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左明雪  陈刚  彭卫民  曾少举 《生命科学》2000,12(2):60-62,56
鸣禽发声学习的控制系统主要由一条直接神经通路和一条辅助神经通路组成,由前脑控制发声学习的最高中枢HVC、旁嗅叶的X区和巨细胞核外侧部(lMAN)组成的辅助通路,对鸟类发声学习行为的发育和调制具有重要作用。发声控制系统中神经元类型、数量及再生与更替、神经组构及其重组、神经介质和受体的分布等差异,决定了鸣禽在发声学习行为表现的差异以及性双态性。本文对近年鸟类控制发声学习行煌神经生物学机制的进展作了较为  相似文献   
3.
组织液的成分和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液是细胞生存的直接内环境。不同组织和器官中,组织液的成分和容量的不同,决定了生理功能的差异。相同的组织和器官中,组织液的成分和容量维持相对的稳定,才能保证生理功能的正常进行。组织液中各组成成分浓度的变化。是细胞对外界刺激产生反应的直接表现。这些变化信息将通过神经体液的负反馈调节机制在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排泄系统的协同配合下,使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4.
5.
成年白腰文鸟端脑新生神经元的光镜和电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光镜和电镜放射自显影方法,对成年雄性鸣禽白腰文鸟脑中新生神经元的起源和分布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端脑室带区(VZ)中存在不均匀分布的(^3H)标记细胞,大量标记细胞分布在端脑尾侧新纹状体水平(L1-L14)的VZ,形成标记细胞的“热点”区1(2)标记细胞经两次有丝分裂后,大约在肌肉注射(^3))的第6天后开始从VZ向外迁移,在30天左以达目的脑区分化成为成熟神经元,这些神经元不均匀分布在端  相似文献   
6.
白腰文鸟发声行为的神经发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 5~ 15 0日龄雄性白腰文鸟 (Lonchurastriataswinhoei)不同年龄段的声谱变化以及这种变化的神经调制机制。结果如下 :(1)HVC、RA和AreaX三个发声核团的神经联系基本接近成年鸟的水平后 ,幼鸟才开始学习鸣叫 (约 45日龄 ) ;(2 )HVC、RA和AreaX达到成年核团体积时 (约 80日龄 ) ,幼鸟才具有成年雄鸟的鸣叫模式 ;(3)发声控制核团的发育与核团间的神经支配有关 ,而基本不受鸣唱行为的影响 ,HVC、RA和AreaX的最快增长时间段各不相同 ,三个核团随年龄增长而呈现体积增长的显著变化 (one wayANOVA ,P <0 0 5 ) ,但各核团在任意两个时间段的体积差异并不都显著。结果提示 :发声行为产生的时间和发展与发声控制核团的发育、核团间的神经联系有关 ,最终的体积发育程度受内在遗传力的作用 ,同时可能还受神经核团建立正常神经联系时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