCR—RFLP方法检测GSTP1外显子5SNP。结果:2种方法所得结果完全一致。野生型(AA)226例(70.4%),杂合子(AG)92例(28.7%),纯合突变型3例(O.9%)。结论:TaqMan-MGB探针基因分型方法是一种能快速、高度特异性、高度自动化检测SNP的方法。可用于大规模的基因分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贵州从江侗族、威宁彝族、荔波瑶族的GSTs基因多态性。方法:在隔离自然人群中,采用多重等住基因特异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分析GSTM1和GSTT1基因多态性,同时采用PCR-RFLP的方法和TaqMan-MGB探针基因分型方法分析GSTP1(A1578G)基因多态性。结果:贵州从江侗族、成宁彝族、荔波瑶族的GSTM1和GSTT1纯合缺失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9.6%~71.2%、39.4%~72.5%。其GSTP1(A1578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野生型(AA)为63.3%~75%、杂合子(AG)为23.2%~35.8%、纯合突变型(GG)为0~1.9%。等位基因频率:A为81.2%~86.6%,G为13.4%~18.8%。结论:贵州从江侗族、威宁彝族、荔波瑶族的GSTM1纯合缺失基因型频率在民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STP1(A1578G)基因型频率和等住基因频率在民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其等位基因频率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但其GSTT1纯合缺失基因型频率在民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8.
来源于超嗜热古菌Alicyclobacillus acidocaldarius的酯酶EST2是目前报道的活性最高的超嗜热酯酶,具有极大的工业应用价值。为促进EST2的生产应用,将其分别在大肠杆菌及毕赤酵母中进行异源表达,并就不同宿主对表达情况和重组酶酶学性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在大肠杆菌和毕赤酵母中重组表达的EST2酶学性质基本一致:最适温度分别为75℃和77.5℃,最适pH均为8.0,比活力分别为4656.6 U/mg和4078.3 U/mg,70℃水浴保温4.5 h,残余活力均在70%以上。在摇瓶发酵的基础上,于5 L发酵罐中进行了重组大肠杆菌及毕赤酵母的高密度发酵。毕赤酵母高密度发酵120 h菌体干重达68 g/L,最大表达酶活力为959.6 U/ml。大肠杆菌高密度发酵25 h菌体干重达60.8 g/L,最大酶活力14825.6 U/ml,表达量是毕赤酵母的15.4倍,单位时间产量是酵母的74.2倍。结果表明大肠杆菌发酵周期短、表达量高,更适合进行嗜热酯酶EST2的高效生产,这为促进嗜热酯酶在工业生物技术产业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贵州黔西县少数民族ABO血型分布及基因频率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贵州黔西县1260例6个少数民族人群红细胞ABO表现型进行了检测;结果如下:贵州黔西县布依族、满族、苗族、白族这四个民族的ABO血型基因频率很相近,彝族和仡佬族与这4个民族的差别较大,布依族,苗族,满族,白族ABO血型分布为O>B>A>AB,彝族为O>A>B>AB,仡佬族为A>O>B>AB;经Hardy Weinberg吻合度检测可以证明贵州黔西县的ABO血型表现型分布状况及基因频率相对稳定,其分布符合hardy Weinberg平衡,获得了该地ABO血型系统群体遗传学数据,为群体遗传学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
贵州三都水族Y染色体单倍型频率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在92例贵州三都水族个体中,用PCR-RFLP法研究由11个单核苷酸多态位点(SNPs)组成的Y染色体单倍型频率分布,结果显示该人群的Y染色体主要为南方特异的H11和H9单倍型,两者频率高达90.22%。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其父系遗传结构与我国黎族、布依族等汉藏语系壮侗语族民族最为接近。通过Y染色体的遗传学观察与历史记载和语言学分类有较好一致性。 Abstract:Non-recombination region of Y-chromosome is a useful marker in tracing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paternal lineage.In the present study,total 92 individuals from Shui ethnic group in Sandu Shui Ethnic Group Autonomous County of Guizhou Province were inspected with 11 SNP sites including M7,M9,M15,M45,M89,M95,M119,M122,M130,M134 and YAP on Y-chromosome.All the subjects were required to be unrelated and without intermarriage with other ethnic groups within three generations.The haplotypes were analyzed by PCR-RFLP method.Four haplotypes H5,H8,H9 and H11 were detected with frequencies of 0.054,0.044,0.315 and 0.587,respectively.Principle component indicated that the paternal lineage of Shui ethnic group is much closer to Li ethnic group of Hainan Province and Bouyei ethnic group of Guizhou Province,which belong to the group of Zhuang-Dong branch of Sino-Tibetan language family.In addition genetic study of Shui coincides with its linguistic distribu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