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研究通过评价诱芯、诱捕器和诱芯组合的诱集效果,筛选出对草地贪夜蛾雄蛾诱捕效果最佳的诱芯和诱捕器组合,为草地贪夜蛾综合防控提供技术支持。诱芯优化筛选试验中,9种诱芯中编号为3-4、4-2、4-3的3种诱芯对草地贪夜蛾雄蛾诱捕效果最好,专一性强。诱捕器筛选试验中,5种市面上常见诱捕器里,桶型诱捕器是其他型诱捕器的诱捕效果2倍以上,效果最佳。诱芯筛选试验中,在使用桶型诱捕器及小夜蛾诱捕器的条件下,翔林3-3诱芯对草地贪夜蛾雄蛾的诱虫效果都为最佳。此研究为我国草地贪夜蛾的综合防治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50g/L虱螨脲乳油对草地贪夜蛾的室内活性和田间药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50 g/L虱螨脲乳油对草地贪夜蛾的室内活性及田间药效。以饲喂法测试虱螨脲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的室内活性,以喷雾法测定50 g/L虱螨脲乳油在玉米不同生长发育期的田间药效。室内测定结果表明,20 mg/L虱螨脲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有较好的毒杀作用,经其处理3 d后的死亡率为80%,处理4 d后的死亡率为98.33%。田间试验结果表明,50 g/L虱螨脲乳油在玉米拔节期施药效果最好,穗期防效一般,花粒期防效较差,750倍药液处理7 d后的防效分别为93.07%、64.24%和43.21%。50 g/L虱螨脲乳油可用于防治玉米草地贪夜蛾,推荐施药时间为玉米喇叭口期前,施药浓度为750倍液。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皂荚生物农药活性,开发利用皂荚资源,发展环境友好的绿色植物源农药。[方法]采用室内生测和田间试验研究皂荚壳乙醇提取物的杀螺活性。[结果]皂荚提取物对福寿螺有显著的毒杀活性,对幼螺和成螺72 h的LC50分别为40.56、109.83 mg·L-1。田间试验表明,皂荚提取物对福寿螺有较好的防效,施用40 g·m-2的皂荚提取物处理7 d后卵块减少率为100.00%(成螺失去产卵的能力),防效为(99.12±1.26)%。[结论]皂荚提取物对福寿螺较好的生物防治效果,是一种潜在的生物杀螺剂。  相似文献   
4.
Cyclin D1与细胞周期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周期是细胞生命活动中一个最重要的过程,其关键是G1 期的启动.细胞周期蛋白(Cyclin)、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s)和CDK抑制因子(CKIs)是参与钿胞周期调控的主要因子.Cyclin D1是调控细胞周期G1期的关键蛋白,是一个比其他Cyclins更加敏感的指标,对细胞周期调控至关重要.综述Cyclin D1的结构和功能及其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初步分析Cyclin D在昆虫细胞周期调控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印楝油对印楝素的增效作用和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印楝油对印楝素具有增效作用,印楝素A和印楝种子石油醚抽提物和印楝种子植物油分别按1:10(m/m)混用处理斜纹夜蛾3龄幼虫,共毒系数分别为150.17和226.87,印楝素B和两者混用后的共毒系数分别为166.00和242.18。印楝种子植物油对印楝素具有保护作用,在54℃下热贮7d,印楝油(甲醇:印楝油=9-1,v/v)对印楝素A和印楝素B的保护效果分别为56.96%和50.86%;热贮14d,保护效果分别为26.72%和38.42%。  相似文献   
6.
以菜粉蝶幼虫为对象对茼蒿素类似物进行了拒食活性筛选,结果表明,12号和20号化合物的活性最高。生测结果表明,在非选择性条件下,12号和20号化合物对菜粉蝶3龄幼虫处理后24h后的AFC50分别为370.00μg/mL和226.93 μg/ml;在选择性条件下,对菜粉蝶4龄幼虫处理后24h后的AFC50分别为398.88?g/ml和280.54?g/ml。20号化合物能明显延迟菜粉蝶卵的孵化,降低菜粉蝶幼虫血淋巴及其蛋白质的含量。盆栽试验结果表明,20号化合物具有较好的保叶效果并对菜粉蝶幼虫具有较好的防效。  相似文献   
7.
获取复配农药最佳增效配方的一种简易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鉴共毒因子法评价农药复配联合作用的思想,将参与复配的单剂引起25%死亡率的剂量定为零水平,利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安排实验研究氯氰菊酯和喹硫磷复配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2龄幼虫的增效作用,得出杀虫剂使用量与斜纹夜蛾幼虫死亡率机率值之间的关系,从共毒系数(CTC)的计算公式推导出共毒系数与杀虫混剂中两单剂使用浓度N1、N2之间的数学关系,CTC=100/N1/α N2/b(α、b分别为氯氰菊酯和喹硫磷的LC50),进而确定最优化问题的目标函数j=N1/α+N2/b,利用国际统计分析软件SAS的NLP过程求最大共毒系数和最优配方,所得结论与共毒系数法一致。  相似文献   
8.
华蟹甲草对几种植物病原真菌的离体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华蟹甲草共获得46个提取、分离样品,首先测定这些样品在100 mg/L浓度下对5种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然后测定活性较高的Y-S16/23~90/96号样品对9种真菌菌丝生长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50)以及对辣椒炭疽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对于华蟹甲草的不同组织器官,花提取物的活性相对最高,对供试的5种植物病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其次是叶片提取物,但均是对辣椒炭疽病菌的活性最高;而在所有样品中,Y-S16/23~90/96号样品的活性最高,在100 mg/L浓度下对辣椒炭疽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均超过50%,其作用谱较广,对供试的9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抑制活性,其中对番茄灰霉病菌和辣椒炭疽病菌的活性最高,EC50分别为68.96和99.17 mg/L,对黄瓜疫霉病菌、苹果腐烂病菌、玉米小斑病菌等3个病菌的活性次之,EC50介于137.37~161.68 mg/L之间,对水稻稻瘟病菌、辣椒疫霉病菌、苹果斑点落叶病菌、小麦赤霉病菌等4个病菌的活性相对较差,EC50介于303.05~362.54 mg/L之间;Y-S16/23~90/96号样品对辣椒炭疽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活性较低.  相似文献   
9.
菊科植物的杀菌活性及其活性成分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本文对菊科16个属———刺苞果属(Acanthospermum)、蓍属(Achillea)、胜红蓟属(Ageratum)、蒿属(Arte-misia)、紫苑属(Aster)、Balsamorhiza、雏菊属(Bellis)、鬼针草属(Bidens)、艾纳香属(Blumea)、天明精属(Carpe-sium)、红花属(Carthamus)、矢车菊属(Centaurea)、茼蒿属(Chrysanthemum)、菊苣属(Cichorium)、秋英属(Cos-mos)、大丽花属(Dahlia)中具有杀菌活性的植物按属的顺序进行了综述.表明在16个属中主要杀菌植物集中在蓍属(Achillea)、胜红蓟属(Ageratum)、蒿属(Artemisia)、天明精属(Carpesium)和矢车菊属(Centaurea)等5个属中,为进一步开展菊科植物资源的植物性杀菌剂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黄继光  赵欢欢  苗辉  徐汉虹 《昆虫学报》2012,55(12):1355-1361
为探明羽裂蟹甲草Cacalia tangutica的杀虫活性及其活性成分, 通过拌糖饲喂法和浸渍法测定了羽裂蟹甲草甲醇提取物对家蝇Musca domestica成虫和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 4龄幼虫的毒杀活性, 并采用色谱分离技术和现代波谱技术对羽裂蟹甲草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结果表明: 该植物不同部位甲醇提取物对家蝇成虫和白纹伊蚊4龄幼虫均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从该植物叶和花甲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豆甾醇、 无羁萜、 7 羟基 8 甲氧基香豆素、 7 羟基香豆素、 7, 8 二羟基香豆素、 瑞香素-8-O-β-D-葡萄糖苷、 槲皮素、 山奈酚和β 胡萝卜苷9个化合物。无羁萜、 槲皮素和山奈酚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500 μg/g拌糖处理48 h后, 其对家蝇成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8.30%, 69.90%和77.04%; 50 μg/mL药液处理72 h后, 其对白纹伊蚊4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8.49%, 72.22%和71.06%; 均与鱼藤酮差异不显著(P<0.05), 表现出良好的杀虫活性。本研究说明羽裂蟹甲草对家蝇和白纹伊蚊具有明显的毒杀活性, 是一种潜在的卫生害虫控制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