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6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书作者葛培根教授系美籍华裔学者,是国际上著名的光合作用专家,并享有很高的声誉。他长期在具有重要影响的光合作用研究中心 Kettering Research Laboratory 主持光合作用研究。光合作用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光能转化的机理——光合作用的原初反应,即光子、激子、电子、质子、离子与光合膜之间的相互作用。这是光合作用研究中最富于挑战的领域。葛培根教授几十年来在这个研究领域中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推动了光合作用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由黄瓜类囊体及其基粒片层、间质片层、PSⅡ放氧颗粒和捕光色素蛋白复合体类脂组成的分析表明;各膜制备物均含有类囊体膜的5种类脂成分,除LHCⅡ外,其它均以MGDG含量为最高,其次是DGDG,在LHCⅡ所含类脂中,PG含量最高。SQDO除在LHCⅡ中含量稍低以外,在其它膜制备物中的含量没有明显的差异。类脂脂肪酸组成的分析可知,不同膜制备物中MGDG、DGDG和SQDG的脂肪酸组成没有明显差异,但PG的脂肪酸组成差异较明显。  相似文献   
3.
叶片阶段性白化小麦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色素突变体。本文对其白色、白绿相嵌及转绿叶片的叶绿体光化活性分别进行了测定。试验表明:(1)白化和白绿相嵌叶片的叶绿体色素合成处于停滞阶段,转绿叶片则处于色素迅速合成阶段;(2)白化、白绿相嵌和转绿叶片叶绿体的激发能传递呈递增趋势;(3)三者对绿体的PSⅡ活性和原初光能转化效率也呈递增趋势;(4)白化叶片叶绿体缺乏PSⅠ和PSⅡ外周天线色素蛋白,白绿相嵌和转绿叶片的类囊体膜多肽组分与正常叶片相近似。  相似文献   
4.
高温胁迫对光系统Ⅱ异质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温胁迫可诱导光系统Ⅱ(PSⅡ)活性中心转化为无活性中心。本文讨论了在高温胁迫导致荧光猝灭的情况下如何用叶绿素荧光动力学计算PSⅡ无活性中心相对含量的问题。正常的小麦叶片其PSⅡ无活性中心相对含量(Fvi/FV)约为0.155±0.011。小麦叶片经50℃1分钟高温胁迫后,其Fvi(相对于正常Fv)降至对照的70%,在随后室温下60分钟内又降至50%。而55℃5分钟和55℃10分钟高温胁迫后,在恢复期内其PSⅡ无活性中心的含量从常温的1.4倍左右的基础上分别上升至2.4和2.9倍,说明高温胁迫对PSⅡ中心除了起瞬时钝化作用外,还存在一个间接的较为缓慢的持续钝化作用。  相似文献   
5.
用Ca2+ 和胰酶处理大叶藻(Zostera m arina)叶绿体膜研究了其类囊体膜多肽成分与Mg2+ 诱导其Chla荧光和类囊体膜表面电荷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观察到:1.在正常的叶绿体膜中,Mg2+ 诱导PSⅡ荧光强度的增高与其诱导类囊体膜表面电荷密度的降低密切相关;2.用Ca2+ 处理这种叶绿体膜,除去类囊体膜表面的32~34 kD多肽对Mg2+ 诱导的上述现象无影响;3.如果用胰酶消化Ca2+ 处理过的叶绿体膜,进一步除去膜表面的26 kD多肽,Mg2+诱导的这些现象则全部消失。这些实验结果清楚地表明,在大叶藻的叶绿体膜中,类囊体膜表面的26 kD 多肽是阳离子诱导这两种相关现象的特异性作用部位。对阳离子调节激发能在PSⅡ和PSⅠ之间分配的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用动力学分光光度计,测定和比较了发育完善与发育不完善小麦叶绿体膜的可变荧光(Fv)、固定荧光(Fo)及延迟光(D.L.)的一些特性、结果是:1.发育不完善叶绿体膜比发育完善的叶绿体膜有较强的Fo发射。2.发育完善的叶绿体膜加Mg~(2+)后,通常表现出Fv的显著增加,而发育不完善膜无Mg~(2+)的调节作用。3.发育不完善叶绿体膜的Fv上升时间约比发育完善的叶绿体膜慢1个数量级、而且,发育不完善膜的光合单位约为对照的1/7.4。4.发育不完善叶绿体膜的Fv下降时间要比发育完善的叶绿体膜慢得多。5.发育不完善叶绿体膜的Fv荧光诱导时间进程曲线,呈指数关系,而发育完善的叶绿体膜的Fv的对数时间进程Log(1-Fv%)呈S型。6.发育不完善叶绿体膜的毫秒级和秒级的延迟光发射及延迟光诱导时间进程都比发育完善的叶绿体膜弱得多。  相似文献   
7.
用滚压法分离满江红鱼腥藻,测定其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这些光谱表明,在满江红鱼腥藻中含有Chl a、类胡萝卜素、藻红素、藻蓝素和别藻蓝素等色素。这些色素都能传递光能。其中最有效的激发光是620 nm(藻蓝素),而类胡萝卜素的效率最低。PS Ⅰ和PS Ⅱ的荧光都可由藻胆素所吸收的光引起。藻胆素在光合作用中起着吸收和传递光能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在满江红鱼腥藻中还含有P_(330)物质。在室温下它能把光能传给藻胆素和Chl a,而在77°K下则不能。分析可能是由于在室温下色素的振幅远比在77°K下的大,而使光能能够传递下去,或者是由于其它更复杂的原因。P_(330)物质不溶于80%丙酮。  相似文献   
8.
小麦发育完善和发育不完善叶绿体膜的低温荧光光谱有着明显的区别,发育完善的叶绿体膜的F_(685)/F_(735)比值为0.81,而发育不完善的叶绿体膜的F_(684)/F_(725)比值却为5.83。发育不完善的叶绿体含有很少或不含叶绿素b及类胡萝卜素。Mg~(2 )提高正常叶绿体F_(685)相对荧光产量,降低F_(735)的相对荧光产量,而对发育不完善的叶绿体膜的荧光发射几乎不发生影响。这和它缺乏捕光叶绿素a/b蛋白复合物及PSI外周天线或内侧天线有关。  相似文献   
9.
以菠菜(SpinaciaoleraceaMil.)叶绿体中的PSⅡ颗粒和PSⅡ核心复合物为材料,用470fs时间分辨率的荧光光谱技术研究PSⅡ反应中心原初反应的动力学特性,选择不同的时间测量范围和不同的检测波长,经过解卷积和多指数拟合可以分辨出2~4个衰减组分,对所得的动力学参数进行分析和讨论,认为其中3ps的组分与电荷分离有关,而0.8、12、25和100ps的衰减组分很可能属于能量传递过程,提出了可能的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0.
CO_2倍增对植物生长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关于大气CO2浓度倍增(即为700μmolCO2·mol-1空气)将对植物生长产生诸多影响,已有大量报道[1,2]。但CO2倍增对植物及所在土壤中微生物影响的研究甚少[3,4]。土壤微生物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成分,担负着分解动植物残体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