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取决于病原的有害影响和宿主的保护性反应相互对抗的结果。可是,虽然在理论上一般都公认上述见解的正确性,但在微生物学实践上绝大部分工作却针对着有害微生物的本质和特性进行研究。对于机体在病原侵入前的状态的详细分析反而相对地缺乏。  相似文献   
2.
在輕度乙醚麻醉下及正常生理状态下的猫,分別注射不同剂量乙酰胆硷于中脑网状結构內,观察其脑电图及行为变化。主要結果如下:小剂量乙酰胆硷注射于中脑网状結构內可引起皮层电活动异步化(兴奋过程),而大剂量却导致同步化(抑制过程)。在出現异步化时伴有动物行为上的觉醒,同步化时动物陷入睡眠中。动物的乙酰胆硷兴奋阈值不全相同。推測皮层在注射前机能活动水平不同,可能导致不同的表現。从直接注射乙酰胆硷于中脑网状結构的实驗結果来看,乙酰胆硷在这里是一种兴奋介质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3.
黄宝  林迪 《蛇志》2014,(2):244-245
目的总结抗蝮蛇毒血清治疗圆斑蝰蛇咬伤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我院2005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73例圆斑蝰蛇咬伤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3例患者均注射了抗蝮蛇毒血清,治愈69例,其中7例住院3天后出现肾功能障碍,转内科血透治疗;6例出血较多,给予输浓缩红细胞2~4u。死亡4例,均为圆斑蝰蛇咬伤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结论圆斑蝰蛇咬伤的患者需住院综合治疗观察,注射抗蝮蛇毒血清安慰效果大于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20世纪世界主要猫科动物的生存现状:由于盗猎和栖息地的丧失,除家猫外,36种野生猫科动物都为受威胁或濒危物种;探讨了对于濒危猫科动物的保护方法及其作用,具体提出了保护野生的动物种群、栖息地,建立救护和繁殖种群,减少和消除不利因素,加强管理,严惩偷猎等措施。  相似文献   
5.
为揭示大别山黏菌的物种组成和分布特征,在2020年8月至2022年9月期间,作者先后对大别山21个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进行了黏菌物种调查。通过野外采集和基物湿室培养,获得黏菌标本984份。按照形态分类学鉴定为6目13科32属93种,其中, 11种为丰富种(相对多度RA> 3%), 8种为常见种(RA=1.5%–3%), 30种为偶见种(RA=0.5%–1.5%), 44种为稀有种(RA<0.5%)。苔生高杯菌(Crateriummuscorum)和易碎双皮菌(Didermafragile)在我国现仅知分布于大别山,掌状夹被菌(Ophiothecapedata)、草生发网菌(Stemonitisherbatica)、环壁团毛菌(Trichiavaria)等48种首次在大别山报道。丰富度分析表明,大别山不同调查地点、林型和基物类型的黏菌物种数量和种属比存在差异,大别山区域的河南董寨自然保护区黏菌物种数量高于其他地点,发现黏菌41种,种属比为1.95,特有种为3种;针阔混交林中的黏菌物种数量高于针叶林和阔叶林两种单一林型,生长黏菌81种,种属比为2.89,独有种有28种;生长...  相似文献   
6.
Bremer(1935)对睡眠的电生理学作出了一項重要的貢献。他将猫的中脑在动眼神經核下緣切断,然后在原位观察断面以上的脑組織的电活动。这一制备的皮層电圖是高度同步化的,具有典型的高电压、不規則的慢波,在这基础上重叠着每秒8—15周的波丛,它們的振幅作周期性的消長(梭状波丛,spindle bursts):Bremer指出,这种“断大脑”(cerveau isolé)制备的皮層电圖和在正常睡眠或在巴比吐盐麻醉下所得的颇为形似。因此,根据这些实驗,他提出了一个合乎邏輯的結論,卽:睡眠出现于断面以上的脑組織是截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