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短途运输应激对Wistar大鼠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研究短途运输应激对Wistar大鼠的影响,建立评价啮齿类实验动物短途运输应激的技术指标体系。方法采用Wistar大鼠进行短途运输实验,测定其在运输中及运输后各阶段的代谢、神经内分泌和免疫功能主要指标,与未经历运输的对照组比较,分析短途运输应激的影响。结果Wistar大鼠血糖(GLU)在运输0.5 h和1 h时均升高,而在运输1.5 h时降低,运输结束后24 h时GLU再次升高;血清皮质酮(CORT)亦在运输0.5 h和1h时升高而运输1.5 h时降低,但运输结束24 h起即恢复正常;血清β-内啡肽(-βEP)从运输起至运输结束24 h时均降低,至48 h恢复正常。外周白细胞总数(WBC)自运输起急剧减少,于结束运输后的72 h恢复;免疫球蛋白G(IgG)、白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及白介素1(IL-1)的血清水平在运输中及运输结束的即刻均没有显著变化,但在结束运输后的48 h内均不同程度降低,至72 h恢复至正常水平。肝脏hsp72 mRNA的表达随着运输时间的延长而极显著上调,运输结束后逐渐恢复,至72 h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短途运输应激对Wistar大鼠的代谢、神经内分泌和免疫功能均有不利影响,其经历常规短途运输(1.5 h以内)到达目的地后的健康适应期至少应为72 h;外周血中白细胞总数(WBC)、血糖(GLU)、皮质酮(CORT)、β-内啡肽(-βEP)、白介素2(IL-2)的水平可用于系统评价短途运输应激。  相似文献   
2.
常规实验操作对Wistar大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常规实验操作对Wistar大鼠的影响。方法采用Wistar大鼠,分别进行腹腔注射、肌内注射、灌胃、尾静脉切割采血、剪尾采血和固定操作,连续处理7d后,测定各组大鼠神经内分泌、免疫、血液系统主要指标及肝脏hsp72mRNA表达量,并与对照组比较,分析这些操作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腹腔注射组、肌内注射组和灌胃组的皮质酮(CORT)、γ-干扰素(IFN-γ)、γ-干扰素/白介素-4(IFN-γ/IL-4)比值极显著升高,白细胞总数(WBC)、中性粒细胞比例(WLCR)、C-反应蛋白(CRP)、β-内啡肽(β-EP)及白介素-2(IL-2)有不同程度的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尾静脉切割采血组的CORT、IFN-γ、IFN-γ/IL-4比值极显著升高,WBC、β-EP有不同程度的显著降低;剪尾采血组的CORT、IFN-γ、IFN-γ/IL-4比值有不同程度的显著升高,β-EP、IL-2、CRP极显著降低;固定组的CORT、IFN-γ/IL-4比值、IL-2、CRP极显著升高,WBC、β-EP、IL-4有不同程度的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所有实验操作均使热休克蛋白(HSP)hsp72mRNA表达极显著升高。此外,与对照组相比,肌内注射组的红细胞数(RBC)和血红蛋白含量(HGB)显著升高,尾静脉切割和剪尾采血组的HGB和红细胞压积(HCT)极显著降低,固定组的RBC、HGB和HCT均极显著升高。结论本研究中涉及的常规实验操作均引起了大鼠极显著的应激反应,并造成了大鼠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紊乱及免疫功能的抑制,从而对动物造成了恶性应激。同时这些操作可能会对涉及的神经内分泌及血液学指标的相关研究产生背景性干扰。  相似文献   
3.
目的开发一款辅助研究者设计比较医学动物实验方案和学习实验设计的应用软件。方法根据实验动物应用的"科学、伦理、经济"原则筛选比较医学动物实验技术资料,运用关系数据库架构原理分析和组织入选数据,通过解析比较医学动物实验规律和特点设计程序框架和模块,采用C++语言、MFC库进行面向用户的程序设计。结果建立了程序相关资源库和模型选择、实验动物、环境条件、实验步骤、方案输出5个功能模块,并完成整个软件测试。结论研发成功比较医学动物实验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该系统能够基于微型计算机为用户提供有效、易用的动物实验辅助设计和自助学习功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