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0 毫秒
1.
生态系统中的菌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液、物质流和信息流作了扼要的评述,提出了“菌流”新概念。菌流是指正常微生物群组分通过食物链或其它媒介在生态系统中不同营养级生物体内或体表持续稳定的流过程。生态系统中的菌流具备以下特征:1.流转的基本单位为活体群,其数量在特定的营养级都存在动态变化阈值;2.流转的基本单位对各营养级生物体存在正向压力;3.流转的途径为食物链或其它媒介,并且食物链对菌群有衰减与放大作用。菌流不仅是  相似文献   
2.
水葫芦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李军  傅明辉 《微生物学通报》2015,42(11):2115-2125
【目的】了解水葫芦根际细菌群落结构。【方法】运用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erminal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T-RFLP)技术分析富营养化水体中水葫芦根际和水葫芦近、远水样的细菌群落特征及多样性,结合克隆文库技术和培养法分析根际的细菌种群类型。【结果】同一时期水葫芦根际细菌多样性(Shannon-Weiner指数H′或Simpson指数D)更高,水葫芦近水样次之,远水样最小。10月份的细菌多样性高于5月份的。通过水葫芦根际细菌的克隆文库可知变形杆菌门(Proteobacteria)是水葫芦根际细菌的主要类群,占总群体的65.1%,包括噬菌弧菌(Bacteriovorax sp.)、Dechloromonas sp.、Leptothrix sp.、红螺菌科(Rhodospirillaceae)、Rhodoferax sp.和红环菌科(Rhodocyclaceae)等。T-RFLP图谱显示159 bp为最大优势菌,247 bp为第二大优势菌,对照克隆文库及培养结果分析247 bp属于γ-Proteobacteria,159 bp为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sp.)。【结论】水葫芦根际细菌的群落结构丰富,不同时段水葫芦根际细菌的丰度略有变化,主要类群为变形杆菌门。  相似文献   
3.
傅明辉  金振华 《生物学杂志》2001,18(4):21-22,24
以pSP64为载体,插入荧光素酶基因片断构成pSP6-LUC融合质粒,并将其转化E.ColiHB101鉴定后大最制备融合质粒。  相似文献   
4.
从丝瓜(Luffa cylindrica (L.) Roem.)卷须中纯化得到分子量为174kD的肌球蛋白,并对其进行了酶学与电子显微学的研究.这种肌球蛋白具有肌动蛋白激活的MgATPase活性,能够被抗动物肌肉的肌球蛋白的单克隆抗体识别.电子显微学研究表明:它有两个头部(大小和形状与动物肌肉的肌球蛋白相似)和一条相对较短的尾部.还对丝瓜卷须的肌动蛋白进行了观测,偶尔发现一些尾部有球状结构的肌球蛋白.该肌球蛋白的免疫特性和超微结构证明了它由2条重链组成,并与传统的肌球蛋白相似.然而,这种174 kD的肌球蛋白是否参与了丝瓜的接触卷曲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微生态基本概念的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生态基本概念的剖析南昌大学生物科学工程系330047赵发清,马海燕在执教过程中,笔者对微生态学的几个基本概念作了如下剖析,供同行参考与批评指正。1微生态学1.1微生态学定义至今有三个较完整的微生态学定义。微生态学(microecology)一词由德...  相似文献   
6.
以水葫芦根部总RNA逆转录得到的cDNA为模板,参照其他植物的胞质型谷氨酰胺合成酶(GS1)氨基酸保守序列设计简并引物,进行PCR扩增,以得到的产物为基础,采用RACE技术获得水葫芦胞质型谷氨酰胺合成酶EcGS1全长cDNA。全长为1 434 bp,开放阅读框为1 071 bp,编码356个氨基酸,分子量为39.3 kD,等电点pI为5.52。序列相似性分析显示,该序列与其他植物的GS1氨基酸序列具有较高的相似性。通过亚细胞定位预测,确定EcGS1为胞质型谷氨酰胺合成酶。  相似文献   
7.
棉铃虫前胸腺的神经解剖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前胸腺的形态、超微结构、神经分布及末龄幼虫和早期蛹前胸腺的超微结构变化作了观察和研究。前胸腺呈T形,每对由76—116个大小不同的腺细胞组成;在末龄腺体中发现一种直径约6μ的微腺细胞;在28C,光周期L:D=15:9条件下,前胸腺在化蛹后第三天完全消失,前胸腺布满大量的气管或微气管,并有三根神经分布。腺细胞质膜内陷形成细胞间隙系统(ICS):ICS的宽度和深度在末龄幼虫蜕皮甾类分泌达到峰值时增至最大。在第4天末龄幼虫的前胸腺中观察到大量的多泡囊体(MVS)及其残片、粗面内质网、线粒体基质的电子透性增至最大。最后,对第十天末龄幼虫前胸腺细胞间边的冷冻复型膜进行了观察。前胸腺结构的变化与其分泌状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采用热水抽提法从喇叭藻中提取粗多糖,经胰蛋白酶和Sevage法脱蛋白,用CTAB将多糖分级淀粉,得到多糖的半纯品。再经Sephadex G-200凝胶柱层析进一步纯化,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纯度鉴定。  相似文献   
9.
紫萍Spirodela polyrrhiza是一种在生物质资源开发利用和水体生物修复中广泛使用的漂浮植物。随着水体富营养化日益严重,紫萍在水面随处可见。有文献报道紫萍对水体中的氮和磷有良好的净化作用。为了深入研究紫萍对水体中无机磷的吸收和转运,以紫萍为材料提取RNA反转录为cDNA,以此为模板,扩增得到1条特异性片段,其开放读码框 (ORF) 全长序列为1 620 bp,编码539个氨基酸,命名为SpPHT1;1,在GenBank中登录号为MN720003。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SpPHT1;1没有内含子,编码的蛋白是一种稳定的、疏水的、具有11个跨膜结构域的蛋白,其结构具有主要协助转运蛋白超家族 (Major facilitator superfamily,MFS) 保守的结构域,聚类分析显示紫萍SpPHT1;1与玉米ZmPHT2和高粱SbPHT1-8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推测其属于植物磷转运蛋白家族PHT1成员。正常磷条件,SpPHT1;1在紫萍叶中的表达明显多于根;低磷条件促进该基因的表达,相对表达量在紫萍根和叶生长48 h时均达到峰值;丰磷条件会抑制基因表达,说明SpPHT1;1的表达会受到外界磷浓度的影响。研究结果有助于紫萍磷转运蛋白基因功能的进一步深入研究,为紫萍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从丝瓜 (Luffacylindrica (L .)Roem .)卷须中纯化得到分子量为 174kD的肌球蛋白 ,并对其进行了酶学与电子显微学的研究。这种肌球蛋白具有肌动蛋白激活的MgATPase活性 ,能够被抗动物肌肉的肌球蛋白的单克隆抗体识别。电子显微学研究表明 :它有两个头部 (大小和形状与动物肌肉的肌球蛋白相似 )和一条相对较短的尾部。还对丝瓜卷须的肌动蛋白进行了观测 ,偶尔发现一些尾部有球状结构的肌球蛋白。该肌球蛋白的免疫特性和超微结构证明了它由 2条重链组成 ,并与传统的肌球蛋白相似。然而 ,这种 174kD的肌球蛋白是否参与了丝瓜的接触卷曲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