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2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褐马鸡生理常数及某些血液生化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全面地了解褐马鸡的生理特点,本研究对褐马鸡的主要生理常数及血液生化指标的正常值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血沉值和血清磷、血糖、电泳白蛋白及α-球蛋白的含量在性别间存在显著地差异(P<0.05—0.01),其它各项指标性别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
<正>微小病毒科(PV)是迄今所知最小的一类含DNA病毒。该科中的微小病毒能自身复制并有众多脊椎动物宿主,能引起小哺乳动物的各种疾病。最近又发现它们与人类疾病的关系。本文重点论述PVB19。 PVB19的发现 1975年,Cossart等在常规筛选乙型肝炎抗原(HBAg)时发现几份血清免疫电泳阳性但血凝和放射免疫分析结果阴性。在11份血清中,发现一种新的病毒,命名为B19。电子显微镜(EM)可观察到直径20—25nm的圆形病毒颗粒及其碎片,空壳。该抗原的血清学反应不同于HBAg。他们推测这种新的病毒为一传染性病原体,并注意到30%成人血清B19IgG抗体阳性。遗传学和生化学分析证实B19属于PV科。几年以后,二位士兵出现一种短暂发热性疾病,通过EM观察到血清中的PV样颗粒。血清人类微小病毒(HPV)B19抗原阳性。这是症状性HPV感染的首例报告。  相似文献   
3.
应用Bt-7A乳剂防治美国白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Bt-7A乳剂防治美国白蛾席海生,王俊义,谢玺文,刘晓辉,李文珍刘素萍(辽宁省微生物研究所,朝阳122000)(朝阳市图书馆信息部122000)美国白蛾属鳞翅目、灯蛾科,是世界性的林木检疫害虫。其特点是食性杂、耐饥力强、传播快、适应范围广,对多种...  相似文献   
4.
谢海生 《生态学报》1994,14(4):355-365
鄂尔多斯高原位于我国典型的生态过渡带,气候变化明显,系统反应敏感,因此,现有的主要用于植被和气候空间分类的有关植物与气候关系的模型和指数,均不适合用于鄂尔多斯高原生态过渡带气候。植物动态分析。为此,本文利用位于鄂尔多斯高原中部的伊金霍洛旗39a(1953-1991)气象资料,分析该地区的气候特点,构建一个可用于描述生态过渡带气候特征的气候植物生长指数,并用与植被动态密切相关的天然放牧条件下(1958-1979),该旗牲畜的存栏数和出栏数的历史资料代替植被动态资料,进行鄂尔多斯气候植物生长指数与天然放牧条件下牲畜的存栏数和出栏数的动态分析,构建其ARMAX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高原气候敏感易变,降水年际变化大;高原光、温、水配合并不完全一致,光、温超前,降水滞后,天然植被生产力不高;气候植物生长指数与畜牧生产的动态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在天然放牧情况下,主要依赖于牧场植被长势的畜牧生产与气候-植物生长指数密切相关,说明构建的气候植物生长指数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地区的气候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6-8)。  相似文献   
5.
悬钩子(Rubus Corchorifolius),又名山莓、托盘、木莓,为蔷薇科悬钩子属多年生直立灌木,果实为聚合的红色小核果,呈头状。悬钩子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尤以华北、西北及东北地区为多,主要生长于山坡、丘陵及低洼地带。悬钩子果实营养丰富,据分析,总糖含量达12.75%,其中还原糖占有总糖的65%以上,有机酸(以柠檬酸)为1.54%,维生素C含量达260~720mg/100g,高于普通水平,果  相似文献   
6.
GA_3、6-BA、IBA与活性炭对李胚萌发及幼苗生长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李胚萌发及幼苗生长的最佳培养基是含有10mg/L的GA_3、5mg/L的6-BA、0.5mg/L的IBA和200mg/L的AC(活性炭),仅培养10d即获得全部萌发且根、茎生长均正常的试管苗。对胚萌发的影响大小依次为GA_3(?)6-BA、AC、IBA,对幼苗生长的影响大小依次为AC、GA_3、6-BA、IBA。  相似文献   
7.
俞嘉瑞  袁海生 《菌物学报》2023,42(1):86-100
外生菌根真菌作为树木的共生伙伴,是森林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在森林天然更新、植物抗逆性形成、协助植物吸收限制性营养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真菌和植物跨界共生具有复杂的分子互作过程,在共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分子互作机制,其调控反馈网络还有许多未知。基因组与转录组研究技术和方法的进步,为一些新的信号分子、效应蛋白以及相关通路的发现提供了可能。真菌与宿主植物之间营养转移调控对共生的影响也逐渐受到关注,营养相关的转运蛋白对共生的建立和维持提供了物质基础。真菌的宿主选择机制是值得重点关注的领域,由于外生菌根真菌的多谱系起源和演化史中存在多次宿主转换事件,真菌演化出多样的应对机制用来区分相容性宿主、不相容性宿主和非宿主。通过对不同真菌与宿主植物的组学研究,宿主选择机制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对近十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报道进行梳理与总结,并对未来在该领域的探索方向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8.
分于伴侣(Chaperohe)是细胞内催化及维持其他蛋白质正确梅象的一类蛋白质分子[1,2]。研究表明,分子伴侣参与细胞内许多蛋白质的折叠、聚合以及跨膜运输[3,4],通过瞬时稳定其他蛋白质折叠中间体,阻止了蛋白中间体的聚集,帮助其形成正确构象[5,6]。SecB是一个胞质酸性蛋白.单体分子量为17kDa,在体内以4~6个相同亚基组成的寡聚体形式存在。它在大肠杆菌中参与蛋白质分泌系统,纯化后进行离体试验表明,它可以阻止抗蛋白酶的pre-MBP的出现,能稳定地结合前体蛋白.使其处于适合运输的构型[7],它的作用是使蛋白质可以在正确折叠前跨过细胞膜,运输到细胞周质中。SecB通过与前体蛋白结合.从而阻止前体蛋自由于不正确折叠发生的聚集,属于分子伴侣家族的成员。分子伴侣的这些特性使得它们在基因工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外源蛋白在大肠杆菌中高表达时往往形成无活性的包涵体,包涵体大多是蛋白质在过量表达过程中不正确折叠形成的[8],正确构象的形成需要在体外进行变性和复性。蛋白质的复性过程十分复杂,在方法上缺少一定的规律可循,特别是分子量较大以及二硫键较多的分子,复性更加困难,有的甚至根本难以复性。分子伴侣可以促进其它蛋白质的正确折叠,设想在基因工程中如果将分子伴侣基因与外源蛋白基因共存表达,可能会有效地促进外源蛋白形成正确的构象.提高其活性,减少包涵体的形成,对基因工程下游的处理带来很大方便。根 据这个思路,我们将克隆的SecB基因与重组人淋巴毒索(Lymphotoxin,简称LT)基因在同一个大肠杆菌细胞中共存表达,来研究分子伴侣SecB对外源基因表达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近十年来,国外流传着一种新的古生物演化理论——间断平衡论(Punctuated Equilibrium),这个理论目1972年由艾尔德菜奇和戈尔德提出后,迅速传播欧美。1980年在芝加哥召开的有西方各国生物学家和古生物学家参加的专题讨论会上,压倒多数的意见支持这一理论。这个理论的英文含义是“不时被打断了的平衡”,平衡指演化的渐变期,间断指演化的突变期,间断平衡论即指演化是突变与渐变的交替出现。它与传统的演化论区别有三: 首先,传统学说强调演化是物种在自然选择下的渐进演变过程,在时间(纵向)-性状演变(横向)座标上呈斜线的形式(图1b);间断平衡论则认为演化是突变与渐变的结合。强调大多数物种是在地质上可忽略不计的短时间内完成的,这个迅速的过程叫成种作用,在上述座标上表现为接近水平的横线。物种形成后,在选择作用下作十分缓慢的变异,叫种系渐变,在上述  相似文献   
10.
2002至2019年对广东、广西和海南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的72个保护区、森林公园、植物园、公园和林场等的多孔菌进行了采集和调查,共采集标本2 095号,经对这些材料全面和系统的研究,发现多孔菌500种,按照最新的系统学研究分属于8个目、20个科、145个属,其中多孔菌科和锈革孔菌科分别有173种和124种,约占总数的60%,是最重要的多孔菌类群。此外,其中有10个新属和132个新种是作者等人根据华南地区模式标本发现描述的。本文对华南地区多孔菌多样性进行了系统归纳,按最新的分类系统以属名顺序给出了名录,根据采集材料提供了每种的生长基质,并对所有种类的生长基质习性进行了统计。其中,294、138、112、97、78、77和29种分别生长在倒木、落枝、朽木、死树、活立木、树桩、掉落小枝和地上,故倒木是多孔菌最重要的生长基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