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6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九个人群耵聍的遗传多态性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翁自力  金锋 《人类学学报》1990,9(3):236-243
报道了九个人群的耵聍位点基因。计算表明中国各族人群在耵聍位点上的遗传分化程度非常大,固定指数F_(ST)=0.22。本文根据耵聍基因频率在我国和邻近地区的分布趋势,认为亚洲东北地区应是干型基因的起源地,目前世界上耵聍位点基因频率分布格局主要是基因扩散的结果,而非选择作用造成的。  相似文献   
2.
3.
人巨细胞病毒小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HCMV-AD_(169)株实验感染昆明系和BALB/C系小鼠,攻毒后感染急性期BALB/C系小鼠的死亡率(28.57%)高于昆明系小鼠(5.26%)。两种不同品系小鼠的临床症状和HCMV导致的病理损害脑钙化无明显差异。昆明小鼠的发病率(94.74%)高于BALB/C小鼠。  相似文献   
4.
陶元祥  魏锋 《动物学报》1996,42(3):244-246
采用地高辛标记生长抑素反意RNA探针经原位杂交和显色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生长抑素mRNA在大鼠脊髓内的定位。结果显示:脊髓内含有大量呈紫蓝色的生长抑素mRNA阳性神经细胞,岍性磷酸酶反应产生  相似文献   
5.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从广东省一例慢性丙型肝炎病人血清中获得丙型肝炎病毒(HCV)5'端非编码区(5'NCR)302bp的cDNA片段,经补齐和提纯后插入pUC19质粒,获得的重组体pUN进行序列测定。将pUN的目的基因亚克隆进体外转录载体pSPORTI多克隆位点的EooRI和PstI切点之间,所得重组体pSN线性化后由T_7RNA多聚酶及SP6RNA多聚酶引导体外转录反应,产物经凝胶电泳及特异引物RT-PCR,证实SP6引导的是正义RNA,T7合成的是反义RNA,其大小分别力429bp和362bp。并证实所得RNA力HCV5'NCRcDNA转录而来。获得的HCV5'NCRcDNA和RNA在常规逆转录和PCR步骤中用于设立有效的模板对照,对消除假用性及评估试剂有重要意义。同时,HCV5'NCR体外转录载体的构建可用于制各RNA探针和反义RNA,改进后还可作为定量PCR的竞争性模板。  相似文献   
6.
锌锈导家兔肝脏金属硫蛋白的纯化及鉴定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相似文献   
7.
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了解大学英语听力理解能力培养受哪些因素的制约,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数据统计,并对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今后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必须考虑这些因素,以便更好地在实际教学中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为学生制定学习策略。  相似文献   
8.
IL-33是在2005年发现的IL-1家族新成员,具有双重调节作用,一方面作为核因子定位于细胞核内,起转录调控作用;作为细胞因子参与调节Th2型机体免疫和炎症反应。在自身免疫病、感染、糖尿病、皮肤病、心血管疾病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综述总结讨论在现阶段对IL-33的研究及其在有关疾病中发挥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9.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具有优异的纳米尺度显微成像性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物理学和生物学等学科的超微结构研究领域。文中根据应用TEM技术研究大孢子化石壁超微结构的实践体会,系统归纳和总结了大孢子化石TEM样品制备的前处理过程,主要步骤包括:材料选取、梯度脱水、包埋剂配比、梯度渗透、包埋、聚合、超薄切片和染色。运用上述TEM实验技术,文中以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龙华山剖面中泥盆统吉维特阶上双河组分散拟网龙华山大孢(Longhuashanispora reticuloides Lu and Ouyang, 1978)的壁层超微结构为研究案例,揭示了这类孢子壁主要由三层薄壁组成,包括内部基底层、中部疏松层和外部致密层,其射线唇基底层下部具有近平行排列的多细纹带结构。此类大孢子的多细纹带结构与从加拿大新不伦瑞克省下泥盆统埃姆斯阶Campbellton组同孢植物化石Leclercqia complexa Banks et al., 1972中发现的原位小孢子射线唇基底层下部的多细纹带结构特征非常相似。此外,两者都具有相似的完全弓形脊和远极表面刺瘤状二型纹饰。因此综合外壁超微结构和纹饰形态特征,文中认为Longhuashanispora reticuloides的母体植物可能属于同孢植物向异孢植物演化过程中的过渡类型植物,并与Leclercqia complexa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当前研究表明TEM技术在孢粉化石壁超微结构研究领域中具有独特优势,可为深入研究大孢子形态分类和揭示其与母体植物的亲缘关系提供新的线索,也可以被推广和应用到其他微体有机壁类化石的超微结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甘薯根腐病菌侵染对甘薯内源激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甘薯根腐病病原菌[Fusarium solani(Mart.)Sacc.f.sp.batatas McClure,简称FSB]侵染及其培养液滤液处理高敏感性甘薯品种‘胜利百号’后,引起甘薯叶片、茎尖和根部组织内源ABA含量大幅升高。其中在根部出现最早,但茎尖中积累浓度最高。侵染后甘薯叶片、茎尖和根部组织内源GA1/3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甘薯组培苗经FSB培养滤液处理9h后,ABA含量显著上升,处理15h,ABA含量呈下降趋势,而GA1/3含量在101和102稀释液处理15h(103稀释液处理12h)时出现显著上升。这些结果有助于解释甘薯根腐病株矮小不产生藤蔓,并在秋季大量现蕾开花的生理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