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了解黑龙江省植物花期对气温变化的响应趋势。利用1951~2007年采集于黑龙江省的188种植物标本信息,分析黑龙江省植物花期变化与年均温、上年均温和春季、夏季、秋季均温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黑龙江省42.0%以上植物的花期与气温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5)。这些植物中,25%以上物种的相对采集时间指数与年均温、上年均温及各季节均温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关系,且多为草本植物。其余草本植物及木本植物的相对采集时间指数与年均温、上年均温及各季节均温多呈显著负相关(P<0.05),如春季均温每升高1℃,木本植物花期平均提前12.65%。年均温、上年均温和春季、夏季、秋季均温每升高1℃,黑龙江省植物花期分别整体提前4.47%、7.08%、3.87%、5.84%和6.73%。花期对气温变化的响应,在短花期植物中相对明显。相较于春季、秋季及年均温,黑龙江省植物花期对夏季均温变化的响应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2.
为揭示不同种源三叶青(Tetrastigma hemsleyanum Diels & Gilg)叶表型多样性变化及其与地上部分总黄酮含量的相关性,以49个三叶青种质资源(简称“资源”)为研究对象,对各资源叶表型的12个长度性状及7个比例性状进行比较,并采用相关性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叶表型性状及其与种源地位置和地上部分总黄酮含量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各资源叶长度性状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小叶柄和侧生小叶叶片相关性状在三叶青资源鉴别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部分三叶青叶长度性状与比例性状间存在相关性,整体表现为叶柄增长,小叶叶片则更宽阔,而小叶叶片增长,叶片则朝狭长方向发展;中叶长和侧叶柄长等部分叶形性状与种源地纬度、经度或海拔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相关性,可作为种源地地理位置初步判断依据;基于3个叶形公因子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49个三叶青资源叶形可划分为5个类型,各省(直辖市)三叶青叶类型数量呈以江西为中心,向周围辐射递减的趋势;三叶青地上部分总黄酮含量与种源地地理位置无显著相关性,但与叶片性状公因子(公因子1)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叶柄长度性状公因子(公因子2)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本研究完善了三叶青形态学资料,为三叶青优良品种选育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明确辣木幼苗速生期氮素需求规律,在北方设施条件下,通过设置5个氮素水平处理,研究施氮对辣木幼苗株高、地径生长及其叶片N、P、K养分含量、色素含量及光合特性等方面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随着氮素水平增加,辣木株高、地径、叶片N、P、chla、类胡萝卜素、总色素含量及光量子效率(Q)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光补偿点(Lcp)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株高生长与叶片P及chla显著相关,地径与暗呼吸速率(RD)及叶片K含量显著相关;当氮素水平在30 g·株-1(N3)时,辣木生长速度最快,植株养分状况较好、光能利用率最佳。  相似文献   
4.
北方地区不同基质对辣木幼苗生长的影响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高寒地区设施条件下,不同基质对多油辣木(Moringa oleifera Lam.)及其两个改良种PKM1、PKM2的苗木生长阶段株高、地径、形态解剖等特征的影响,筛选适宜的栽培基质。结果表明,珍珠岩+园土+腐殖土(1:2:1,T1)、草炭+河沙+腐熟蘑菇基料(3:1:1,T2)、园土+腐殖土+草炭+河沙(2:1:1:1,T3)、园土(CK)4个基质中,T2基质最适宜辣木生长,其有机质高达49.97 g·kg-1、孔隙度76.84%、容重为0.58 g·cm-3、速效N、P、K等肥力指标也显著高于其它处理(P<0.05);在T2基质中,辣木生长速度显著快于其它处理(P<0.05),定植71 d多油辣木、PKM1、PKM2三个品种株高依次是80.2、115.67、81.0 cm,较园土(CK,T4)分别增长了38.3%、25.7%、28.6%;地径依次为13.27、17.47、15.08 mm,较对照分别增粗了32.0%、14.6%、39.0%;T2处理的地上部分的发育最快,60 d茎表皮完全死亡、破裂,最外层形成周皮,韧皮纤维及木质部较其它处理发达;结合基质的8个向量因子与辣木株高、地径相关性分析,可知:有机质含量高、通气性、保水性及供肥能力较好的基质更加适宜辣木生长,各因子对辣木生长影响大小顺序依次为有机质、速效钾、含水率、孔隙度、容重、碱解氮、速效磷(P<0.05)。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凤尾蕨属(Pteris L.)8种,即半边旗(P.semipinnata L.)、傅氏凤尾蕨(P.fauriei Hieron.)、阔叶凤尾蕨(P.esquirolii Christ)、三叉凤尾蕨(P.tripartita Sw.)、蜈蚣草(P.vittata L.)、溪边凤尾蕨(P.excelsa Gaud.)、有刺凤尾蕨(P.setuloso-costulata Hayata)、西南凤尾蕨(P.wallichiana Agardh)孢子的人工培养,观察并总结了该属配子体发育各阶段形态特征,并与以往的观察结果进行比较.最终选取孢子萌发型与配子体发育类型等稳定特征作为判断依据,讨论该属与书带蕨科(Vittariaceae)、中国蕨科(Sinopteridaceae)、铁线蕨科(Adiantaceae)等科的亲缘关系.研究认为蕨类配子体生长点上方边缘细胞分布情况多变,不是稳定的系统学特征.而配子体特定部位边缘细胞的外侧壁形态则具有较高的系统学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马家柚是江西优质水果品种,但自花授粉结实率低,需要异花传粉。昆虫是自然界中重要的传粉媒介,通过调查马家柚访花昆虫种类和了解马家柚的花部特征,可为使用昆虫实现马家柚授粉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首先调查了马家柚的访花昆虫种类,其次对马家柚花不同形态参数进行测量,并采用蒸馏法提取马家柚鲜花的精油及利用GC-MS分析挥发油的组分。马家柚共有访花昆虫23种,隶属于5目 12科,其中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是最常见的访花昆虫。马家柚的花为双性花,具白色花瓣,黄色花药和绿色柱头。花朵盛开后,花瓣分离,呈辐射对称。雄蕊围绕雌蕊着生,花丝28~47枚。雌蕊具近球形柱头,直径为5.10±0.88 mm,表面具乳白色液体。从马家柚花挥发油中共获得78种化合物,鉴定出其中73种,相对含量占99.40%。挥发油中萜类化合物种类最多,共有39种,相对含量为70.19%;其次是脂肪酸衍生物,有30种,相对含量为28.53%;苯环类化合物4种,相对含量为0.60%。含量较高的组分是法尼醇,α-橙花叔醇和芳樟醇,其含量分别是28.48%、12.85%、10.12%。马家柚访花昆虫种类多样,这可能与其花部结构特征及丰富多样的挥发物作为视觉和嗅觉信号吸引不同类型昆虫有关。  相似文献   
7.
蜈蚣草性器发育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石蜡切片法研究了蜈蚣草(Pteris vittata L.)性器发育的全过程,结果表明精子器与颈卵器都由原叶体表面的细胞发育而来.但二者不是同源的,精子器由基细胞、环细胞和盖细胞和精细胞构成,成熟后以盖裂方式开放.卵细胞成熟后,颈卵器内的腹沟细胞与颈沟细胞都解体,颈卵器开放时前端几个细胞破裂,并释放粘性物质以吸引精子.  相似文献   
8.
蜈蚣草胚胎发育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石蜡切片技术观察了蜈蚣草(Pteris vittata L.)的胚胎发育过程.结果表明:蜈蚣草的胚胎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合子最初3次的分裂顺序为X-Y-Z;球形胚最早分化出的组织是基足,其后几乎同时分化出第一叶原始细胞和第一根原始细胞,继而分别分化出第一叶原基和第一根原基,再后来才形成茎干原基;当第一叶、第一根形成时,茎干原基仍不活跃.总结出蜈蚣草的胚胎发育模式图,并讨论了有关分化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