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2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乙型肝炎疫苗阻断围产期乙型肝炎病毒的母婴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93名HBsAg携带者母亲所生新生儿,以768名新生儿为试验组,226名新生儿为对照组,试验组分别注射HBsAg血源性氢氧化铝佐剂疫苗,乙型肝炎高价免疫球蛋白(HBlg)或疫苗加HBIg,对照组注射安慰剂,所用疫苗为国产81-2、82-1-2、83-1和美国NIHA9,观察表明,出生后六个月,试验组各批疫苗的保护率为60~93%,以83-1批为最高;疫苗加HBIg的保护效果与疫苗相似,HBIg组亦有70%的保护效果,以上结果证明单独应用HBsAg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是理想的。  相似文献   
2.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为一组抗原性密切相关的布尼亚科汉坦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在我国存在至少两种临床表现、动物宿主及流行特征截然不同的血清型别,即血清Ⅰ型(汉坦型)和血清Ⅱ型(汉城型)。这两型病毒间的血清学定型已有报道。近年来,除啮齿类动物外,从临床病人以及非啮齿类动物体内也分离到了HFRS病毒。同时出现两类型别毒株共存,以及从家鼠体内分离到野鼠型毒株或从野鼠体内分离到家鼠型毒株的复杂情形。为此,准确检定并鉴别不同来源毒株型别,将为深入了解其病原学、流行病学以及制定疫苗生产策略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流行病学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乙型肝炎的自然传播过程,建立由偏微分方程表达的数学模型.模型中所有参数都由实际资料估计所得,而且考虑了乙型肝炎感染与转归随年龄变化的特点.免疫接种前、后模型模拟的结果与实际观察值相符,这说明模型能够反映乙型肝炎在人群中的传播过程.  相似文献   
4.
急性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慢性肝炎患病率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5.
1984~1987年,在黑龙江、河北、河南、湖南、上海五个省市城乡10.08855人口中进行急性肝炎发病率、慢性肝炎患病率、与病毒性肝炎有关的肝病死亡率的研究。急性肝炎标化发病率为152.19/10万,主要发生在20~50岁组人群;因无甲肝暴发流行,除上海外各点季节发病率分布均衡。慢性肝炎标化患病率为158.25/10万(诊断标准为6个月前有明确急性肝炎病史,现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或体征,肝功能异常,故实际慢肝患病率要高于此数字);与病毒性肝炎有关的肝病死亡(包括肝癌)标化率为22.65/10万,其中肝病为 13.14/10万。男性死亡率显著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乙型肝炎血源疫苗的免疫策略和成本效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比较了6种新生儿血源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方案,其中一种只免疫HBsAg阳性母亲的婴儿效果最差,群体有效率仅17.79%,成本效益比值亦低。其它5种方案都是对全部新生儿进行免疫,效果均好。这5种方案是10μg与3μg两种剂量的不同组合,其中用10μgg3JI疫者成本效益比值最高,有效率为78.61%。HBsAg阳性母亲新生儿按30μg×3,而阴性母亲婴儿首剂用30μg,第2、3剂各10μg,有效率高达87.47%,但成本效益比值最低。应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水平与群众的承受能力,对各地区选用不同的新生儿免疫方案。  相似文献   
7.
用乙型肝炎血源疫苗,按0、1、6程序,分5种不同剂量免疫HBsAg和HBeAg均阳性(双阳性)母亲和仅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井于首针后8~12个月采血,用放射免疫(RIA)法检测他们的HBsAg和抗-HBs、抗-HBc,以比较不同剂量乙肝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结果,10μg×3组对双阳性和仅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的保护率,分别是42.9%和53.5%;20μ×3组为67.4%和69.7%;30μg、10μg、10μg组为75.6%和79.8%,30.20、20μg(含30、30、10μg)组为80.2%和81.5%;30μg×3组为82.3%和83.7%。随疫苗剂量增加保护率逐渐增加,抗-HBs阳转率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8.
HBsAg阴位母亲的新生儿,按0,1、6月程序分别接种10-10-10μg(1组)、20-10-10μg(2组)和30-10-10μg(3组)乙型肝炎血源疫苗。第一针后一年,检查抗-HBs阳转率,分别为87.60%,90.64%和88.97%,无统计学显著差异。3针10μg组免疫后l~4年抗-HBs阳性率分别为88.31%、81.08%、80.10%和78.39%,虽稍下降,但无统计学显著差异。3个剂量组HBsAg阳性率分别为0.71%,0.49%和0.74%,说明HBsAg阴性母亲的新生儿,用国产血源HBsAg疫苗免疫以10μ×3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9.
何蒙  吕殿青  李景保  代稳  徐志 《生态学杂志》2017,28(8):2554-2562
基于1951—2015年长江荆南三口5站实测原型年径流量序列,采用Mann-Kendall等方法检测其径流序列的突变年份.在此基础上,运用GEV概率密度最大流量法计算荆南三口河道内生态需水量,并从多时空尺度视角分析河道内生态需水量的时空差异及其贡献因素.结果表明: 研究期间,新江口、沙道观、康家岗、管家铺和弥陀寺水文站的第一次径流突变年份分别为1990、1959、1959、1972和1972年,并将第一次突变以前的月均流量序列作为水文变异前的水文序列.在水文变异条件下,长江荆南三口1—12月的各月生态需水量分别为69.63、26.15、55.65、452.65、2166.44、4660.83、10875.66、9966.49、7868.38、4773.60、1655.01和338.49 m3·s-1.新江口、沙道观、康家岗、管家铺和弥陀寺5个水文站的年均生态需水量分别为901.57、507.00、221.30、1438.03和581.62 m3·s-1.水文变异后,荆南三口满足河道内生态需水的频率大幅下降,由变异前的55%以上下降至变异后的20%以下,生态需水缺乏现象严重.影响荆南三口河道内生态需水时空变化的因素主要为不同时期水利工程、各行业用水量等人类活动.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ELISA间接法检测急性和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血清特异性抗HBcIgG,用ELISA捕捉法检测特异性抗HBcIgM。11例急性乙肝病人急性期抗HBcIgM100%阳性,抗HBcIgG全部阴性;恢复期抗HBcIgM 81.8%阴转,抗HBcIgG则100%阳转。17例慢性乙肝病人抗HBcIgM82.35%阳性,抗HBcIgG 100%阳性。被检血清经密度梯度超速离心,证实抗HBcIgM和抗HBcIgG两类抗体反应在急性和慢性乙肝病人血清中具有不同的动态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