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9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
在鱼的解剖实验中,常用的材料有鲫鱼、鲤鱼、草鱼、青鱼等。在观察神经系统时,由于学生实验操作不熟练,很难完好无损地打开颅骨,观察到完整的鱼脑的构造,致使不能很好地达到实验目的。近年来我们在教学中,找到了一种观察鱼脑结构的好材料——银鱼。银鱼,又称脍残鱼。属鱼纲银鱼科。口大,头扁平,体细长,透  相似文献   
3.
猪生长激素cDNA的全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两个猪生长激素cDNA的全序列分析的结果。猪生长激素cDNA是我们由猪垂体mRNA经过反向转录、克隆和筛选后获得的。文中还将这两个序列与Seeburg等(1983)报道的序列以及Vize等(1987)报道的猪基因组生长激素基因的序列进行了比较和讨论。  相似文献   
4.
武汉东湖桡足类的生态学演变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根据1962-1963,1974-1975,1979-1991年在武汉东湖进行的调查资料,考察了过去三十年内在东湖两个代表性采样站桡足类的种类组成及现存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桡足类种类数由60年代的14种减少为90年代的7种,I、Ⅱ站在种类组成的差别趋于消失。统计结果表明,东湖桡足类现存量以80年代初、中期较高。但在水平分布格局上却发生了根本变化,由1987年前的I站现存量高于Ⅱ站,至1987年后Ⅱ站高于I站。本文还就影响东湖桡足类演变的生态因子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IFN-r(rs2069705)及IL-4(rs2070874)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维吾尔族饲鸽者肺的关系。方法:根据纳入及排除标 准收集病例资料及血标本(总纳入92 例,其中患病组32 例,阴性对照组30 例,正常对照组30 例),对纳入者的全血标本进行 DNA提取,根据UCSC 数据库中SNP 位点附件的序列信息,利用MassARRAY技术平台设计引物、PCR扩增、SAP、单碱基延伸、 点样质谱检测IFN-r及IL-4 基因进行多态性分析,采用SPSS18.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的比较采用X2 检验。结果:IFN-酌(rs2069705) 基因存在CC、CT、TT 三种基因型,IL-4 (rs2070874) 基因存在CC、CT、TT 三种基因型,IFN-r (rs2069705) CC、CT、TT 基因型在患病组、未患病组、对照组中分布频数以及C、T 等位基因在各组中分布频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 (X2=2.607,P=0.626;X2=2.244,P=0.326);并进行基因型分布频率的组间两两比较均无明显差异(X2=1.144,P=0.564;X2=0.534, P=0.766;X2=2.0,P=0.368)。IL-4(rs2070874)CC、CT、TT三种基因型在患病组、未患病组、对照组中分布频数以及C、T 等位基因在 各组中分布频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X2=6.614,P=0.158;X2=5.408,P=0.067);但进行基因型分布频率组间两两比较发现患病组与 未患病组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7,P=0.036);患病组中纯合子TT数量较纯合子CC及杂合子CT数量相比较,纯合子 TT 发生PBL 的相对危险度OR(95%CI)分别为0.11(0.02 ~ 0.68)、0.16(0.03 ~ 0.79),P 值分别为0.018、0.025,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纯合子CC 与杂合子CT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2;P=0.134)。结论:IFN-r(rs2069727)基因多态性可能参与维吾尔族 PBL的发生发展,但未在PBL发病机制中起作用,需要加大样本量进一步证实。而IL-4(rs2070874)基因多态性可能参与维吾尔族 饲鸽者肺(Pigeon Breeder''s Lung , PBL)的发生发展,IL-4(rs2070874)的携带纯合子TT 可能是维吾尔族PBL 易感的一个危险因 素,可能会增加维吾尔族饲养鸽子者发生PBL的风险,需要增加样本量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ZLA对神经元型AChE的抑制活性及其对中枢胆碱能神经功能障碍导致的学习记忆功能减退的改善作用。方法:通过体外实验观察ZLA对神经元型AChE活性的影响;通过ex vivo实验观察ZLA体内AChE抑制活性;利用Morris水迷宫行为学实验探讨ZLA对东莨菪碱诱发的小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结果:ZLA明显抑制人SH-SY5Y神经元细胞和小鼠海马神经元来源的AChE活性。另外,ZLA腹腔注射后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小鼠脑内AChE活性。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ZLA显著改善东莨菪碱引起的学习和记忆功能障碍。结论:ZLA能够抑制神经元型AChE活性并具有促智作用。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研究维生素A(VA)、维生素E(VE)水平与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RRI)的相关性和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1月~2019年10月诊治的318例RRI患儿,同期选择285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VA、VE表达情况,并分析儿童RRI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RRI组VA及VE水平低于对照组,VA及VE缺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岁患儿VA及VE水平高于3~6岁组且高于>6岁组(P<0.05)。对照组和RRI组性别、出生时体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RRI组自然分娩、母乳喂养率低于对照组,偏食、过敏体质、抗生素滥用、人均居住面积<13 m2、母亲文化高中及以下率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产、偏食、过敏体质、被动吸烟、抗生素滥用、人均居住面积<13 m2是RR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VA、VE、自然分娩、母乳喂养、母亲文化程度是RRI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RRI儿童VA、VE水平较低,且RRI的发生和多种危险因素相关,临床应针对性的进行预防干预。  相似文献   
8.
城市不透水面是表征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指标,开展城市不透水面研究对生态环境监测及城市建设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以北京市主城区为研究区,基于Landsat影像采用支持向量机(SVM)和线性光谱混合分解模型(LSMM)相结合的方法提取研究区2002年、2009年和2017年三期不透水面;同时采用辐射传输方程法反演研究区地表温度,分析北京市主城区不透水面时空格局演变及其与城市热环境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2002—2017年,北京市主城区近15年不透水面聚集度较高且呈持续增长趋势,东、西城区不透水面面积占比最高,朝阳区和海淀区不透水面增长速率和增长强度相对较大。北京市主城区不透水面呈放射状扩张趋势且增长集中在四环以外的区域,不透水面盖度高值区面积不断增加。研究区近15年地表温度持续升高,热岛效应加剧,地表温度高值区与城市建筑区空间分布存在一致性。不透水面空间格局与热环境高度相关,不透水面的斑块密度和破碎度与地表温度呈负相关,斑块所占景观比例及最大斑块指数与地表温度呈正相关,可通过合理控制相关景观指标、优化不透水面空间格局控制地表温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建议:增加树木、草地等用地类型;将不透水面分割成许多小斑块,减少大面积不透水面区域分布;使用透水性材料等。  相似文献   
9.
【背景】天蚕素抗菌肽是目前研究最清楚、效果最显著的抗菌肽,实现工业化生产为其在农业、养殖业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目的】获得一株高效生产天蚕素AD的基因工程菌株。【方法】构建重组载体pGAPZαA-CAD通过电击转化至PichiapastorisX33中,表达天蚕素AD基因并获得X33/GCAD菌株;构建重组载体pUCGAP-CAD导入至X33/GCAD菌株中。pGAPZαA-CAD是以博来霉素为抗性筛选标签被整合到P. pastoris X33的GAPDH启动子区域,pUCGAP-CAD是以遗传霉素为抗性筛选标签被整合到P. pastoris X33的非翻译rDNA区域,最终获得一株高效表达天蚕素AD的酵母菌株X33/GUCAD。【结果】通过质谱分析鉴定X33/GUCAD表达的抑菌物质为天蚕素AD,通过发酵条件的优化,表明X33/GUCAD菌株在以甘油为碳源和以蛋白胨、酵母提取物为有机氮源的情况下具有较强表达天蚕素AD的能力。【结论】较高的拷贝数更有利于提高天蚕素AD的产量,此工程菌株在后期发酵过程中稳定性较好,适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0.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及其在代谢组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代谢组学是以高通量、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现代仪器分析方法为手段,对细胞、体液、组织中所有代谢物进行无偏向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的一门学科。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和鉴定准确度,通过标准谱图库的比对可对代谢物进行快速的鉴定,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生物样品的代谢产物的检测中。文中对近年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发展以及在代谢组学研究中取得的成果进行了综述。首先介绍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分类和常用的样品衍生化方法;继而从样品预处理、定性与定量分析、数据分析三方面介绍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代谢物的方法,并系统地对该技术在微生物、植物、疾病诊断领域的应用实例进行了评述;最后提出了当前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代谢组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后续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