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进行两种大鼠机械性痛觉敏感性测量方法、两种冷刺激缩足反应测量方法的比较研究。方法雌性Wistar大鼠,腹腔注射奥沙利铂4 mg/kg,建立标准奥沙利铂周围神经毒性大鼠模型。检测机械和冷热温度刺激下大鼠行为学变化,并对不同行为学检测方法的特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模型组大鼠较正常组相比50%缩足阈明显降低(P0.05)、出现痛觉过敏及痛觉超敏(P0.05)、冷刺激诱发的缩足次数增多(P0.05),两组大鼠对热痛刺激反应均无明显差异,与临床患者症状表现基本一致。结论 Von Frey纤维丝刺激检测中4 g和15 g方法可更好的模拟临床患者的痛觉过敏、超敏反应;up-down法客观量化的反应出大鼠缩足阈值下降的程度。冷温度刺激中,丙酮喷洒法可较直观的观察大鼠受到冷刺激后的反应。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们对于肠道菌群种类以及作用认识的逐渐深入,我们发现作为人体庞大而又复杂的微生态系统,肠道菌群的结构及和菌群分布有紧密联系的肠屏障功能的改变与人体的健康息息相关。中药作为传统医学的一种治疗方法,其对人体的治疗作用是十分显著的,而活血化瘀法是使用具有消散作用及攻逐体内淤血作用的药物来治疗人类各种疾病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对于肠道菌群以及肠屏障功能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围绕肠道菌群结构改变及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变化,对近十年关于肠道菌群与活血化瘀方药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探究活血化瘀法(中药及中药复方)对于肠道菌群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