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0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紫斑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var. papaveracea)花瓣为原料,采用隔离窨制,对牡丹花茶窨制过程中花坯、配花量等主要影响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密闭箱桶温度21 ℃、相对湿度90%、窨制时间48 h条件下经一窨一提获得的花茶,感官评审花与茶叶的协调度高、香气高锐持久、茶汤滋味醇正鲜爽。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花茶香气成分,新鲜花瓣与茶叶配比5:1窨制48 h的花茶苯乙醇、香叶醇、橙花醇含量较高,其香气高扬、茶汤醇正鲜爽,配比2.5:1的花茶上述成分含量和感官其次,而拌和型茶品透素欠鲜爽。发酵或发酵揉捻花瓣窨制的花茶乙醇、环氧芳樟醇及高级烷烃含量较高,其主要赋香物质低于新鲜花瓣含量,渥味明显,茶汤有浊气欠鲜爽。  相似文献   
2.
研究基于线粒体D-loop区和Cyt b基因部分序列, 分析了广西全州、融水、环江三地禾花鲤(Cyprinus carpio)的遗传结构。在3个群体中共鉴定到19种D-loop与Cyt b序列的组合单倍型, 总的单倍型多样性(Hd)和核苷酸多样性(π)分别为0.916±0.010和0.008±0.004, 禾花鲤线粒体DNA具有单倍型多样性高和核苷酸多样性低的特点。环江群体单倍型多样性最低, 但是核苷酸多样性却最高, 反映了环江群体存在最明显的谱系混杂。分子方差分析(AMOVA)显示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部(71.54%), 禾花鲤三个群体间有显著的遗传分化(Fst=0.285; P<0.01)。系统发育分析表明, 多数样本的线粒体单倍型属于华南鲤(C. carpio rubrefusus)类型, 同时三地禾花鲤中均检测到一定频率的西鲤(C. carpio carpio)或远东鲤(C. carpio haematopterus)类型的线粒体单倍型, 提示禾花鲤可能受到鲤养殖品种的杂交渐渗。研究初步揭示了广西禾花鲤的种质资源现状, 为禾花鲤这一地方特色“稻鱼共作”品种的选育和苗种管理提供了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16S rRNA高通量基因测序方法对IgA肾病患者与健康人的肠道菌群进行比较。方法纳入生活于同一地区的40例IgA肾病患者与10例健康人,收集研究对象的新鲜粪便样本,提取粪便细菌总DNA,通过PCR扩增后上机测序,然后进行可操作分类单元聚类、物种分类分析及Alpha多样性分析、Beta多样性分析,最后比较两组之间的肠道菌群差异。结果与健康人相比,IgA肾病患者肠道菌群丰富度指数(Ace、Chao1)下降(u=2.308,P=0.033;u=2.259,P=0.039),多样性指数(Shannon、Simpson)升高(u=5.370,P0.001;u=4.601,P=0.007);相对丰度方面,IgA肾病患者的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细菌数量增加(t=2.301,P=0.037;t=6.729,P=0.005;t=5.285,P=0.006),而变形菌门细菌数量减少(t=4.138,P=0.009);拟杆菌属、链球菌属细菌数量增加(t=9.037,P=0.003;t=6.001,P=0.008),而unidentified_Enterobacteriaceae数量减少(t=2.198,P=0.033)。PCoA图提示两组肠道菌群有显著差异。LDA差异贡献分析发现两组之间共有15个物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造成显著差异影响力最大的5个物种依次是γ-变形菌纲、unidentified_Enterobacteriaceae、肠杆菌科、肠杆菌目、变形菌门(t=9.930,P=0.002;t=2.198,P=0.033;t=2.604,P=0.015;t=2.393,P=0.021;t=4.138,P=0.009),它们刚好落在同一个进化树上,在IgA肾病组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结论 IgA肾病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显著减少的肠杆菌科的未知属可能是IgA肾病的特征菌,其对机体免疫的影响及在IgA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尚不清楚,进一步研究可能为IgA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4.
基于代谢组学技术,比较室内自然萎凋和空气能萎凋两种萎凋工艺对白茶萎凋过程代谢物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代谢物对2种萎凋工艺的响应存在差异,体现三种变化规律:第一类代谢物受萎凋工艺影响小,如咖啡碱、表没食子儿茶素和2'-羟基二氢大豆素等;第二类代谢物含量变化速率在空气能萎凋时加快,但其最终含量受影响小,如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聚酯型儿茶素A和木麻黄素等;第三类代谢物则受萎凋时间影响大,如茶没食子素与奎宁酸等。两种萎凋工艺对白茶品质影响存在差异,自然萎凋下黄酮(醇)糖苷类、儿茶素聚合体等含量更高,这些物质多在萎凋中后期含量提升;空气能萎凋下酚酸、茶氨酸含量更高,这些物质在自然萎凋后期含量大幅下降。萎凋时长是两种萎凋工艺导致代谢物含量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深部热水硫酸盐还原菌微滴数字PCR检测技术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地下深部存在一个生物圈,深部沉积岩、玄武岩、花岗岩和变质岩等岩性环境的微生物群落已被调查,而地下深部碳酸盐岩岩溶-裂隙热储层微生物群落特征仍然不清。硫酸盐还原菌(sulfate-reducing bacteria,SRB)是地下深部频繁检出的微生物。【目的】建立快速准确定量深部热水硫酸盐还原菌的微滴数字PCR (droplet digital PCR,ddPCR)技术。【方法】以SRB的功能基因dsrB为检测目标,优化SRB ddPCR技术的退火温度,考察其线性范围、敏感性、重复性和特异性,并将该技术用于实际样品的检测。【结果】SRB ddPCR技术的最佳退火温度为54 °C,检测的线性范围为1.1×100?1.1×105 copies/μL-DNA,相关系数R2为0.996,检出限为1 copy/μL-DNA,重复性的相对标准差优于9%,对3种非SRB人工构建的质粒均没有扩增,显示该技术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敏感性、重复性和特异性。利用该技术对冀中地热区深部热水、浅层水和土壤样品进行了检测,平均含量分别为(4.0±8.4)×103 copies/mL、(1.6±3.5)×102 copies/mL和(1.5±1.2)×103 copies/g-dw。与浅层水和土壤相比,深部热水富含SRB菌。【结论】为了提高地下深部生物圈认识和合理开发利用深部热水,建立了一种快速、灵敏、准确的SRB ddPCR检测技术,同时为其他指示菌检测技术的建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作物,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转基因技术培育具有抗病虫等性状的转基因玉米新品种,可有效减少产量损失。培育的转基因玉米需要鉴定外源基因整合位点,为转基因玉米的安全性评价提供重要依据。以一个抗虫转基因玉米事件IE34为材料,采用热不对称PCR(TAIL-PCR)和遗传定位方法,鉴定外源基因整合位点及旁侧序列。通过TAIL-PCR得到一段长度为776 bp的玉米基因组序列。分别在旁侧序列和外源基因上游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了转基因玉米事件特异性的PCR鉴定方法。将旁侧序列在MaizeGDB中进行比对分析,发现此序列是重复序列而且存在于多条染色体上。构建转基因玉米IE34与自交系B73的F2代遗传分离群体,通过BSR-Seq方法确定外源基因整合在玉米第5染色体短臂2.32-2.70Mb区间内。通过精细定位将外源基因整合位点缩小在第5染色体2.35-2.61 Mb约260 kb的区间内。本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整合位点旁侧序列复杂的转基因事件,TAIL-PCR结合遗传定位方法能够有效鉴定外源基因的整合位点。  相似文献   
7.
单克隆抗体生产过程中二硫键的还原是生物制药领域中的一个常见技术难题,可产生低分子量碎片,影响产品质量,导致蛋白纯度降低、稳定性下降,影响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抗体二硫键还原实质上是由细胞内的硫氧还蛋白系统和谷胱甘肽系统引起的可逆氧化还原反应,并与具体生产过程参数有关。近年来,随着抗体药物和哺乳动物细胞培养工艺规模的发展,二硫键还原问题频繁发生。为解决此问题,研究人员不断尝试并建立了多种预防方法以保证产品质量。概述了抗体二硫键结构、二硫键还原的主要成因及生产过程中的形成因素,重点阐述了消除或减缓抗体二硫键还原的方法、对策,并列举了几种可行的过程分析技术,以期为单克隆抗体药物生产制造工艺的进一步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罗布麻茎的生长发育与经济价值有密切关系,本文阐述不同地区罗布麻引入陕西后,主茎与分枝的生长表现及一些影响茎部生长的有关因素。1供试材料试验选用连续观察记录较全的地区类型58份,其中:新疆白麻22份、红麻11份;甘肃白麻1份、红麻3份;吉林红麻1份、辽...  相似文献   
9.
罗布麻系宿根草本植物,每年地上部凋枯死亡,翌春由根茎上的休眠芽与不定芽再萌发新株。本文阐述罗布麻地区类型在陕西关中的凋枯期与一些影响凋枯的有关因素。1材料与方法1963~1972年共引入罗布麻地区类型164份进行观察比较及驯化选择。参加本文分析研究的...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分析血清糖基磷脂酰肌醇锚附着蛋白1(GPAA1)、铁蛋白(SF)、骨桥蛋白(OPN)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危险度的关系及对血栓发生风险的评估效能。方法:选择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接诊的11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112例性别、年龄与观察组相匹配的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GPAA1、SF、OPN表达水平,分析不同危险度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血清GPAA1、SF、OPN表达水平的差异性,观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血栓发生情况,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评价血清GPAA1、SF、OPN预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发生血栓的效能。结果:观察组血清GPAA1、SF、OPN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低危、中危和高危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中,血清GPAA1、SF、OPN表达水平有差异(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清GPAA1、SF、OPN表达水平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危险度呈正相关(P<0.05);在11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中,发生血栓12例,占10.71%;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GPAA1、SF、OPN均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发生血栓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经ROC曲线分析,血清GPAA1、SF联合OPN预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发生血栓的AUC为0.901。结论:血清GPAA1、SF、OPN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危险度密切相关,联合预测患儿发生血栓的效能较好,对此病的诊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