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沈阳某冶炼厂废弃厂区的人类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晁雷  周启星  陈苏  崔爽 《应用生态学报》2007,18(8):1807-1812
以沈阳某冶炼厂废弃厂区重金属污染监测为依据,采用美国环保局最新的人类健康风险评价标准方法对沈阳某冶炼厂废弃地块污染土壤进行了评价,并且假设未来该土地利用类型为工业用地(Ⅰ)或休闲用地(Ⅱ).评价结果显示:工业用地(Ⅰ)和休闲用地(Ⅱ)的累积非致癌风险指数分别为2.65×10-2和3.67×10-2;工业用地(Ⅰ)和休闲用地(Ⅱ)由呼吸摄入Cd造成的潜在致癌风险指数分别为4.48×10-9和7.30×10-10,不会对在该地区工作和休闲的人们造成身体健康上的伤害;无论是工业用地假设还是休闲用地假设,由无机铜造成的人类健康风险在整个风险中所占的比例最大;由美国环保局的人类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反推得出的冶炼厂地块未来为工业用地的土壤修复目标值均小于我国工业企业土壤环境质量风险评价基准值.  相似文献   
3.
某冶炼厂周围8种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与富集作用   总被引:37,自引:3,他引:34  
采用野外采样系统分析法,研究了沈阳冶炼厂的8种植物对重金属(Pb、Zn、Cu和Cd)的吸收与富集作用以及可能的耐性机制.结果表明,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和富集,因植物种类、部位及重金属种类而不同.茼麻(Abutilon theophrasti)对Pb的吸收和富集能力较强,小白酒花(Conyza canadensis)、三裂叶豚草(Ambrosia trifida)、酸模叶蓼(Polygonum lapathifolium)、茼麻、龙葵(Solanum nigrum)、绿珠藜(Chenopodium acuminatum)和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对Zn的吸收和富集效果较好,绿珠藜和茼麻对Cu的吸收和富集能力较强,龙葵、绿珠藜、茼麻、酸模叶蓼和小白酒花对Cd的吸收和富集能力较强.这些植物向地上部转移某些重金属的能力很强,转移系数大于1,可用于植物提取方式的污染土壤修复.其他转移系数小于1的植物,适合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稳定.  相似文献   
4.
城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及资源化利用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陈苏  孙丽娜  孙铁珩  晁雷 《生态科学》2006,25(4):375-378
城市污泥的产量巨大并且成分复杂,如何对城市污泥处置与利用已成为人们所关注的问题.污泥是有用的生物资源,如能合理利用则不仅能变废为宝,还能增加经济效益,所以,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有效处理处置和利用污泥的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城市污泥的特性、国内外处理、处置技术和污泥资源化技术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对污泥进行资源化利用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种经济、有效的途径,污泥的资源化利用尤其是农业利用不但可以节省大量的污泥终端处置费用,更可以为肥力低下的农田增添有机质、提高肥力,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实现农业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5.
小麦对Pb胁迫的生理生化反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确定Pb污染土壤对植物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运用植物幼苗早期生长实验,研究了Pb不同浓度(50、100、200、300)对小麦幼苗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丙二醛(MDA)以及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Pb污染土壤对小麦的生理系统产生明显的影响,小麦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可以很好的指示土壤Pb污染的胁迫。在Pb胁迫下,小麦叶片MDA含量并没有显著增加;小麦植株叶片POD酶活能够被诱导而升高,小麦叶片中SOD酶活性没有一致的变化规律;幼苗受到损伤的明显症状之一是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重金属对小麦幼苗的毒害机理之一是抑制了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相似文献   
6.
在草甸棕壤条件下,测定了铅(Pb2 )与对二氯苯(PDB)的单一及复合污染对小麦和大白菜种子发芽率、幼苗生物量(鲜重、干重)、芽伸长抑制率和根伸长抑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外源污染物的敏感顺序为根伸长抑制率>芽伸长抑制率>幼苗鲜重>发芽率和幼苗干重。Pb2 与PDB复合污染的条件下,Pb2 的浓度为500 mg.kg-1时,Pb2 与PDB处于协同效应。Pb2 的浓度为2 000 mg.kg-1时,Pb与PDB联合毒性比较复杂。但不论对于小麦还是大白菜,Pb与PDB的联合作用更多的是依靠Pb2 的作用而不是PDB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小麦产品质量的土壤铅修复基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晁雷  周启星  陈苏  崔爽 《生态科学》2006,25(6):554-557
近年来,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发展很快,而污染土壤修复标准的建立则相对迟缓。为了推进我国该领域的工作,利用盆栽实验,通过小麦生物量、小麦不同部位铅含量、土壤总铅含量及土壤有效态Pb含量的变化确定了棕壤土中Pb的土壤修复基准。结果表明:随着铅处理浓度的提高,小麦各器官中的铅含量逐渐升高,其中以根部含量最高,其次为茎叶、籽壳,籽实中铅的含量最低。以小麦籽实生物量降低10%为依据,确定棕壤中铅的土壤修复基准为292mg·kg-1,有效铅含量为7mg·kg-1。以小麦可食部位-籽实中铅含量的食品卫生标准为依据,确定棕壤中铅的土壤修复基准:总量为170mg·kg-1,有效态含量为4mg·kg-1。  相似文献   
8.
施用尿素对土壤中Cd、Pb形态分布及植物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室外盆栽试验,研究了在镉(25mg·kg-1)、铅(1000mg·kg-1)单一污染及其复合污染的土壤中,施用不同剂量尿素(0、100、200、400、800mg·kg-1)对小麦根际和非根际土壤镉、铅形态、小麦植物体镉、铅浓度的影响,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防治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增加尿素施用水平显著提高了小麦不同部位镉、铅浓度,尿素施用促进小麦对镉、铅的吸收与其对土壤中镉、铅形态分布的影响紧密相关,尿素施用引起土壤pH下降,提高土壤中交换态镉、铅含量,而交换态是最易被植物吸收利用的部分,这是尿素施用提高镉、铅植物有效性的主要原因;与单一污染相比,镉、铅复合污染抑制了小麦对铅的吸收,但促进了小麦对镉的吸收。  相似文献   
9.
不同污染负荷土壤中镉和铅的吸附-解吸行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一次平衡法,对3种不同污染负荷土壤Cd2 和Pb2 的吸附-解吸行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低污染负荷土壤对Cd2 和Pb2 的吸附能力高于高污染负荷土壤.3种土壤对Cd2 的吸附等温线与Freundlich方程有较好的拟合性,Pb2 的等温吸附过程可用Langmuir方程与Freundlich方程来描述.双常数方程是描述这3种不同污染负荷土壤中Cd2 和Pb2 吸附动力学行为的最优模型,其次为Elovich方程,最差模型是一级动力学方程.Pb2 的解吸滞后现象较Cd2 明显.高污染负荷土壤的吸附态Cd2 、Pb2 解吸率高于低污染负荷土壤,Cd2 、Pb2 解吸量与其初始吸附量之间的关系符合二次幂方程.3种土壤Cd2 、Pb2 的解吸速率随重金属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随解吸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相似文献   
10.
建立污染土壤修复标准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随着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发展和污染土壤修复环境工程的实施,污染土壤修复标准的建立已成为检验污染土壤修复工程效果的瓶颈.我国现行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已不能适应污染土壤修复效果评判的需要.本文在分析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不足的基础上,结合一些发达国家土壤修复标准以及我国土壤污染实际情况,提出建立污染土壤修复标准应从污染物的选择、分析检测方法、修复标准的分类、对地下水的保护和生态毒理学评价方面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