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在25℃不同日粮水平(饥饿─4%体重/d)条件下,采用封闭式呼吸仪测定了31尾鲇鱼(体重72.9─133.3g)的日总代谢率,然后,将鱼限制在呼吸室中的限动笼内测定了其中20尾鲇鱼的静止日总代谢率,并计算出了鲇鱼的特殊动力作用(SDA)和活动代谢率。日总代谢率和活动代谢率都随日粮水平的升高呈“V”形变化,分别在约1%和2%体重/d的日粮水平时最低,SDA的能量支出占摄入能量的22.14%。  相似文献   
2.
征服病毒     
谢小军 《生命世界》2013,(11):60-63
病毒是地球上最小的生命.但它的能耐却十分了得,经常会给动物、植物这些大型生物带来痛苦和死亡,人类也不例外。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中,病毒纠缠着人类、折磨着人类,在人类历史中大显身手。甚至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如天花摧毁了美洲印第安帝国,黄热病等疾病使非洲内陆成为白人的坟墓,  相似文献   
3.
摄食对南方鲇耗氧和氨氮排泄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流水式呼吸仪,在水温27.0±0.5℃条件下同时测定了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Chen)摄食前后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实验结果表明:摄食前标准耗氧率和标准排氨率分别为116.4±6.4mgO2/kg/h和6.9±1.4mgNH4 /kg/h。摄食后耗氧率和排氨率均呈现迅速上升,到达最大值后再缓慢下降,然后恢复到静止水平的变化趋势:最大值分别为358.8±11.4mgO2/kg/h和76.1±2.5mgNH4 /kg/h;最大值出现时间分别为10.8±1.4h和10.1±0.9h;摄食后耗氧率和排氨率发生改变的持续时间分别为36.0±2.3h和37.2±2.8h;耗氧总增量和排氨总增量分别为88.3±2.7mgO2和23.1±1.7mgNH4 。实验结果显示,鱼类排氨率在摄食后的变化过程与其耗氧率的特殊动力作用(SDA)具有类似的特征,表明二者在能量代谢机制上相互关联;南方鲇的SDA总耗能的79.4%由蛋白质分解代谢所提供。  相似文献   
4.
以23.78±0.09g的南方鲇为实验对象,以Cr2O3作为测定饲料消化率的指示物,以大豆蛋白分别替代0%、13%、26%、39%、52%和65%的鱼粉蛋白,配制成6种等氮(粗蛋白48%)、等能(总能20KJ/g)的饲料,用于探讨饲料中大豆蛋白替代鱼粉蛋白的比例对南方鲇消化率及摄食率的影响。实验在27.5±0.02℃水温条件下进行6周,溶氧维持在5mg/L以上,光制为14L∶10D。结果表明,饲料中不同比例的鱼粉蛋白与大豆蛋白对南方鲇的消化率及摄食率均存在显著影响(P<0.05)。其中南方鲇对于物质、蛋白质、脂肪和能量的消化率随着大豆蛋白替代率的提高而逐步下降,当替代量为65%时,其消化率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而南方鲇的摄食率均随着饲料中大豆粉添加量的升高而升高,当大豆蛋白替代鱼粉蛋白超过39%时,摄食率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通过分析认为,消化率是限制南方鲇利用大豆粉的重要因素,而摄食率不是影响其利用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瓦氏黄颡鱼不同季节鱼体的化学组成及能量密度预测模型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王军辉  谢小军 《生态学报》2003,23(1):122-129
以三峡库区即将淹没的嘉陵江下游 段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的成鱼群体为实验对象,于2000年12月至2001年10月期间,分冬、春,、繁殖期、繁殖后、秋季5个时间共采集到标本114尾(体重变幅为47.60-165.30g)。其中冬、春、繁殖后、秋季分别采集雌、雄性标本各10尾;繁殖期的雌性标本为14尾,雄性20尾。测定了这10个样本的鱼化化学组成,估算了其能量密度,并对鱼体的化学组成与能量密度进行了相关分析,以期为三峡工程截流后鱼类种群变动的对比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实验结果表明:各时期样本能量密度均分别与干物质含量和脂肪含量呈显著的直线相关关系,冬季雌性和秋季雄怀样本的能量密度与蛋白质含量之间的负相关关系达到显著性,繁殖后雌性样本及春季、繁殖期、繁殖后和秋季雄性标本的能量密度与灰分含量也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通过对10个样本各自的能量密度(kJ/g)分别与其干物质含量(D,%B.W.)的直线回归主程的协方差分析(ANCOVA),可将雄性5个样本的回归方程合并为一个公共方程作为预测雄性鱼体能量密度(EA)的模型:EA=-4.33 0.408D,将雌性冬季、春季、繁殖后及秋季的4个回归方程合并为一个公共方程作为预测雌性鱼体非繁殖期的能量密度(EB)的模型;EB=-3.09 0.395D,而雌性繁殖期的能量密度(EC)的预测模型为:EC=-3.16 0.381D。通过讨论发现,该种鱼的脂肪含量占体重的变幅为8.72%-14.3%(B.W),占其干物质含量的变幅为30.5%-43.7%(D.W)。高于文献报道的大多数鱼类的相应的脂肪含量。  相似文献   
6.
中华倒刺鲃幼鱼饲料蛋白质需求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白鱼粉为蛋白源,设计了6个不同蛋白质含量(20.49%、26.48%、34.20%、41.02%、49.94%和55.86%,分别表示为D1、D2、D3、D4、D5和D6)的等能饲料,采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在水温为(27.5±0.5)℃的条件下对中华倒刺鲃幼鱼进行10周的养殖实验,探讨中华倒刺鲃幼鱼对饲料蛋白质的需求量。每个处理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12尾鱼。结果显示:干物质摄食率(FRdm)随饲料蛋白质含量升高呈先降低然后稳定的趋势;蛋白质摄食率(FRp)与饲料蛋白质含量呈正相关关系(r=0.982,p<0.01)。干物质表观消化率随饲料蛋白质含量增加而降低,蛋白质消化率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随饲料蛋白质含量由D1逐渐增加至D4,体重特定生长率(SGRw)、能量特定生长率(SGRe)和饲料效率(FE)均显著增高(p<0.05),而D4、D5和D6组间无显著差异,其中D4组的三个指标值均最高,分别为(0.97±0.04)%/d、(0.87±0.04)%/d、(68.96±3.00)%。蛋白质效率(PER)、蛋白质累积率(PPV)和能量累积率(EPV)在各饲料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以SGRw、SGRe和FE为指标,采用折线模型分析表明,中华倒刺鲃幼鱼的最适饲料蛋白质含量为39.6%-42.2%。  相似文献   
7.
饲喂频率对南方鲇的摄食率、生长和饲料转化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决定鱼类摄食量的内因是鱼体对能量的处理及转化能力,外因是食物的可获得性1。    相似文献   
8.
南方鲶卵巢滤泡细胞和卵膜生成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南方鲶的卵巢滤泡细胞源于卵巢基质细胞,从发生到退化分为零散卵泡膜细胞期、单层扁平泡膜细胞期、多层扁平卵泡膜细胞期、立方形颗粒细胞期柱状颗粒细胞期、颗粒细胞分泌期和颗粒细胞退化期。精孔细胞中发育中滤泡细胞分化形成。初级卵精源于卵母细胞,次级卵膜由晚期滤泡细胞分泌形成。本文还对滤泡细胞和卵膜的作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南方鲇的繁殖生物学研究:性腺发育及周年变化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0  
依形态学特征将南方鲇性腺的发育分为6个时期,据组织学特点将雌雄性细胞的变化各分为6个时相,幼鱼的精原细胞经历时间比卵原细胞长;发育的早期和中期,精母细胞的发育速度不同步,但到晚期则趋于同步化,3时相卵母细胞仍有卵黄核,大,小核仁数随卵母细胞的发育而变化,精孔细胞和卵胶膜源于滤泡细胞,雌雄鱼成熟年龄均为3龄,繁殖期3-5月,一次产卵类型,繁殖时不能将卵完全产出。  相似文献   
10.
南方鲇对饲料碳水化合物的代谢适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已有研究表明,肉食性鱼类对饲料碳水化合物(CHO)利用较差[1,2,摄食过高水平CHO饲料后,鱼体血糖持续偏高[3,4],造成代谢负荷(Metabolism burden)加重[4],导致鱼体的生长率和饲料效率降低 [5,6],损害肝脏功能[7],影响鱼体的免疫力[8].另一些研究则发现,在大西洋鲑(Salmo salar)和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等肉食性鱼类的饲料中添加一定水平的CHO可以提高生长率、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9,10],提示这些肉食性鱼类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CHO营养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