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的临床特点及其意义。方法 用微粒酶免疫试验和蛋白质印迹法对HIV感染者的血清进行HIV抗体初筛和确认,并对感染者的流行病学、机会性感染及免疫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在1998~2006年期间,我院共发现77例HIV感染者,其中上海户籍患者占了50.7%,男、女比例为2.85∶1,年龄以30~49岁为主,传播途径中以性传播最常见(40.3%)。早期症状常被忽略,以消化道及肺部真菌、假单胞菌感染,性传播疾病,病毒性肝炎,皮损等就诊于各科室。多重或多部位的机会性感染可见于大多数临床已发病患者。结论 HIV感染的及时诊断,对感染者的治疗、机会性感染的预防以及减少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丙型肝炎病毒(HCV)的研究深入,迫切需要建立HCV体外感染模型.本文就HCV易感细胞的筛选、促进细胞生长的条件、病毒感染的影响因素,以及病毒复制标志的检测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在急性或慢性等不同感染情况下B淋巴细胞应答规律各异。本研究旨在构建重组Armstrong株和重组Clone13株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lymphocytic choriomeningitis virus, LCMV),以诱导针对WE株糖蛋白(glycoprotein, GP)特异的B细胞受体(B cell receptor, BCR)转基因细胞KL25HL B细胞应答,从而为比较急慢性感染过程中宿主B细胞的免疫应答差异建立实验模型。首先,通过共转染细胞,使之转录LCMV基因组片段并表达病毒蛋白,成功拯救出重组LCMV-Armstrong(recombinant LCMV-Armstrong, rARM)和重组LCMV-Clone13(recombinant LCMV-Clone13,rCL13)。测序分析表明,这2种重组病毒的GP序列被成功替换为LCMV-WE株的GP序列,并证实它们在感染细胞后具备蚀斑形成能力。随后,本研究使用rARM及rCL13感染野生型C56BL/6J小鼠。结果表明,这2种重组病毒保留了野生LCMV-Armstrong(wild type LCMV-Armst...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作为一种嗜肝DNA病毒,在感染肝细胞后会在细胞核中形成病毒转录复制的模板和基因储存库--共价闭合环状DNA(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 cccDNA),其持续存在是乙型肝炎慢性化和难以治愈的核心,也是此研究领域内的重点。从细胞样品中稳定抽提获取cccDNA对于保证cccDNA检测的准确性至关重要。Hirt法是一种抽提真核细胞染色体外DNA的方法,被用于HBV cccDNA的抽提,但存在操作复杂和耗时长等问题。为简化操作,有研究对Hirt法进行改良,结合硅胶膜离心柱来抽提染色体外DNA,但尚不清楚该法用于HBV cccDNA抽提与传统Hirt法的效果差异。本研究基于HBV cccDNA细胞转染系统、HBV复制细胞系及感染系统,以DNA印迹(Southern blot)和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PCR)作为检测评价手段,平行比较了传统Hirt-酚/氯仿法与改良Hirt-过柱法抽提HBV cccDNA的效果。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具有相当的抽提效率和抽提特异性,而改良Hirt-过柱法耗时更短,提示在进行细胞HBV cccDNA抽提时可选择改良Hirt-过柱法以提高实验效率。  相似文献   
5.
肠道菌群是人体肠道微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多种途径影响宿主的代谢与生理功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结构与多样性,改善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已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本研究归纳总结了近年来肠道菌群影响2型糖尿病的主要途径,为阐明肠道菌群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以及基于肠道菌群靶点的药物研制和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异源D-海因酶和N-氨甲酰水解酶共表达的重组枯草芽孢杆菌,探讨其作为全细胞催化剂合成D-对羟基苯甘氨酸的可行性。【方法】采用P_(aco)表达盒表达D-海因酶基因hyd或sd1,采用P_(AE)表达盒表达N-氨甲酰水解酶基因adc。分别以质粒pHP13和pUB110为载体,构建D-海因酶和N-氨甲酰水解酶共表达质粒pHCS、pHCY和pUCS。在受体菌中整合表达了acoR和sigL基因,敲除了skf和sdp基因。将共表达质粒分别转化不同的受体菌,通过测定全细胞催化活性,表征D-海因酶和N-氨甲酰水解酶共表达的效果。【结果】带有质粒pHCY和pHCS的重组菌,全细胞催化活性分别为0.21 U/mL和0.31 U/mL。整合表达acoR和sigL基因以及高拷贝质粒pUCS,使全细胞催化活性达到1.0 U/mL。【结论】异源D-海因酶和N-氨甲酰水解酶在枯草芽孢杆菌中能够正确表达。基因拷贝数、acoR和sigL基因表达水平,及skf和sdp基因缺失对重组菌的催化活性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宁晓檬  赵晓岩 《病毒学报》1996,12(4):355-359
提取感染鸡胚成纤维细胞MDV-I弱毒株814病毒DNA为模板,根据RBIB株gB基因5′及3′两端核苷酸离列设计引物,利用PCR技术扩增了我国MDV-I弱毒株814gB基因(2.9kb)将扩增片段平末端克隆到载体pBluescriptSK中EcoRV位点,经BamHI,HindIII酶切鉴定得到不同插入方向的重组质粒。构建圹增片段的酶切图谱及部分序列分析证明与RBIB株gB基因无差异,显示了极高的  相似文献   
8.
人巨细胞病毒(HCMV)AD_(169)株接种SL_7细胞后三至四天,可见核衣壳在核内装配,通过核膜芽生,从核周间隙移行至胞浆的囊泡中,形成完整的病毒。感染后四天核内可见许多核衣壳与纽网状物紧密结合形成典型的包含体,因此包含体可能是病毒复制的场所。此时浆内出现电子密度均一的物质,称CMV致密体。免疫电镜显示致密体缺乏核衣壳,但具有病毒相同的抗原性。它可能是装配和包裹核衣壳的结构蛋白。CMV和致密体在感染细胞中以同一方式从细胞中释放。  相似文献   
9.
慢性乙型肝炎( CHB) 患者的干扰素( IFN) 抗病毒疗效受病毒自身和宿主等因素的影响, 而宿主的细胞免疫状态是IFN应答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采用检测IFN治疗前基线时细胞免疫因子的方法, 探讨治疗前细胞免疫状态对病毒学应答的影响。乙型肝炎e 抗原( HBeAg) 阳性CHB 患者19 例, 其中男性14 例, 采用聚乙二醇IFN-α2a 180 μg 皮下注射, 每周1 次, 疗程48 周, 停药后观察24 周。基线时检测CD3 + 、CD4 + 、CD8 + 、CD4 + /CD8 + 、自然杀伤( NK) 细胞、CD3 + /CD25 + 、CD8 + /CD28 + 、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LTT) 以及肿瘤坏死因子( TNF) 、IFN-γ等细胞因子; 同时观察血清转氨酶、病毒载量、e 抗原等指标以判断疗效。所有病例治疗前、后进行肝组织学检查。按治疗终点( EOT) 和随访终点( EOF) 的应答或无应答分组比较基线时细胞免疫指标的差异。结果发现, 在EOT 时有15 例应答, 4 例无应答, 2 组间基线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平均值分别为179. 73 ±120. 31 和101. 75 ±16. 88, 有显著差异( P = 0. 035) ; 同时CD8 + /CD28 + 有显著差异( P = 0. 019) 。EOF时7 例应答, 12 例无应答, 基线时LTT 在应答组和无应答组的结果分别为1 5895. 43 ±5 895. 65 和13 792. 08 ±2 084. 56, 有极显著差异( P = 0. 003) 。基线时的CD4 + 和CD3 + /CD25 + 在HBeAg 血清转换组与无转换组间有显著差异, 分别为43. 84∶32. 08 和2. 91∶1. 70, P 值分别为0. 038 和0. 035。EOF 时肝组织学炎症程度分级应答组与无应答组相比有明显改善( P = 0. 003 5) 。结果提示, CHB 患者IFN治疗前细胞免疫状态可能影响抗病毒疗效, 但需扩大样本做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0.
人巨细胞病毒潜伏-再激活感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大多呈亚临床或潜伏状态.当宿主免疫功能减弱时,潜伏的病毒可被激活,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甚至是致死性的.本文概述了HCMV引起潜伏感染的机制、潜伏的组织细胞,以及再激活的诱因,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