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5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辣椒素引起脊髓P物质释放及其对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燕  韩建德 《生理学报》1990,42(5):446-452
为进一步研究脊髓 P 物质(SP)在调节心血管活动中的作用,在大鼠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ith)辣淑素(cap),以刺激脊髓 SP 能神经末梢释放 SP,结果引起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A)和肾上腺素(AD)含量增高,及具有剂量依赖性的动脉血压上升,心率升高。ith 具有高度特异性的 SP 受体拮抗剂或 SP 抗血清均可阻断 cap 引起的升压效应,免疫组化测定也观察到注入的cap 剂量越大,脊髓胸段 SP 样免疫阳性反应物的致密度越低,这些观察结果支持 cap 可以引起脊髓内 SP 的释放的说法。在第一颈段(C_1)横断脊髓后 ith cap 所引起的升压效应与完整动物 ith cap 的升压效应无显著差异。以上结果提示脊髓 SP 能神经末梢释放的 SP 可以通过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引起心血管兴奋效应,SP 可能是引起交感节前神经元兴奋的神经递质。  相似文献   
2.
3.
胞内劳森菌(Lawsonia intracellularis, LI)常引起猪精神不振、食欲减退、血样下痢或突然死亡,严重损害养猪业。猪群感染该菌在肠道诱导免疫应答的研究较少。因该菌胞内寄生,基于细菌不同感染阶段动物免疫应答特点,检测方法会有所侧重。本文重点阐述了胞内劳森菌感染后机体免疫应答的特点,并对其检测技术进行综述,以期为新型检测技术研发及疫病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5.
摘要 目的:对比阿仑膦酸钠与钙尔奇D分别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T2DM)合并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4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109例T2DM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根据乱数表法将患者分为钙尔奇D组(n=54,钙尔奇D)和阿仑膦酸钠组(n=55,阿仑膦酸钠)。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糖指标、骨代谢相关指标、腰椎L2~L4及股骨颈的骨密度值。结果:阿仑膦酸钠组治疗1个月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3.64%(46/55),高于钙尔奇D组的62.96%(34/54)(P<0.05)。两组治疗1个月后腰椎L2~ L4、股骨颈的骨密度值均升高,且阿仑膦酸钠组高于钙尔奇D组(P<0.05)。两组治疗1个月后骨钙素(BGP)升高,且阿仑膦酸钠组高于钙尔奇D组(P<0.05);血清I型胶原C末端肽(s-CTX)、碱性磷酸酶(BAP)、人抗酒石酸酸性膦酸酶 5b(TRAP-5b)则降低,且阿仑膦酸钠组低于钙尔奇D组(P<0.05)。两组治疗1个月后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降低(P<0.05),但两组治疗1个月后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与钙尔奇D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阿仑膦酸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T2DM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骨代谢指标及骨密度,且不影响降糖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构建筛选人源靶向特异PINK1-shRNA敲减质粒,转染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并验证该质粒转染后对PINK1基因的敲减效率,观察对细胞线粒体形态的影响。方法:构建两对人源PINK1-shRNA序列(编号分别为PINK1-shRNA-39和PINK1-shRNA-42),将这2对干扰序列连接在载体上形成重组载体,经测序验证后,将空载体和两对敲减质粒分别转染SH-SY5Y细胞,获得基因敲减的细胞模型,用CCK-8法检测细胞的存活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确定PINK1基因的敲减效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验证细胞内PINK1的表达水平是否发生改变,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线粒体的形态是否发生了改变。结果:我们提取的质粒,经测序结果显示,质粒载体构建成功;转染细胞后,CCK-8 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发生了降低,与正常组比较,PINK1-shRNA-39和PINK1-shRNA-42敲减质粒组,细胞的存活率分别降低了13.7%(P<0.05)和14.1%(P<0.05);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PINK1-shRNA-39组和PINK1-shRNA-42组敲减质粒转染的细胞内PINK1基因的表达分别降低了24.1%(P<0.01)和36.7%(P<0.01);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两对质粒分别转染细胞后,PINK1-shRNA-39和PINK1-shRNA-42敲减质粒转染的细胞内PINK1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INK1-shRNA-42敲减质粒转染的细胞内PINK1蛋白的表达水平有效降低更明显;与正常组比较,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基因敲减两组细胞的线粒体部分发生断裂,碎片较多,基因敲减两组的线粒体的形态因子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成功构建了人源的PINK1基因敲减的质粒,并将敲减的质粒成功转染至SH-SY5Y 细胞中,细胞内PINK1基因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且细胞线粒体的形态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7.
施硅对增温稻田CH4和N2O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燕  娄运生  杨蕙琳  周东雪 《生态学报》2020,40(18):6621-6631
夜间增温幅度大于白天是气候变暖的显著特征。夜间增温影响水稻生产及CH4和N2O排放。硅是作物有益元素,施硅可提高产量,减少稻田CH4排放。增温或施硅单因子对稻田CH4和N2O排放影响已有报道,但二者耦合如何影响水稻生产及稻田CH4和N2O排放,尚不清楚。通过田间模拟试验,研究了夜间增温下施硅对水稻生长、产量及温室气体持续增温/冷却潜势和排放强度的影响。采用铝箔反光膜夜间(19:00-6:00)覆盖水稻冠层进行模拟夜间增温试验。增温设2水平,即常温对照(CK)和夜间增温(NW);施硅量设2水平,即Si0(不施硅)和Si1(钢渣硅肥,200 kgSiO2/ha)。结果表明,施硅可缓解夜间增温对水稻根系活力的抑制作用,降低夜间增温对水稻地上部、地下部干重和产量的抑制作用。夜间增温显著提高CH4累计排放量,而施硅显著降低CH4累计排放量。夜间增温下施硅处理稻田CH4累计排放量在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扬花期和灌浆成熟期比未施硅处理分别低48.12%、49.16%、61.59%和39.13%。夜间增温或施硅均促进稻田N2O排放,夜间增温下施硅在上述生育期以及全生育期的累计排放量依次比对照高78.17%、51.45%、52.01%、26.14%和40.70%。研究认为,施硅可缓解夜间增温对稻田综合增温潜势和排放强度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刘燕  廖允成 《生态学报》2013,33(2):475-482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外来植物入侵对土壤生态功能的影响效应及其相应反馈机制的探索与研究,然而本地原生土壤生物群落对不同入侵程度下的外来植物种以及本地原生植物种之间是否存在消耗差异却尚不明了.通过等足目潮虫的选择性喂养试验来测试10个本地种、5个非入侵性外来种和5个强入侵性外来种之间的适口性差异,试图求证外来植物的入侵性是否与植物落叶被消耗率呈现必然联系.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潮虫对本地种、非入侵性外来种和入侵性外来种的消耗并无显著差异;而潮虫对不同生活型下木本植物的取食却存在显著差异,即灌木消耗率显著高于乔木.其次,通过植物初始性状指标(包括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碳、氮含量)与相应消耗率的相关比较,消耗量总体上与植物凋落物的氮含量呈正相关关系(R2 =0.358).由此,研究结论强调植物落叶的降解速率并不一定与植物入侵性或入侵阶段呈绝对相互关连,但是氮含量,抑或各种形式的植物氮元素成分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并影响着外来植物的入侵进程.  相似文献   
9.
利用单因素实验及响应面法优化确定菊芋块茎中菊糖的提取工艺。通过单因素实验筛选出液固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3个主要因素,以菊糖得率为响应值利用Design Expert V8.0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建立菊糖提取得率的二次回归方程,得到优化组合条件。响应面法分析结果表明,当液固比为18∶1(m L·g~(- 1)),提取时间41min,提取温度86℃时,验证优化工艺得菊芋块茎中菊糖的最大提取得率40.56%,接近于模型预测值40.74%。在该工艺条件下,对菊糖进行粗制,并通过红外光谱仪对所提取的菊糖进行了结构分析。该法用于提取菊芋块茎中的菊糖,工艺简单、成本低,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转mCry1Ac基因玉米BT799对斑马鱼的生态毒理学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基因作物的饲用安全性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为评估转mCry1Ac基因玉米BT799对鱼类的生态毒理效应,本研究以斑马鱼为受试动物,设置5个处理:含20%转基因玉米膨化饲料组(GMF)、含20%亲本玉米膨化饲料组(PF)、转基因玉米粉(GMM)、亲本玉米粉(PMM)以及商业饲料对照组(CF),通过98 d的喂养试验,调查斑马鱼的生长表现、组织病理、繁殖、肝脏中抗氧化酶活性及敏感蛋白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转mCry1Ac基因玉米对斑马鱼的各项生长指标、肝脏、脑和肠道的组织病理、产卵量、受精卵孵化率、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SOD、CAT、热激蛋白70(HSP70)和卵黄蛋白原(VTG)mRNA表达量均无显著影响.但在试验后期,饲料组(GMF和PF)和玉米粉组(GMM和PMM)斑马鱼的体重、体长和特定生长率显著低于商业饲料组;饲料组斑马鱼的孵化率显著低于玉米粉组和商业饲料组;饲料组(3.85±0.76)雄鱼肝脏中的VTG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玉米粉组(1.60±0.56).研究表明,转mCry1Ac基因玉米对斑马鱼没有明显生态毒理效应,但由于配制的膨化饲料与商业饲料在营养成分和适口性上的差异,可能导致个别指标与商业饲料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