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6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4 毫秒
51.
<正>汤佩松先生出生于1903年,他是中国现代植物生理学奠基人之一。也许你会对他的一些学术成就有所耳闻:他是第一个在植物中发现呼吸酶(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人;他证明了水稻中呼吸代谢途径和电子传递系统的多样性;他首次通过实验证明了植物中碳酸酐酶的存在;  相似文献   
52.
假根羽藻外周天线捕光色素蛋白复合物(L ight-harvesting Comp lex II,LHC II)在不同聚集态的情况下,它所包含色素分子间的能量传递是不同的。采用荧光发射光谱和激发光谱技术对不同聚集态(单体、三聚体和寡聚体)的LHC II进行研究,发现三聚体中色素分子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比较高,单体要小一些。520 nm激发下,类胡萝卜素分子向叶绿素a分子的能量传递效率:三聚体约为64%、单体约为56%;650 nm激发下,叶绿素b分子向叶绿素a分子的能量传递效率:三聚体约为89%、单体约为78%。寡聚体的能量传递要复杂些,从光谱分析出它包含两种不同吸收光谱特性的叶绿素b分子,吸收峰分别为480 nm和468 nm,其中蓝区吸收峰为480 nm的叶绿素b分子向发射685 nm荧光的叶绿素a分子的能量传递效率要小于75%。  相似文献   
53.
Thelightharvestingchlorophylla/bproteincomplex(LHCII)associatedwithphotosystemIIisthemostabundantpigmentproteincomplexinchloroplastthylakoidofallgreenplants.Itcontainsabout50%ofthetotalamountofpigmentsinvolvedinplantphotosynthesis.LHCIIperformsimportantf…  相似文献   
54.
以荧光诱导动力学、低温荧光发射光谱及希尔反应活性测定为手段,研究了小麦、大豆等高等植物风干叶片(相对含水量(1.5±0.2)%)及其叶绿体的光合活性。暗中风干并保存的叶片照光时仍能进行电荷分离、QA还原及至少包含QA-→QB在内的次级电子传递,其复水后的叶绿体具有光推动的光系统I电子传递活性(DCIPH2→MV)和包含光解水放氧能力在内的光系统II电子传递活性(H2O→DMBQ),但没有全光合链(H2O→MV)的电子传递活性。光系统II核心天线的77K荧光峰位(686nm和694nm)不受脱水的影响,而光系统I外周天线LHCI的77K荧光峰位对脱水十分敏感,叶片风干过程中从739nm移到726nm。这些结果表明,光合作用器中越靠近反应中心核心的组分的组织结构越紧密有序,其结构和功能越少受快速水胁迫的影响;在整个光合电子链中,受快速水胁迫影响最大的部位在两个光系统之间,这个部位的电子传递被风干处理不可逆地阻断。  相似文献   
55.
学科的交叉和渗透是植物生理学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过程的规律及其调节控制以及和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因此,植物生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出现缘于对植物生命活动本质了解的深入以及农林生产发展的需要。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从识别植物开始。随着生产的发展,人类的认识有了飞跃,懂得利用种子进行播种栽培和繁育,从而开始了真正的农业(农学),也启动了植物生理学(种子生理)。可见,从一开始植物生理学就与农业有着不解之缘,或称之为“偶联学科”。随着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以及自然科学的发展,促进了对植物生命活动过程机理的深入认识。特别是上世…  相似文献   
56.
通过多频相位调制法测得菠菜叶绿体光系统Ⅱ(PSⅡ)反应中心D1/D2/cytb559复合物的荧光衰减包括4个组分,其寿命分别大约为1、6、24和73ns,所占整个荧光的比例依次为5%、34%、35%和26%。而寿命为6ns的组分来源于与电荷分离不相关的chla分子,寿命为1ns的组分所占的比例很小,其来源不清楚。其中两个长寿命组分都与样品的光化学活性相关,但彼此又是不相关的,很可能来源于电荷分离后的两个不同的重组过程。  相似文献   
57.
小麦叶绿体类囊体膜用SDS 短时间增溶后,在不连续的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上分离出七条含叶绿素的带,我们依其迁移率的增加及参考文献上的定名,称为CPI_(?)、CPI(P700-叶绿素a-蛋白质)、LHCP~1、LHCP~2、CP_(?)(含光系统Ⅱ反应中心的复合体)、LHCP~3(捕光叶绿素a/b-蛋白质)和FC (游离色素-SDS 复合物)。在叶绿体类囊体膜的SDS 提取物中加入Mg~( )后,则只能分离出四条含叶绿素的带,依其迁移率,并经室温吸收光谱和萤光光谱鉴定为CPI、CP_a、LHCP~3和FC。Mg~( )强烈地引起CPI_(?)和CPI 相聚合,LHCP~1、LHCP~2和LHCP~3相聚合。聚合后的蛋白复合体的吸收光谱表明:CPI 在红区的吸收峰为675nm,蓝区的吸收峰为436nm;CP_(?)在红区的吸收峰为669nm,蓝区的吸收峰为434nm;LHCP~3在红区的吸收峰为652和671nm,蓝区的吸收峰为436和470nm。分别与对照的CPI、CP_(?)和LHCP~(?)的吸收光谱相类似。而室温下二者的LHCP 的萤光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也彼此相似。Mg~( )引起LHCP 的聚合对叶绿体类囊体膜的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注意的是在叶绿体类囊体膜的SDS 提取物中加入Mg~( )后,引起CPI_(?)与CPI 的聚合,这种聚合对膜的结构与功能的影响目前仍不清楚,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58.
光系统II核心天线复合物CP43和CP47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P43和CP47是构成光合生物内周天线的两个重要的色素蛋白复合物,在生物体内主要起着传递激发能的作用。最近,大量研究证明,它们在放氧等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近年来人们借助各种先进的研究技术对它们的结构进行了探讨,以揭示它们行使不同生理功能的分子机理。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使人们在整体水平上研究蛋白复合物的结构与功能,因此是一个非常有用的研究手段。本文即对近年来人们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以蓝藻为转化材料,通过基因定点突变技术对CP43和CP47结构和功能的研究结果进行了全面综述,并进行了点评和分析,从而提出了一些新问题,为人们进行深入研究提供了详尽的研究资料和建设性的思路。  相似文献   
59.
60.
青海高原不同海拔珠芽蓼叶绿体超微结构的比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研究了生长于青海高原3个海拔地带(2500m、3200m、3980m)的珠芽蓼(polygonum viviparum L.)叶绿体的超微结构,发现随着海拔的升高,叶绿体结构呈现显著的变化趋势。2500m和3200m处叶绿体形状规则,分布在细胞边缘。3980m处叶绿体膨大变形,且分布在整个细胞当中。海拔升高,类囊体膜减少,膜垛叠程度减小。不同海拔珠芽蓼叶绿体的类囊体膜结构差异较大,特点显著。随海拔升高,珠芽蓼叶绿体破坏程度增加。主要表现为类囊体膜肿胀、类囊体膜溶解和叶绿体破裂。许多破裂的叶绿体中残留有发达的基粒和大而多的淀粉粒。珠芽蓼叶绿体的这些结构特征,既是环境胁迫的结果,又是植物适应性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