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5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为了研究肌筋膜放松术对慢性颈部疼痛的疗效,本研究选取了50位慢性颈部疼痛患者,随机分为肌筋膜放松术组(观察组)与持续静态牵引术组(对照组),每组各25人。通过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疼痛、肌肉压痛阈值、颈部关节活动度、颈部障碍状况与恐惧回避信念,发现肌筋膜放松术组自觉疼痛症状严重程度、颈部关节活动度、颈部障碍状况、恐惧回避信念在治疗后皆显著改善(p0.05),肌肉压痛阈值则无显著差异(p0.05);持续静态牵引组在自觉疼痛症状严重程度、颈部障碍状况上有显著改善(p0.05),其它则无显著差异(p0.05);肌筋膜放松术组自觉疼痛症状严重程度、颈部关节活动度、颈部障碍状况的改变量显著大于持续静态牵引术(p0.05),其它则无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证实肌筋膜放松术可立即改善慢性颈痛患者的自觉疼痛程度、颈部关节活动度、颈部障碍状况与恐惧回避信念,且效果显著优于持续静态牵引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耐盐碱乳酪短杆菌G20响应盐碱胁迫的代谢物组成以及代谢物合成潜力,为潜在功能分子和盐碱诱导的快速稳定响应逻辑门基因线路的挖掘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检测乳酪短杆菌G20盐碱环境与正常环境下4个生长时期的代谢产物。着重对富含高差异变化倍数代谢物的适应期与指数期进行分析。【结果】乳酪短杆菌G20可以在pH 10.0、9%NaCl环境中正常生长,同时环境pH值会随菌株生长逐步下降。综合正负离子2种模式,乳酪短杆菌G20在盐碱环境下各生长时期间差异代谢物数量分别为正常环境的0.69、0.75和0.81倍。盐碱胁迫诱导下适应期与指数期差异代谢物主要为苯环型化合物、有机酸及其衍生物与有机杂环类化合物。其中上调的有机酸化合物吲哚-3-乙酸、犬尿酸和葡萄糖酸指数期质谱信号强度低于适应期。菌株中可能存在的渗透保护剂有L-瓜氨酸、L-脯氨酸、N-乙酰鸟氨酸和左旋肉碱等。适应期变化倍数较大或质谱信号强度较高的差异化合物有毛果芸香碱、植物鞘氨醇和柠檬酸等,指数期有组胺、L-脯氨酸和硫胺素等。菌株差异代谢通路集中在氨基酸代谢与碳水化合物代谢。菌株代谢物中存在甜菜碱和...  相似文献   
3.
研究人工控水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6个东方铁筷子品种的生理和叶片解剖结构的变化特征,并利用隶属函数法对其抗旱性进行评价,筛选出与抗旱性关联较大的生理及叶片解剖结构指标。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增加,6个东方铁筷子品种的叶片厚度、单位质量叶面积和可溶性蛋白水平显著下降,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先上升后降低,胞间CO2浓度下降,叶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和过氧化氢含量均升高,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均先升高后降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增加,栅栏组织厚度与海绵组织厚度比以及气孔密度均增加。脯氨酸、可溶性糖、栅栏组织厚度与海绵组织厚度比等指标与抗旱性关系密切,可作为评价东方铁筷子抗旱性的重要指标。‘银莲花红’和‘银莲花红斑’抗旱能力优异,可为未来的抗旱新品种培育提供优良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活体标本、连续切片、全封标本及扫描电镜观察了大陆品系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japonicum子胞蚴体内尾蚴发育期的形态。日本血吸虫尾蚴发育分为五期,即胚细胞期、胚球期、尾蚴雏体期、成熟前期和成熟期。与曼氏血吸虫尾蚴发育进行比较,日本血吸虫尾蚴在胚球期无极化现象;尾蚴雏体期的尾芽形态多非圆球形,尾叉形成较早。钻腺及焰细胞均在此期发生,较曼氏血吸虫尾蚴早。除了上述头器、头腺、钻腺、焰细胞及消化器官进一步发育外,体内散在胚细胞结集为生殖始基,体表感觉乳突分化与体尾肌细胞的发育,尾蚴从成熟前期过渡到成熟期。 电镜首次原位观察尾蚴发育在子胞蚴育腔内的自然状态。尽管偶尔可见到胞蚴体壁与胚元之间某些结构联系,但大部份的胚元各自独立混杂在育腔之中。此外尚注意到尾蚴体棘发生在成熟前期,但其密度较成熟尾蚴小,而其大小却比成熟尾蚴的大。尾蚴头器上感觉乳突和围褶可能先于内部腺体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5.
开展黄河源区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量化评估,对于保障黄河流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黄河源区玛多县为例,基于3 km×3 km网格单元,应用空间自相关方法构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模型,定量评价了2015年玛多县土地利用/覆被空间自相关格局特征,可视化表达了玛多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信息。结果表明: 在3 km×3 km格网尺度下,不同覆盖度草地覆盖范围广阔;水域网格占总网格数的42.9%,在玛多县西北部分布密集;建设用地呈东北-西南走向的“线条式”分布;未利用土地体现为西南多、东北少的分布格局。在空间上,玛多县土地利用类型网格之间相互影响,表现为正相关性和聚集分布。水域的全局Moran I和局部Moran I值均最大,空间聚集性最强,局部连片度较高。建设用地的全局Moran I和局部Moran I值分别为0.293和0.127,空间自相关性最弱,在小范围内呈聚集特点。2015年,玛多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为938.87亿元,网格的ESV平均值为3.20×107元,最大值为19.96×107元,水域分布网格是ESV的高值区。玛多县ESV分布格局整体上呈显著的空间正向自相关,ESV在网格之间为聚集分布。不同土地利用类型ESV网格总体呈高高、低低聚集,在局部零星为高低、低高聚集。可采取的国土空间规划与用途管制策略包括:水域、未利用土地采用强调生态溢出价值的“集中连片式”保护模式,高、中、低覆盖度草地采取主次分明、划区管理的“组团式”生态治理模式,建设用地在“廊道式”分布格局中采取小范围集约化开发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牛磺酸的生物合成、代谢、缓解疲劳及提高免疫力的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缓解疲劳及提高免疫力的产品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转基因大豆是目前种植最广泛的转基因作物之一,其中具有耐除草剂特性的转基因大豆占比最高。公众对转基因食品一直争议不断,因此,其批准商业化种植前的食用安全性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已有研究显示,转基因耐除草剂大豆已经商业化种植了二十多年,迄今为止还没有观察到任何不良反应。目前已经批准的转基因耐除草剂大豆均进行了严格的毒理学评价、过敏性评价和营养学评价,经过严格评价后上市的转基因大豆可以放心食用。综述了转基因耐除草剂大豆的主要类型,分析了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问题,对转基因耐除草剂大豆的食用安全性评价方法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后续相关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以甘蓝型油菜野油19号的下胚轴和带柄子叶为外植体,研究其下胚轴和带柄子叶在不同浓度激素配比下的分化率及再生频率的变化。该品系的油菜下胚轴和带柄子叶在1.5 mg/L的2,4-D中预培养4 d后,转入分化培养基中,其愈伤组织形成早,发生快,再生频率和分化频率均较高。其中,下胚轴转入MS+3 mg/L 6-BA+0.1 mg/L NAA培养基中的分化率和再生频率最高,再生频率达到86.67%;带柄子叶外植体的再生频率要比下胚轴的再生频率低,在MS+4 mg/L 6-BA+0.3 mg/L NAA的分化培养基中芽的再生频率为46.67%。本研究初步建立了甘蓝型油菜野油19号的高频率再生体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喉真菌病的临床特征、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我院收治的一例喉真菌病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并对1992年至今国内外报道的类似病例33例进行文献复习。本研究共纳入患者34例,男性16例,女性18例,年龄14-67岁,临床表现以声嘶为主,可伴有咽痛、咽干等咽喉不适感,其中有16例患者被误诊为急性喉炎,27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抗生素和(或)糖皮质激素使用史。结果:34例患者中,13例通过病理确诊为喉真菌病。所有患者均予抗真菌药物治疗,其中有1例同时行手术治疗,均治愈。结论:喉真菌病临床罕见,症状无特异性,易误诊,但病理学检查可靠,全身或局部使用抗真菌药物疗效佳,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种子耐储藏特性是粮食作物的特殊农艺性状之一, 耐储藏性能对种子生产和种质资源保存有重要意义。以粳型超级稻龙稻5 (LD5)和高产籼稻中优早8 (ZYZ8)杂交衍生的重组自交系(RILs)群体(共180个株系)为实验材料, 自然高温高湿条件下放置1年、2年和3年后, 对不同储藏时段种子发芽率进行比较, 并利用223个分子标记的遗传图谱进行动态QTL鉴定。结果表明, 不同储藏时段龙稻5的发芽率均显著低于中优早8, 株系间耐储性存在较大差异; 不同储藏时段发芽率显著相关, 相邻存储时段发芽率关系紧密。共检测到17个耐储性相关的QTLs, 3个老化时段分别检测到5、4和3个, 检测到5个动态条件QTLs, 单一QTL解释5.60%-32.76%的表型变异, 加性效应在-16.78%-16.95%范围内。主效QTL簇qSSC2qSSC6qSSC7qSSC8能调控不同储藏时段的发芽率, qSSC6具有明显降低发芽率的效应。共检测到26对上位性互作位点, 主效QTL qSS1qSS4参与上位性互作, 这表明上位性互作是调控耐储藏性状的重要遗传组成。研究结果为水稻(Oryza sativa)耐储性相关QTL的精细定位奠定基础, 同时丰富了耐储性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的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