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激光佐治慢性皮肤溃疡疗效观察及诱导HSP70表达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激光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疗效及诱导创面组织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 in 70,HSP70)表达情况。方法:将64例84处慢性皮肤溃疡创面随机分为传统治疗组和激光治疗组,激光治疗组在传统治疗基础上加用激光治疗,所有创面在治疗三周进行疗效判定;同期随机切取5例创面组织,并设正常皮肤为对照,行组织切片HSP70免疫组化染色,计数HSP70阳性细胞数并检测阳性细胞灰度值进行统计学分析;设计引物行RT-PCR检测HSP70mRNA表达情况。结果:两组慢性皮肤溃疡患者经相应治疗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激光治疗组创面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传统治疗组(P<0.05或P<0.01);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正常皮肤和慢性溃疡组织中未见明显HSP70阳性表达细胞,激光治疗后三周后可见较多量的HSP70表达阳性细胞,其阳性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其它两组(P<0.01),细胞信号灰度表达明显低于其它两组(P<0.05),而传统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RT-PCR结果发现激光治疗组组织中扩增到一条特异性泳带,大小约268 bp,正常皮肤和传统治疗组组织中未扩增到明显HSP70mRNA基因片段。结论:激光佐治慢性皮肤溃疡具有良好临床疗效,可能与激活创面细胞的热休克内源性保护机制而发挥抗感染和促进愈合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将带信号肽的人表皮生长因子基因转染原代成人角质形成细胞, 证实细胞活性及hEGF的有效表达, 为后期的皮肤修复研究打下基础.方法:先酶切验证pcDNA3.1-hEGF, 后消化成人皮肤组织, 以Defined Keratinocyte-SFM(DKSFM)传代培养角质形成细胞并鉴定, 脂质体转染质粒pcDNA3.1-hEGF入细胞, 转基因细胞培养48 h后作RT-PCR和Western-blot分析, 上清分别进行放射免疫测定和MTT测定.结果:质粒pcDNA3.1-hEGF上的hEGF序列经测序证实,双酶切后获得约230 bp和5.4 kb条带;成人角质形成细胞体外培养可快速稳定增殖, 转hEGF基因细胞经RT-PCR扩增出一条约230 bp的特异性条带, Western-blot检测到hEGF表达明显升高;放射免疫法和MTT实验证实转基因细胞有稳定的hEGF蛋白分泌.结论:质粒pcDNA3.1-hEGF在脂质体介导下成功转染成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 转基因细胞能分泌有生物活性的EGF;体外培养的成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可见少量EGF分泌.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波长为585 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婴幼儿体表溃烂型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波长为585 nm的脉冲染料激光,对76例(男26例,女50例)体表溃烂型血管瘤(平均瘤体表面积22.1 cm2)患者进行照射治疗,激光能量为5.8 J/cm2~8 J/cm2(平均6.6 J/cm2),间隔4周治疗一次,治疗二次后瘤体无消退者予口服类固醇辅助治疗,类固醇辅助治疗4周无效者再联合干扰素治疗,直至创面愈合和瘤体消失。结果:68例患儿在治疗二次后创面完全愈合,瘤体明显缩小,经一至八次(平均四次)激光治疗后瘤体完全消退,8例患儿辅以类固醇治疗,6例治愈,2例无效后予干扰素联合治疗后瘤体消退,总治愈率100%;经过平均12个月随访,所有患儿无溃疡复发和血管瘤再发。结论: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婴幼儿体表溃烂型血管瘤,具有良好疗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谢慧清  周建大  徐丹 《激光生物学报》2007,16(2):241-242,166
目的:观察超短波对烧伤肉芽创面受皮区皮片成活的影响。方法:32例自身对照邮票皮移植及40例整张刃厚皮移植术后根据是否给予超短波治疗分别分为两组,治疗组术后接受无热量超短波治疗,对照组术后未接受超短波治疗,观察创面完全愈合时间和愈合创面水泡出现情况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根据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进行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在创面水泡出现程度比较中,实验组水泡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短波治疗能明显促进烧伤肉芽创面植皮片的成活,加速烧伤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