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目的:应用Actigraphy仪检测酒石酸唑吡坦对非器质性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非器质性失眠症患者36例,实验第二晚给予10 mg酒石酸唑吡坦,实验第一晚和第四晚采用Actigraph仪监测,观察用药后Actigraph指标的变化。同时设置正常对照组24名,进行基础Actigraph监测。结果:失眠组患者服用酒石酸唑吡坦后,夜间Actigraphy检测显示实际觉醒时间(AWT)、睡眠潜入期(SL)、平均每次觉醒时间(MWB T)与服药前相比,显著缩短(P0.01);睡眠效率(SE)、平均静息状态时长(MLI)与服药前相比,显著提高(P0.01),同时反映身体活动的参数平均活动分数(MAS)和睡眠总体破碎程度的割裂指数(FI)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结论:酒石酸唑吡坦能明显改善非器质性失眠患者睡眠,在非器质性失眠症的诊断治疗中Actigraphy仪是一种有效、便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疼痛患者的焦虑、抑郁和患病行为的关系,为疼痛患者临床心理诊断及心理干预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多中心合作的方式,抽取北京、西安、重庆等10家医疗单位的513例疼痛患者进行门诊问卷调查,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和患病行为问卷(IBQ)分别进行测量,对不同疾病种类疼痛患者焦虑、抑郁症状差异和患病行为的差异进行比较,并对焦虑、抑郁和患病行为各维度进行相关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1)不同疾病种类疼痛患者HADS总分差异有显著性(F=3.20,P<0.05),其中焦虑因子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8,P>0.05),抑郁因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45,P<0.01),癌症患者得分[(9.67±4.70)分]显著高于其他疾病种类;不同疾病种类疼痛患者IBQ总分差异有显著性(F=5.44,P<0.01),其中负性情绪因子得分(F=3.11,P<0.05)和患病角色因子得分(F=9.28,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癌症患者得分最高[分别为(9.50±3.68)分和(8.10±1.82)分],显著高于其他疾病种类,行为反应因子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0,P>0.05);(2)负性情绪和行为反应因子均与焦虑和抑郁因子呈显著正相关(rmax=0.517,P<0.01;rmin=0.305,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焦虑和抑郁的首要影响因素为行为反应因子(分别为Beta=0.323和Beta=0.368),患病角色在抑郁维度上未进入回归方程.结论:不同疾病种类疼痛患者焦虑、抑郁和患病行为存在差异,患病行为对疼痛患者焦虑及抑郁症状具有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探讨36 h完全睡眠剥夺对客体工作记忆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设计,16名睡眠质量良好的健康大学生(平均年龄为23岁,年龄范围21~28岁)分别在清醒状态下及36 h完全睡眠剥夺后接受2-back客体工作记忆任务,同时采集脑电数据。选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的方法比较睡眠剥夺前后与客体工作记忆有关的P2、N2、P3成分的波幅和潜伏期的差异。结果:在36 h完全睡眠剥夺后,与客体工作记忆加工相关的N2波的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波幅减少但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 P2波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波幅未见明显变化(P>0.05)。P3波波幅、潜伏期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36 h的完全睡眠剥夺影响了客体工作记忆相关电位,损害了个体的客体工作记忆加工能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