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3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绿褶托菇在我国首次发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报道我国蘑菇科Agaricaceae的一个新记录种——绿褶托菇Clarkeinda trachodes (Berk.)Singer,该种所隶属的绿褶托菇属Clarkeinda O. Kuntze现知是个分布于热带亚洲的单型属。  相似文献   
2.
以7690-Xu荧光染色法结合WuT3、WuT4、WuT8致敏红细胞花环实验观察经胸腺细胞分层液分离所得高密度亚群和低密度亚群人胎胸腺细胞的异质性荧光及其膜分化抗原CD3、CD4、CD8的表达。结果表明:不同胎龄胎儿胸腺细胞悬液呈现相似形态和相似分布特征的8种异质性荧光的细胞,其中,墨黑核细胞和桔红核细胞分布于两密度亚群,表型为CD3-CD4-CD8-;少数深蓝核和蓝核细胞分布于低密度亚群.表型为CD3+,属成熟的胸腺细胞;大多数深蓝核和蓝核细胞、灰蓝核细胞、灰黄核细胞及部分淡桔黄核细胞分布于高密度亚群,表型为CD3-、CD4+、CD8+,为处于中间发育阶段的胸腺细胞。推测这些细胞胞核由深蓝、蓝、灰蓝、灰黄到淡桔黄的荧光光谱的偏移可能与中间发育阶段所发生的生物及理化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3.
张颖  吴祥甫 《病毒学报》1994,10(3):251-256
本文从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提供的我国家蚕核多角体病毒镇江株中获得了多角体蛋白的强启动子,用此启动子构建了家蚕病毒表达系统的转移载体。外源基因能在此启动了控制下在家蚕细胞和虫体中进行高效表达。用此载体我们首先成功地在家蚕虫体中高效表达了β-半乳糖苷酶,表达量达到580μg/条蚕,从而证实我们构建的载体是可靠的,有效的,可用于家蚕重组病毒表达外源基因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选能有效抑制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形成生物被膜的乳酸菌,分析其活性成分并进行功能表征。【方法】采用结晶紫染色法筛选抑制LM形成生物被膜的不同乳酸菌提取物;通过酸中和、蛋白酶处理及热处理,推测抑制生物被膜活性物质以胞外多糖(extracellular crude polysaccharide,ECP)为主;乙醇沉淀法提取目标乳酸菌分离株胞外粗多糖,分析其抑制生物被膜形成活性和对LM生长的影响;运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laser confocal scanning microscopy,LCS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观察胞外粗多糖对生物被膜细胞形态和结构的影响。【结果】发酵乳杆菌CSC-19发酵上清液对1516-2LM生物被膜的抑制率为81.7%;经热和蛋白酶处理后,发酵上清抑制生物被膜形成的活性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表明发酵上清液中抑制生物被膜形成的物质可能为胞外多糖;在不抑制LM生长的条件下所提取的胞外粗多糖抑制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具有浓度依赖性。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胞外粗多糖显著抑制了生物被膜的形成能力,生物被膜三维、有组织的蜂窝状结构被破坏,仅有少量的粘附细胞分散于细胞爬片表面。【结论】发酵乳杆菌CSC-19胞外粗多糖能有效抑制LM生物被膜的形成,有望应用于高效防控该菌污染食品。  相似文献   
5.
6.
杨祝良 《菌物学报》2023,42(1):179-186
基于形态特征和此前发表的DNA序列数据,本文报道了地锤菌属Cudonia的2个新种,它们采自中国东喜马拉雅和横断山的亚高山地区。棒状地锤菌C. claviformis具子实层的部分鲜黄色、棒状,菌柄污白色至淡褐色、光滑。鳞柄地锤菌C. furfuracea具子实层的部分头状、鲜黄色,菌柄被污白色至淡褐色糠麸状鳞片。两种真菌都生长于杜鹃和柳树组成的矮灌丛下苔藓丛中。  相似文献   
7.
根据形态和分子系统发育证据,描述采自我国西南的新属和新种毛离褶伞Tricholyophyllum brunneum。与离褶伞科其他属不同,该新属的菌盖表皮为毛皮状,菌柄表皮为不连续的毛皮状,有褶缘囊状体,担孢子长椭圆形至圆柱形。  相似文献   
8.
9.
目前海草床衰退严重, 海草生态系统的修复是海洋生态修复面临的重要问题。利用海洋喜盐草根际固氮菌(星箭头菌, Sagittula stellate)和喜盐草根际溶磷菌(芽孢杆菌, Bacillus aryabhattai)制成海洋微生物复合菌剂, 研究菌剂的添加对泰来草生长的影响。根据泰来草根的生长速率、叶片的生长速率、叶绿素含量、最大光量子产率(Fv/Fm)监测泰来草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 单纯加入固氮菌剂对泰来草叶片的生长速率、Fv/Fm、叶绿素含量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其中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浓度比对照组分别提高39.75%、39.46%、39.67%, 叶片的生长速率比对照组增加44.26%; 复合菌剂处理后的泰来草根的长度和数量、Fv/Fm、叶片的生长速率都显著增加。研究表明海草养殖缸中加入固氮菌剂影响泰来草叶片生长速率和光合作用, 但不影响泰来草根的生长; 加入固氮溶磷复合菌剂同时促进泰来草根和叶的生长和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小体鲟(Acipenser ruthenus)被认为自然分布于额尔齐斯河,但至今尚无发现该种的文献报道,在额尔齐斯河是否确有分布还存疑问。2019年9月,在中国额尔斯斯河下游(185团)采集到鲟类标本1尾,全长91.5 cm,体重5 520 g。标本背骨板11,侧骨板64,腹骨板12;口腹位,较小,口下唇中间断裂;鳃耙数17,符合小体鲟的形态特征。利用线粒体DNA Cyt b基因序列(1 141 bp),对鲟属10个物种的亲缘关系及系统发育进行分析,该种与分布于鄂毕河、多瑙河的小体鲟遗传距离最近(序列分歧为0~0.000 2),并在进化树中聚为一支,应属于种内关系。基于以上研究结果,可以确定该标本即为小体鲟,在额尔齐斯河首次被发现,为中国鲟科分布新记录种,标本保存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鱼类标本馆(标本号8009287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