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2.
为研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hyrotrophin-releasing hormone,TRH)及其受体(TRH receptor,TRHR)在大鼠睾丸组织中的表达规律和在生殖发育调节中的作用,依据大鼠下丘脑中的前TRH原(PreproTRH,ppTRH)和垂体中的TRH-R cDNA设计引物,采用RT-PCR法从大鼠睾丸组织中获得了ppTRH和TRH-R的cDNA克隆,测序后构建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可溶性的pTRH t TRH-R融合蛋白,利用实时动态定量RT-PCR(real time quantitative RT-PCR)法观察了ppTRH和TRH-R在不同发育阶段大鼠睾丸中的表达变化,发现在睾丸间质细胞发育的初期阶段(第8天),没有ppTRH和TRH-R的表达,但从第15天起能观察到pp-TRH和TRH-R的表达,并且表达量在20天,35天,60天和90天逐渐增加,这些结果表明:大鼠睾丸组织能特异性表达ppTRH和TRH-R,并且表达量与发育过程相关,ppTRH和TRH-R体外表达产物的获得为后续研究其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1(thyrotrophin-releasing hormone receptor type-1, TRH-R1)在大鼠睾丸出生后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探讨其在生殖发育调节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杂交技术以及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TRH-R1在8d、15d、20d、35d、60d和90d大鼠睾丸中的表达和定位,并结合图像分析技术对免疫组化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其在发育过程中的变化.结果免疫印迹杂交发现TRH-R1蛋白表达于15d以后各阶段的大鼠睾丸;而运用免疫组化在第8d即检测到TRH-R1的表达,以后发育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均有阳性反应细胞, TRH-R1定位于大鼠睾丸的间质细胞;免疫反应阳性物均位于胞膜和胞质,胞核区为阴性;图像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大鼠睾丸的发育,TRH-R1表达量呈增多趋势,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本实验证明TRH-R1在出生后8d大鼠的睾丸内即有表达,并持续表达于其后各个发育阶段;TRH-R1定位于睾丸的间质细胞,其表达量随着增龄变化呈增多趋势,即同发育过程相关.  相似文献   
4.
5.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肽类的细胞内信号转导分子Smad4蛋白在发育不同阶段大鼠睾丸的表达与分布。分别选用出生后3、7、14、28天以及成年大鼠,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结合葡萄糖氧化酶-DAB-硫酸镍铵增强技术及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Smad4蛋白在大鼠睾丸的表达、定位和发育变化,并通过图像分析技术对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发育各个阶段的间质细胞中都有较强的表达,免疫阳性产物位于细胞质内,而各级生精细胞则无阳性反应,且随着大鼠睾丸发育阶段的变化而蛋白表达量逐渐增多,为TGF-β超家族成员在精子发生和发育过程中的分子机理提供了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GDN法和地高辛标记寡核苷酸探针原位杂交技术,研究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其mRNA在恒河猴内的表达。结果显示CGRP分布于恒河猴肺内各级支气管粘膜上皮的神经内分泌细胞(NEC)和神经上皮样小体(NEB)中。CGRP杂交阳性细胞的分布与免疫组织化学的结果相同。CGRP mRNA杂交信号均匀分布于整个细胞质,而CGRP免疫反应物仅在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基部更明显,说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TRHR)在大鼠睾丸组织中的表达规律和在生殖发育调节中的作用,依据大鼠垂体中的TRH-RcDNA设计引物,采用RT-PCR法从大鼠睾丸组织中获得了TRH-R的cDNA克隆,测序表明其核苷酸序列与大鼠垂体中的TRH-RcDNA序列完全一致.应用非放射性原位杂交(NR-ISH)技术观察TRH-RmRNA在大鼠睾丸中的定位,结果显示杂交信号集中在间质细胞中,生精细胞无杂交信号.利用实时动态定量RT-PCR法观察了TRH-R在不同发育阶段大鼠睾丸中的表达变化,发现在睾丸间质细胞发育的初期阶段(第8天),没有TRH-R的表达,但从第15天起能观察到TRH-R的表达,并且表达量在20天、35天、60天、90天逐渐增加.这些结果表明,大鼠睾丸组织间质细胞能特异性表达TRH-R,并且表达量与发育过程相关.  相似文献   
8.
Smads蛋白在大鼠睾丸发育不同阶段的表达和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肽类的细胞内信号转导分子Smads蛋白在发育不同阶段大鼠睾丸的表达及在精子发生中的作用机理。分别选用出生后3、7、14和28d以及成年大鼠,应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杂交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结合葡萄糖氧化酶-DAB-硫酸镍铵增强技术,检测Smad1、Smad2、Smad4和Smad5蛋白在大鼠睾丸的表达、定位和发育变化,并通过图像分析技术对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免疫印迹杂交发现,Samd1、Smad2和Smad4在3、7、14和28d以及成年大鼠睾丸的生精细胞中即可见免疫阳性反应;Smad2和从7d起开始表达,免疫阳性产物位于各级生精细胞的胞质内;Smad4在发育的各个阶段的间质细胞中均有较强的表达;Smad5仅在28d和成年大鼠的间质细胞中有弱的表达。结果提示:Smads蛋白在睾丸中的分布不同,表达量存在差异,为揭示TGF-β超家族在粗子发生和发育过程中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选择离体犊牛小肠上皮细胞,以细胞增殖率和葡萄糖吸收率作为细胞生长发育与功能成熟的指标,研究了胰岛素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对细胞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胰岛素浓度为10μg/ml时,明显促进小肠上皮细胞的增殖和对葡萄糖的吸收,浓度达到50μg/ml时则抑制细胞的增殖和吸收(P<0.01)。IGF-I浓度为100ng/ml时,对促进小肠上皮细胞增殖和吸收葡萄糖的作用最强(P<0.01),但100ng/ml、500ng/ml和1000ng/ml三种不同浓度的IGF-I对刺激细胞增殖和提高吸收功能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